×

催生 沉迷 乡村 出门 少年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莫忘了走出门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2:14:12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 | 正余弦

近日,多篇报道聚焦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乱象:孩子们或是玩游戏到深夜,与同学攀比;或是无节制地刷短视频,生活中滥用“网言梗语”。

中部省份某村庄,两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观看手机短视频。图源: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

从数据来看,农村与城市一样,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

对于留守儿童家庭而言,智能手机提供了远程陪伴、感情联络的功能,也为留守儿童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窗口,它的普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他们透过这扇“窗口”,看到的不全是希望的田野,智能手机带来的隐患不少。面对游戏和短视频,许多成年人尚且难以自控,更不必说自我约束力不足的孩子。

留守儿童沉迷其中导致精力涣散、成绩下降,在外务工的父母鞭长莫及;祖辈隔代管教力不从心,“不愿管”和“管不来”时常滋生矛盾。

应对智能手机的弊端,需堵疏并用。最严“防沉迷”规定实施已逾一年,服务商也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旨在培养健康的使用习惯。一味封堵终有隙,长远来看需合理疏导。

中部省份某村庄,一名小女孩独自在玩手机。

近日,广电总局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指出“在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方面对未成年人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亦有部分平台尝试将《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等丛书制成短视频,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知识。为智能手机加上健康的“滤镜”,有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

流连于“窗台”,莫要忘了走出门去,孩子的成长不能困于网络世界中。儿童社会化是人格培养和社会关系塑造的重要环节。在家庭中、学校里、伙伴间以及网络上,孩子逐渐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智能手机不应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期待他们成长为“多向度的人”。

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意义深远。生长在窗边的“小豆豆”,也可拥有自己的“电车教室”;低头玩手机的孩子们本就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应该享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