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粉笔,沿着尺子仔细画线,然后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春节期间,“板报爷爷”杨升堂完成了他18年来的第2682期板报。
1940年出生的杨升堂,家住西安市西铁社区,是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社区里,杨升堂被誉为“板报爷爷”,平均每半个月就会义务出一期板报,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国家政策。这块位于社区广场、历经岁月磨砺的老旧黑板,是杨升堂坚守了18年的宣传阵地,也映衬出一位老党员的如磐初心。
杨升堂写下他的第2682期板报 记者刘凡銆摄
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中
“老杨又来写板报了,国家又有大新闻了!”在西铁社区,只要看到杨升堂写黑板报,邻居们便会凑到他身边,好奇地看他写些啥。在邻居们心目中,杨升堂是最靠谱的“通讯员”,总能第一时间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把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解释给大家听,有了杨升堂,他们心里觉得很踏实。
为了办好黑板报,杨升堂每天坚持读报练字,在他的家里,报纸、杂志和板报草稿随处可见。《求是》杂志、《人民日报》是杨升堂每天必读的刊物,报刊上的理论文章和金句,他都会仔细琢磨,背了又背,并将其反映在黑板报上。
“办板报,就要宣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杨升堂说,作为社区的老党员,自己一定要带好头,先学一步。
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的消息、全国两会、建党百年系列报道、《人民日报》的社论……18年来,杨升堂通过大量阅读报刊,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日复一日将国家最新发生的大事书写进黑板报,希望邻居们通过这一“窗口”了解时事,获取知识。
多年来,有许多社区党支部书记邀请杨升堂写黑板报,他总是来者不拒。常年辗转于多个社区办板报,油漆、墨汁、刷子等工具都是他自带的,就连彩色粉笔也是他自己买,他说:“这么多年了,我没收过一分钱。”
曾为40多个社区义务办板报
“老杨把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板报上喽!”杨升堂的老伴说,如今儿女们生活安稳,步入晚年的杨升堂更是将心思都扑在办板报上,平时总是书不离手,读到适合出板报的内容,就会折页标记起来,再拿到社区广场上去抄写。
展开全文
杨升堂退休前在西安铁路局黄堡火车站工作,上班时他兼职办板报,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内容多以铁路安全教育为主。那时,杨升堂就对办板报很感兴趣,尤其是遇到国家出台大的方针政策,他就会把这些内容及时写到板报上,这让他内心升腾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2005年,杨升堂退休后随儿女来到西安生活。有时走在社区广场上,见到闲置的黑板,他便出于习惯走上前写写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社区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社区的黑板报是委托给广告公司代为制作的。于是,他主动揽下了这个活,还承诺不要任何费用。“退休了,人闲不住,还不如把板报交给我,让我发挥一下余热。”杨升堂恳切地说。
这一写便是18年。其间,杨升堂还不断寻找有黑板的社区,先后为新民社区、安仁坊社区、向荣社区等40多个社区义务办过板报,直到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他才停止奔波,只在西铁社区广场办板报。
寒来暑往,杨升堂在他坚守的这片阵地已经办了2682期板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台湾。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气愤,立即从新华社摘录相关报道写在黑板上,供大家阅读。”杨升堂说,为此他专门连续出了三期板报,以便邻居们能及时掌握这次事件的最新进展。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升堂的记忆力开始衰退,有许多事情已渐渐遗忘,但他始终记得办板报的所有细节。“板报正文是仿宋体,标题用综艺体,板报格式要简洁明了,插画也要恰到好处……”说起办板报,杨升堂目光炯炯。
每办完一期板报,杨升堂都用手机拍一张照片,再把这些照片做成纪念册,借给邻居们传阅。杨升堂说:“如果有一天我写不动了,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板报,但只要还有力气,我就一定写到最后。”
因为年纪的原因,杨升堂书写板报的速度越来越慢,也越来越吃力。现在每次办板报时,他总会带上一个小板凳,写标题时颤颤巍巍地踩上去,再缓缓蹲下身,拧干抹布擦去多余的格线……从版面设计到书写完一期板报,杨升堂要花费三个多小时。由于风雨侵蚀,黑板经常会破损开裂,杨升堂就用油漆将其修补完整。
近年来,常有人慕名前来看杨升堂办的板报。杨升堂办的板报已成为附近老年居民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家都喜欢和杨升堂一起讨论热点事件和国际时事,从他这里了解党的政策。
“我之所以坚持办板报,是为了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党的声音。大家在锻炼身体、谈笑风生之余,看几眼板报,听我讲讲国家大事,也算是老有所为了。”杨升堂笑着说。
杨升堂至今还记得自己入党宣誓时的情景,面对党旗庄重宣誓,一字一句都铭刻在心里。“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事,这是我一生的承诺。”这是杨升堂最初的承诺,也是一辈子的承诺。
粉笔不停,向您致敬
祝“板报爷爷”身体健康!
来源: 各界导报社会版
记者 刘凡銆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