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过,寒露将至。运河古街牌坊北面,两棵槐树的叶子渐渐黄了,东西两侧银杏树的叶子也黄了,灯笼树的树冠半绿、半红、半黄,看上去,古街变成了一幅画。
运河古街,依运河而建,东边是运河,西面是古街,因距离我居住的地方较近,所以我经常去运河古街走走看看。我在朋友圈里说过,我不在运河古街,就在去运河古街的路上。
运河古街是近几年才建成的,规划者和建设者营造出一种古韵的意境,我乐得享受这份古韵。古街东、西两侧是青砖灰瓦、高低错落、宽窄不一的仿古建筑,商铺鳞次栉比。古街就像一位身穿灰衫的古人,跟我对视、跟我对话,谈古道今。
从南向北的道路中间,隔大概五十米就有一棵杜梨树、枣树或槐树,让古街看上去颇有生机。那些商铺和院落的灰墙外,用竹竿交错围起的翠竹依然绿着,几朵鲜黄的或者一簇大红的月季花从绿竹里钻出来,特别鲜艳、醒目,似乎微笑着、热情地跟你打着招呼。
在这里,我能得到身心的放松,思想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这里,我能寻到我想要的“慢”与“静”。感谢运河古街源源不断地给我灵感,这几年我写了春、夏、冬的运河古街。早晨的、傍晚的、晴天的、阴天的、风中的、雨中的、雪中的运河古街,一次次给我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展开全文
在古街,你可以漫无目的地行走,也可以在一角木凳上坐下来,一坐就是半天,内心像秋日的阳光一样柔和、温软。抛开俗事的负累与外物的牵绊,静静地,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享受内心的简单与宁静,用淡然的心境,欣赏秋的静美。
因为古街与运河相连,所以去古街必去运河。古街往东就是运河,运河的水日夜流淌,河水泛绿,两岸草木葱茏繁茂。从古街东南侧去运河西岸,甬路两边,几棵高大的塔松映入眼帘,塔松四季常绿,是一种很庄重的深绿,一年四季颜色几乎看不出太大变化。运河两岸多是垂柳,除了垂柳,西岸上间或有一两棵梧桐树、几棵针叶松,再就是一些观赏的花树: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一片片沿河的绿草如茵,绿中带黄,光线与花草配合地非常默契。岸风悠悠,光影摇曳、树影婆娑、柳影婀娜。循着香气一路寻去,你会发现一朵新开的淡黄色或深粉色的月季,或者一只蓝紫色的喇叭花,我羡慕这些花在秋风中开得好舒服、好惬意!
恕我孤陋寡闻,岸上好多树木和花草的名字我都叫不上来,但不妨碍它们和我很熟悉,它们熟悉我的身影、我的脚步声,并且知道我爱它们,几乎每一棵树都认识我。走在岸边用不规则的石块铺就的甬路上,身上有秋风拂过,脚下有细碎的虫鸣,鼻中有花草香,头上有飞鸟鸣,心间有喜悦荡漾。
有时,我在秋雨中的运河古街行走,雨细如丝,连花针都不像,花针有些粗。不必撑伞,就是要享受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享受被细雨打湿的真实感。我用细腻的心思发现:飞鸟啄食过的小毛桃,在树下落了一地;蓝色的、深紫色的喇叭花在草丛里探出脑袋。我轻轻扒开带着雨珠的草叶,看到喇叭花的全貌,特别有精神儿,于是赶紧拿出手机拍照。
当我俯下身去拍花的时候,周围那些细小的花枝用身上的小齿齿拉拽我的衣袖、我的裤脚儿,大概以示对我的友好和亲热吧,我便回头冲它们一笑,轻轻挣脱它们的拉扯,边走,边拍,边看,边想,边醉。我用我的眼睛、我的脚步、我的照片、我的文字把它们的春、夏、秋、冬、晴、雨、朝、暮都做了记录,原谅我,老是来这里窃取灵感、复制欢喜。
以前总是觉得一夜之间树叶就黄了,现在可以看着树叶一天天渐渐地由绿变黄,能看到它演变的过程,内心感到特别的美。在甬路上行走,偶尔有人从我身边走过,经常是我一个人享受这份孤独的美,孤独是我内心的狂欢。
秋风微凉,运河两岸,秋的韵味渐浓,绿的柳叶、黄的树叶、白的芦花,色彩交错。运河东岸的楼群越盖越高,快节奏、繁忙的建设的声音,不绝于耳,与西面安静的古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遇到天蓝、云淡、风清的好天气时,我会在运河边、在古街内行走、静坐,任思绪飘飞。以灰色为主色调的古街,到处可见仿古的灯,像是垂着的两只耳朵,倾听着前朝旧事,像是睁开的两只眼睛,观看着现世安稳。
几位年长的老者,几乎每天都来古街,一边聊天,一边在东侧廊檐下的阴凉处一推一挡地打着乒乓球,一边听着咿咿呀呀的京戏《四郎探母》、《贵妃醉酒》什么的,更加重了古街的古韵。
当秋风吹落一片又一片黄叶,脚下便有了深深浅浅的忧伤,就像池莉一文中说的,这忧伤来自宋朝,来自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淡淡的,一份轻愁,几分美。
秋天本来就该是黄色的,秋的天高地阔,是天地之间的宽阔,更是内心的宽广。运河古街,仿佛是一座古城的缩影,一到深秋便自动地变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蓝天是一处高远的留白,南飞的燕子,排列成诗词的韵脚,成为画中最美的落款。
古街向北,正中央是一棵大槐树,树叶正一天天由绿变黄,树冠像巨伞一样,树下是一排用木板做成的木凳。上午,阳光晴好时,我常常坐在木凳上读书,槐叶儿一片片飘落,淡淡的,略带苦味儿的香气入鼻,鸟声悦耳,我赶紧把它们装进我的诗里。那时我正在树下读池莉的《从容穿过喧嚣》,顿觉时光静好,岁月静美。
秋风清爽,任它从后背、从双肩、从发间拂过,全身顿感无比舒爽。抬头看见,燕子掠过头顶,就像深秋的眼睛。一片云从头顶上飘过去,我的内心和天上的云一样散漫、自由,不觉想到南宋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是啊,微凉的秋,正是可人身、心的天。
当心静下来,我会发现一些细小的美好:蚂蚁和小蜗牛循着书香,爬上我的书页;几枚窄小的槐叶儿随风飘落,有的落在脚下,有的落在身旁,我干脆把它们加进书里当书签,比书中文字营造的诗意更美、更生动,恰好在读池莉的那篇“最怜秋叶难留”,意境很搭,特别美好。
在古街北侧的这棵大槐树下,从初秋到深秋,除了池莉的《从容穿过喧嚣》,我还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苏童的《活着,不着急》、贾平凹的《万物有灵》。这个秋天,我在晴天读书,在细雨天读书,在秋风中读书,我仿佛成了秋的心脏和灵魂。
泡一杯玫瑰、枸杞、菊花、姜片、大枣的茶,滋润在喉,温润在心,用来抵挡秋的寒气。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见云聚云散,一阵风吹过,清爽到肺,温软到心。头顶上,飞鸟啾啾,身旁,黄叶飘飞,醉人的秋风中,时光的脚轻轻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