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辛苦求学也许就是为了追求一份安稳的工作,毕竟荣耀再多,重要的还是能够在这人世间活下去。
最近,了解到一个故事,当在有能力追求科研高峰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会选择迎难而上,毕竟踏过山峰,会有别样风采。但这也并非是所有人的选择,因为这个世界允许存在另外。
原清华大学程代展教授数年前发表博文《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叙述一个亲传徒弟转行的事情。说尽了这些老教授对于人才的挽留,但在现实面前,再多的虚幻未来也许都不切实际。
在文章之中,可以看见这位教授对于这位学生的赞美与欣赏。在这位学生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获得了保送攻读博士的资格,这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十分精彩的学历,清华本科加硕博连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位老师和学生的配合起初也是十分顺利。文章中对这位学生的赞美“从素质上说,他数学基本功扎实,和他讨论数学问题是一种享受。一些需要细想或计算的问题,交给他就好了。少则数小时,多则一、两天,一定会给你一个“Yes”或“No”的解答。“对于现在很多老师对于学生失望的心情来看,这位学上让教授看到了希望。
展开全文
而为了让这位学生开拓眼界,教授可以说提供了众多资源。“从博一开始,每年都安排他出国开会至少一次。博三,在我的协助和支持下,安排他到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进行学术访问。上个暑假,他到英国Glasgow访问了两个半月,他明天就要去美国Texas Tech Univ.访问四个月。新加坡的Xie教授答应他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可以说,这位学生的起始点就走在了无数人的前面。并且他当时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一半是国际会议)。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他的前程一定会十分光明,如果继续下去,他也许会比这位教授更加出色。
但是事情总会有意外。
“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毕业后他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他还告诉我,他已经考过会计师。“也许教授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给予厚望的学生,未来必定有一番成就的人,也会选择这样踏上普通的生活。
后来,教授多次找他谈话,想要他继续做研究,但好像都没有多大的作用。而学生的理由是“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之后他说他想回趟家,和家人商量商量。当时已经有所北京的高中找他签约。而父母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安稳的生活,也许做老师是大多数家长的优选。
之后教授希望能够继续挽回这个学生的心,想让所里的老教授们出面,劝劝这位学生,但最后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也成了这位教授心中的一大遗憾。
很多人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得抉择。读书本就是为了追求那所谓的学术高峰,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有能力进入那个万众瞩目得殿堂,尤其是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门槛。
这位教授所说的学生,应该是许多人羡慕的学历,当许多人再为学历发愁的时候,别人已经成就满身,这条艰难的路,注定会有无数人的突出。我们看一下这位学生给出教授的理由“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确实做研究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长时间的推算以及反复实验,如果不是绝对的热爱,能够坚持下去的人太少了。
至于在选择从事科研还是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学历背景是浪费了,毕竟走到那样高的位置,肯定是付出过无数的艰辛。但是既然别人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这样精彩,也一定会在教师的岗位上绽放自己的光彩,毕竟北京的老师也是一份好的职业。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这位学生不知珍惜,能够得到这么多教授的喜爱,证明他有着绝对的实力的,但是我们不知别人的人生,哪里能够对别人指指点点,也许他看到了科研这条道路上的无奈,也许是真的如他所说,这条路太累了,并非是他所追求得生活。
读书本就是能够亲手塑造自己理想得生活,并非是每个人得追求都是踏上科研得道路,平凡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做个普通人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大学里面的故事也很复杂。
也许很多人知道那个远方的存在, 可最终会选择现在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