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幕 第十一届 中国 高峰 上市公司

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05:15:05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2月28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当日,以“赋能实体经济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主论坛成功举行。主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等重磅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12月28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当日,以“赋能实体经济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主论坛成功举行。主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等重磅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活动海报

刘世锦:

应实施创新型减碳进取型战略

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刘世锦在主旨演讲中重点关注如何促进绿色创新,实现减碳和增长双赢。

刘世锦指出,我们应该走一条创新型减碳的道路,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

而实施创新型减碳这种进取型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在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把重心转向更快地扩大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刘世锦认为,这种激励并不局限于少数措施,而应是相互依存的制度规则和政策体系。

对此,刘世锦建议要从三大支柱体系入手,分别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加快以碳核算和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

展开全文

吴晓求:

金融创新最重要的动能来自科技进步

在此次高峰论坛主论坛期间,嘉宾吴晓求围绕高科技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联动作用,展望了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未来模式,发表了题为《推动金融创新和结构性调整助力高科技企业成长》的主旨演讲。

吴晓求指出,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迭代的过程中,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化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不被广泛了解、市场需求面窄等。在帮助他们克服不确定性的过程中,金融创新、结构性调整非常重要,有助于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

吴晓求认为,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金融业态和资本业态,也会带来新的风险,但前提是,其克服了传统风险,风险形态发生了变化,风险总量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它的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推动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化。”他强调。

吴晓求总结道,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迭代,这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牵引。在此进程中,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帮助加速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化。

展望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吴晓求表示,注册制的改革推行,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定位,都考虑了资本市场发展如何更好地与高科技企业结合。他认为,当前我国找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正确道路,具有长远目标,未来发展将充满活力。

孙念瑞:

上市公司应做好强化治理意识等四方面工作

在此次高峰论坛主论坛期间,出席的嘉宾孙念瑞在主旨演讲中谈及了上市公司未来应该做到的多方面工作。

他指出,近期证监会发布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力争在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晴雨表功能,落实好三年行动方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几年发展中,还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治理意识,规范自身发展。通过健全独立董事规则、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义务,督促解决一批长期未履行的承诺事项,减少控制权争夺中的乱象,促进形成一批治理标杆企业。

二是树立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今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陆续出台ESG信息披露指引文件,强化绿色低碳、社会责任等ESG管理要求。提高ESG表现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得到境内外投资者认可,在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获得资本市场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加快做优做强的步伐。

三是进一步把握好市场化方向。随着注册制的进一步落地实施,IPO、退市制度、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制度的执行日趋市场化。比如并购重组,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更多地以做精主业、增强内功作为并购交易的决策目标和判断标准,将审慎理念贯穿于并购重组全过程,杜绝蹭热点、炒概念、“三高”并购(高估值、高承诺、高商誉)等乱象。再比如,破产重整机制将得到优化,并成为上市公司化解风险的重要工具,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将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四要加强声誉管理。从上市公司角度,要进一步强化公众意识,主动加强投关、公关、媒关等在内的市场声誉管理。民营上市公司在声誉管理中方面做得比较超前,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国有上市公司也要适应市场变化,把声誉管理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

此外,在高峰论坛主论坛上,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华恒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郭恒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通逵等知名经济学家和杰出上市公司领导者,也围绕着论坛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多项重磅活动陆续举办

在“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举行期间,以“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2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峰会也成功举办。

峰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就“中国上市公司ESG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之道”发表了演讲,并从战略目标、体制建设、产品与服务、关键性议题识别、信息披露等五个方面为中国上市公司提供建言。

在圆桌论坛分享环节,恺英网络董秘骞军法、盛和资源董秘郭晓雷、清新环境董秘秦坤、海天股份董秘陈凯鸿等四位董秘分别分享了企业的ESG实践,并与中财大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教授就上市公司在践行ESG、提升ESG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在2022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峰会成功举办的同时,“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也重磅发布。从9月到12月,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了“2022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经过公众提名、大数据筛选、模型筛选以及机构+公众投票四大环节,诞生了15大聚集了专业口碑和市场好评的榜单。

红星新闻记者 陶玥阳

编辑 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