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市 河北省 学年 高三 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考语文试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2:10:0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所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并且会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含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皇权至上思想。

展开全文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林娅《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也决不能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地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地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庞朴说:“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

B.余秋雨说:“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

C.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D.中央领导人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材料一中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马克思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种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一种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在此地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千米左右,另有一株已有30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它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千米,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千米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名声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记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处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行医修道,并著《肘后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文章写道古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脚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C.屠呦呦从《肘后方》中得到启发,提炼出“青蒿素”这一事例,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D.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山,丰富了文章内容。

7.下列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的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

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

8.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6分)

9.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①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大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聂政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

【注】①仲子:严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大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B.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大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C.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大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D.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大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镒,极言货币之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B.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也指市街,城邑,街坊民居或商贾。

C.“固让”的“固”指坚持,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含义相同。

D.左右,文中指韩王身边侍候的人;现在多用作方位词,指左和右两个方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国相国韩傀与国君器重的大臣严遂相互忌恨,严遂直言不讳地指出韩傀的过失,被韩傀怒斥,严遂拔剑要刺韩傀,因被人阻止才化解当时的纠纷。

B.严遂来到齐国,听说聂政是一位侠士,就暗中与聂政交往,以深情厚谊对待他,还为聂政的母亲置办酒席,又拿出百镒黄金献给聂政的母亲。

C.母亲去世后,聂政到濮阳找到严遂,问清他的仇人,就独自前往韩国。恰巧韩国举行盛会,韩王和韩傀都在那里,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

D.替严报完仇,为了不暴露身份,聂政自毁面目后才剖腹自杀,让人无法辨认。可他的姐姐听说后却赶往韩国为弟弟扬名并在聂政身边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4分)

(2)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4分)

14.严遂“奉黄金百镒”请求聂政为他报仇,聂政拒绝了,为什么后来聂政又主动请求为严遂报仇呢?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的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蝉“得意”反衬诗人失意,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情形;字面上只写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带”和“将”二字使用巧妙,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诗人头发斑白,而且表明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

16.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心系田园的情怀。

(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李白的想象力___①___、无拘无束,他能够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___②___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大相径庭,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的》中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将湖中月亮拟人化,说成___③___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诗歌内容跨度大,看似关联不够紧密,实则体现出奇妙丰富的联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___①___。其中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___②___: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只有爱上泡茶馆,___③___。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消费者的“购买力”大不如前,许多消费者主动或被迫进行了“消费降级”,虽然消费“降级”了,但人们发现,有些东西却在悄悄“升级”。

比如,从前动辄点外卖,如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动手的能力“升级”了;从前经常冲动购物,如今会货比三家,消费的理智与自控力“升级”了;从前花钱寅吃卯粮,如今消费量入为出,对收入的科学规划“升级”了;为了省油,以自行车和电动车代替汽车出行,身体健康状况和空气质量“升级”了;从前一味追求国际大牌,如今购买国潮产品,国货的地位“升级”了。又比如……

某经济报社“消费面面观”栏目向社会征稿,请你以“降级与升级”为话题,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向该社栏目投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语文

1. B【解析】“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知,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是独立的。

2. C【解析】“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说法错误,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3. A【解析】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A项论述的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B项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C项论述的对象是“人生”,而不是人类文化遗产。D项论述的对象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人类文化遗产为交叉关系,不能用对“中国精神”的论述来阐述要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这一观点。

4.黑格尔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1分)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1分)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分)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1分)(意思对即可)

5.①放一把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种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也不懂得文化的连续性。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这种人不懂得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 B【解析】A项“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没有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C项“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说法错误,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论证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与前文事例并列,不存在递进关系。D项“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响”说法错误,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平凉是千古圣地。

7. B【解析】“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说法错误,原文为“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选项缺少“目前考古所能证实”这一限制,表述不准确。

8.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了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指出平凉文化植根于华夏文明,蕴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于一体,内容翔实,写出了平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崆峒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崆峒山,表现了平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③文章着眼于对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而不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进行传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 D【解析】“至齐”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闻”是下句的谓语,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故”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 C【解析】文中“固让”的“固”是坚持的意思,而“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两者含义不同

12. C【解析】“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说法错误。韩王不是严遂的仇人,聂政刺中韩王,是因为“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韩王是被聂政误伤。

13.(1)在这时严遂害怕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各国,四处寻求可以替自己向韩傀报仇的人。(“于是”“亡去”各1分;“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2)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身体,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虽然这不是我弟弟的本意。(“至贤”“爱”各1分;“非弟意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14.①聂政当初拒绝是因为他的母亲还在世,需要儿子赡养。②母亲去世后,聂政有感于严遂的深情厚谊,因而主动前去请求为严遂报仇。(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韩傀在韩国做相国,严遂也受到韩烈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议论,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朝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拔出剑追杀韩傀,由于有旁人阻止才得以化解这场纠纷。在这时严遂害怕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各国,四处寻求可以替自己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来到齐国,听到齐国有人说:“轵县深井里的聂政,是一位勇敢的侠士,他为躲避仇人才隐居在屠户中间。”严遂就暗中和聂政交往,有意识地用深情厚谊来对待他。聂政问严遂说:“您想怎么用我呢?”严遂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很短,如今侍奉得也不够,怎么敢对您有所请求呢?”于是严遂就置办了酒席在聂政的母亲面前敬酒。严遂恭敬地拿出百镒黄金,上前献给聂政的母亲,祝她长寿。聂政大为震惊,对严遂厚礼相待的用意越发感到奇怪,就坚决地辞谢严遂的赠金。但严遂坚决要送,聂政就推辞说:“我有老母亲在世,家境贫寒,只得离乡背井以杀狗为生,现在我能够早晚买些味美松脆的食物来奉养老母亲。奉养老母亲的物品已经齐备了,按理说是不敢再接受您的厚赐的。”

严遂避开周围的人,趁机对聂政说:“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而我来到齐国,听说您是极重义气的人。我之所以直接送上百金,只是想将它作为您母亲用来买粗淡食物的费用,来与您交成友好的朋友,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因为希望能够养活老母亲。老母亲还活着,我的生命不敢奉献给别人。”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最终还是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已经安葬了,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于是往西到了濮阳。见到严遂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将我的生命奉献给您,只是因为老母亲还在世。如今老母亲不幸逝世,您想要报仇的人是谁?”严遂将情况详细地告诉聂政,聂政于是拒绝了车马和随从,辞别严遂,只身一人持剑到了韩国。

适逢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有很多拿着武器守卫的人。聂政径直闯入,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逃跑并抱住韩烈侯,聂政刺杀韩傀,同时也刺中韩烈侯,韩王身边侍候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声呼喊着,杀死了几十人接着用剑划破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珠,又剖腹挑出自己的肠子,就此死去。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悬赏千金来征求他的身份。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她说:“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身体,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虽然这不是我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就去了韩国。抱住聂政的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轵县深井里的聂政。”说完也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15. C【解析】“虚写”说法错误。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落日斜晖,草色荒城,也是诗人的所见之景。

16.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暮鸦、斜阳、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抒情,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①天马行空②独一无二③依依不舍(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突出李白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成“朋友”“知己”“理想的象征”等,表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正确调整“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2分,正确修改“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动宾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

21. D【解析】文中的“牛饮”、A项中的“梨花”、B项中的“西子”、C项中的“剪刀”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中的“孤帆”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2.①就很少有不爱喝茶的②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③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3.【写作指导】作文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概括指出在“消费降级”的同时某些东西在“升级”。第二段通过举例具体阐释“消费降级”的表现以及被“升级”的各种事物,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其中动手能力、理智与自控能力、科学规划能力、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升级”是对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空气质量与国货地位的“升级”则是对自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求围绕“降级与升级”进行写作,意在通过二元思辨话题引导学生辩证评价社会现象,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又比如……”以省略号代替具体内容是鼓励学生提出更新颖、更独到的见解,不必拘泥于材料所给的角度或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论证过程需要基于“消费”这个前提,以此为出发点和结束点,行文中可适当引申、扩展到其他领域,不能过于脱离某经济报社“消费面面观”栏目的定位与特色。

参考立意: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降级升级有不同;

②消费降级,祸兮福兮?

③透视“降级”背后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