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德拉 满江红 再现 效应 难以

岳飞版《满江红》再现“曼德拉效应”,官方的解释,网友难以接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11:55:11 浏览1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中小学寒假作业中,通常都会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观看后复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掀起了全民背诵课文的热潮。有的大学生看完情绪激动,在电影院里就高声吟诵岳飞版的《满江红》。上学的时候老师让背课文还抱怨连连,如今看完电影唤醒了刻在DNA里的记忆,方知老师用心良苦。

岳飞版《满江红》再现“曼德拉效应”

有的网友看完电影回家后,本想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寻找记忆里的课文。发现如今中学生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根本没有《满江红·怒发冲冠》这篇课文。大家明明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背过,为啥这么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诗词要被删减呢?

如今各地中小学课本并未采用统一版本,有的地方使用的是人教社统编课本,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北师大、苏教等多个版本。网友翻遍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各个版本语文课本,都没有找到岳飞版的《满江红》,反而找到了秋瑾的《满江红》。

大家明明记得上学的时候,这篇课文是必考课文。语文考试里的古诗词填空,经常出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影子。要是课本上没有,语文考试里怎么会有?老师要求全篇背诵的几乎都是课本上的文章,几乎不会要求超纲的内容。

展开全文

网友正打算向官方讨个说法时,一线教育专家给出回应,岳飞版的《满江红》从未入选统编教材,更谈不上删减一说。网友们直呼,难道“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了?

上次出现该现象,还是讨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候。很多网友记得老师教的就是“斯人”,可是现在课本上印的都是“是人”,从未出现过“斯人”,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教育专家的解释让网友难以接受

同样是《满江红》,秋瑾版本远不如岳飞版的深入人心,大部分国人的文言文积累都来自课本。若不是当时老师逼着学生背课文,用考试的形式施加压力,估计主动背古诗词的学生接近为0。

可能学生上学的时候社会阅历比较少,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很难有透彻的理解。反而觉得背课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若不是语文考试里诗词填空这题算是白给分的题目,学生真不情愿花那么多时间背诵。直到长大后,有感而发时,脱口而出的诗词,才明白学习的意义。

不少网友清楚的记得,当年是如何在老师的要求下全文背诵的,课本上一定有这篇课文,否则自己怎么会背诵呢?

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老师经过查询后给出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仅在1960年编写的北师大版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经过小范围使用一年后便停用了,此后各个版本的课本都没有选录过这篇课文,网友对此难以接受。

官方解释,之所以没有选录这篇词是因为该文作者存在争议。至今尚无法考证作者到底是不是出自岳飞,本着严谨的态度,不选录有争议的文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至于学生为何如此耳熟能详,或许是课外补充阅读材料中经常出现,考卷上也常有,老师才让学生背诵的。

中小学生背诵古诗词到底有用吗?

岳飞从小到大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或许当时仅在课堂之上,凭老师的三寸之舌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尤其是应试教育,有的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考点之上,却忽视了背后的教育引导。学生只知道背下来对考试有利,除此之外不知道背这些拗口难懂的古诗词有啥用。

从《满江红·怒发冲冠》因电影而走红一事,网友们才后知后觉明白“知行合一”的力量。上学的时候学习的知识,看似没用实际上是在提前进行思想灌输。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时候才能形成教育闭环。

课本编写不选录有争议的诗词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这种有教育意义又脍炙人口的作品,学生也不容错过。

即使课本上没有,最好也成为补充知识供学生学习使用。学习的意义不止在于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考试,也是在提高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今日话题:大家上学的时候背诵过《满江红·怒发冲冠》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