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 身体 声音

倾听你身体的声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04:05: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饥饿、口渴、焦虑或兴奋等感觉都属于我们体内产生的信号。而那些我们通常感知不到的信号,比如呼吸和心跳,甚至突如其来的某种预感或直觉,也属于该范畴。

这些信号都与稳态控制密切相关,由人体组织中的监测器和体内的分子触发器组成。 我们感知这些内部身体信号的能力称为内感受(Interoception), 内感受会提醒大脑我们身体的内部状况,从而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因此内感受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身体中的很多信号都被无意识处理,但它们偶尔会被我们的意识捕捉到。例如,我们平时很少会注意到自己的心跳,但当我们生气或害怕时,我们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我们不会逐渐意识到饥饿或口渴,它们都是突然闯入我们的意识,让我们意识到身体出现了异常,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吃饭或喝水。

-Ben Hickey -

内感受信号在我们的感觉和想法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对我们的情绪状态产生强烈影响外,它们还微妙地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并以各种方式影响决策和其他认知过程。现在越来越确定的是,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中,这些信号的处理会出错。这一认识不仅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全文

我思故我在

“身体内部信号在我们的想法和感觉中起作用”这个想法并不新鲜。19世纪末,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有点违背直觉地提出,情绪是由身体感觉产生的,也就是 先有身体感觉,再有情绪,而非先有情绪再产生相应的身体感觉。

身体的变化由对某些事实的感知直接产生,其中可以重复产生的身体变化就是情绪……我们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们哭泣,我们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和他人产生冲突,我们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颤抖,而不是因为我们哭泣、和人起冲突或颤抖,从而感到难过、愤怒或害怕,视情况而定。

-seoeun kim -

内感受研究曾一度失去热度,但在过去的15年左右,人们对这一课题重新产生了兴趣,研究人员在内感受测量的各个维度都取得了进展 [2] 。其中一个维度是内感受敏感性(interoceptive sensitivity),即准确感知身体内部信号的能力,这通常通过心跳感知任务来测量。在该任务中,一个人被要求集中注意力,然后尝试在1分钟内计数他们的心跳,然后将估计值与心电图测量得到的实际心跳数进行比较。另一个维度是内感受感知能力(interoceptive sensibility),即对自己内感受信号敏感性的自我评估,这通常由问卷决定,可能并不完全准确。第三种是内感受感知(interoceptive awareness),即一个人对自己的内感受准确性的实际感知。

许多人声称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但这并不那么客观。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对内感受信号高度敏感,可以准确地计算心跳,但其内感受准确度得分可能较低,而另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太大信心,事实上他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自己的心跳。至关重要的是,这些测量方法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似乎与某些精神疾病特别相关。

焦虑,抑郁和自杀

各种研究表明, 患有焦虑症的人表现出内感受的改变[3] 。诺德说:“一个焦虑症患者可能会过度意识到自己体内发生的事情,这会分散他们对外界应该注意到的事情的注意力。或者他们可能有相对正常的内感受,但他们的感觉中含有负面的东西,这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的生理状态和他们对此的理解之间可能存在脱节,所以你不一定非要减少内感受信号,而是要改变他们对内感受信号的理解。”

临床抑郁症的特征是各种各样的身体变化和身体机能失调,统称为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最常出现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其他躯体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性欲减退、体重变化和脱发。这与抑郁症中出现的思维过程紊乱密切相关,并往往伴随这些紊乱出现或消失。但它们之间为什么如此紧密关联,目前尚不清楚。

-Navina Chhabria -

塔尔萨大学副教授萨希布·哈尔萨(Sahib Khalsa)表示:“你可以认为,抑郁症的几个诊断特征本质上都是内感受。”“是什么导致抑郁的人吃得少或吃得多?他们必须从感官上感知自己的食欲,或者至少在认知层面上推断出身体状态。”

传统治疗针对的是认知症状,他们认为疾病的唯一根源是大脑,而忽视了身体的作用。大脑确实在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也很重要,身体信号和内感受在抑郁症中都发生了改变 [4] 。例如,研究表明,重度抑郁症似乎与感知准确度降低有关,抑郁症患者的心跳感知准确度低于非抑郁症对照组 [5-7] 。

越来越清楚的是, 免疫系统也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特别是被称为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细胞因子是一种在压力和炎症中发挥作用的小蛋白,通过迷走神经和其他外周神经与大脑进行沟通,以调节其活动。

-Emma Schmid -

众所周知,一个叫做岛叶的大脑区域对内感受至关重要,因为它接收和处理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信号(因此,它通常被称为初级内感受皮层)。在心跳感知任务中,岛叶或多或少会被激活,这取决于个体在任务中的感知准确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在抑郁症中,岛叶的结构、功能和环路连接都会发生变化 [8] 。

研究还表明,试图自杀的人的内感受会受到干扰。哈尔萨和他的同事们比较了有和没有自杀未遂史的精神病患者会如何执行一些需要检测身体信号的任务。与没有自杀未遂史的人相比,那些有自杀未遂史的人屏住呼吸并把手放在冰水中的时间要长得多。这些人在心跳感知任务上的表现也更差。研究人员假设,试图自杀的人表现出他们所说的“内感麻木”,这使他们对不愉快的感觉更加“宽容”,而对其他感觉的感知更少,而迟钝的内感使他们对身体威胁的反应更少,这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

生物反馈疗法、漂浮疗法

和以身体为导向的疗法

一些研究小组正在探索将内感受训练作为心理健康障碍的潜在治疗方法。一种方法是在以身体为导向的治疗中提高患者对内感受信号的感知,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9]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生物反馈疗法来提高内感受的准确性 [10] 。

诺德说:“我对这种前景非常感兴趣,通过生物反馈来训练内感受敏感度,但这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领域,我们真的不确定哪些内感受的维度测量最重要,应该训练内感受的哪些方面。”“精神病学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应该远离一刀切的治疗方案。谁会从针对内感受的治疗中获益最多?我们可以为那些从中受益的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哈尔萨同意这个 个性化的内感受治疗很可能有作用,如果能针对已知的病理情况进行治疗会更有效,但这个方向我们仍在探索。”

-Meme MX -

有一些现有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内感受过程的。诺德说:“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给患者施用二氧化碳,这可以用来治疗恐慌症。这是一种物理暴露疗法,其理念是,让人们暴露于这种压力性的内感受变化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的生理压力。”

哈尔萨和他的同事发现,另一种治疗恐慌症的方法是漂浮疗法 [11] 。他说:“我们不一定知道这种机制,但漂浮装置的湿度会刺激呼吸系统,这种疗法会增强内感受,降低压力、肌肉紧张和焦虑。”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哈尔萨和他的同事证明了这种方法对厌食症患者的安全性 [12] 。

“漂浮疗法可能更多地作为辅助工具去加强现有的治疗,如果我们能为临床医生增加新的治疗方法,这可能会使得精神病治疗更加个性化。” 哈尔萨表示。

现在,随着内感受研究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潜在隐患。诺德说:“不幸的是,我已经看到,每个领域都有江湖骗子,许多替代医学领域的人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些科学依据去支持他们自己的主张。”“ 以这种方式应用我们的发现是危险的。讽刺的是,这个新时代的口头禅‘倾听你的身体’并不总是正确的,这句话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对一些人来说,该需要的是‘少倾听你的身体’。”

参考文献

1.Bruch, Hilde. "Perceptual and conceptual disturbances in anorexia nervosa."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4.2 (1962): 187-194.

2.Domschke, Katharina, et al. "Interoceptive sensitivity in anxiety and anxiety disorders: an overview and integration of neurobiological finding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1 (2010): 1-11.

3.Pang, Jiaoyan, et al. "Altered interoceptive processing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A Heartbeat-Evoked potential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0 (2019): 616.

4.Harshaw, Christopher. "Interoceptive dysfunction: towar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somatic and affective disturbance in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1.2 (2015): 311.

5.Eggart, Michael, et al.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interoceptive accuracy: A systematic review." Brain sciences 9.6 (2019): 131.

6.Furman, Daniella J., et al. "Interoceptive awareness, positive affect, and decision making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51.2 (2013): 780-785.

7.Terhaar, Janneke, et al. "Heartbeat evoked potentials mirror altered body perception in depressed patients."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23.10 (2012): 1950-1957.

8.Avery, Jason A., et al.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interoceptive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insula." Biological psychiatry 76.3 (2014): 258-266.

9.Price, Cynthia J., and Carole Hooven. "Interoceptive awareness skills for emotion regulation: Theory and approach of mindful awareness in body-oriented therapy (MAB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2018): 798.

10.Meyerholz, Luisa, et al. "Contingent biofeedback outperforms other methods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cardiac interoception: A comparison of short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63 (2019): 12-20.

11.Feinstein, Justin S., et al. "The elicitation of relaxation and interoceptive awareness using floatation therapy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xiety sensitivity." Biological psychiatr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neuroimaging 3.6 (2018): 555-562.

12.Brown, Helen, Michael J. Proulx, and Danaë Stanton Fraser. "Hunger bias or gut instinct? responses to judgments of harm depending on visceral state versus intuitive decision-mak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2020): 2261.

作者:Moheb Costandi |翻译:风与草 |校对:光影

编辑:光影 |排版:骐迹 | 封面:seoeun kim

来源:

/

微信又改版了,不是常读或星标的公众号,图文推送不再显示封面啦。为获得更好的体验,以及不错过任何一条精美推送,跪求喜欢我们的小伙伴标一个“星标”,这样才能及时收到我们的优质内容。如有转载需要,可直接快捷转载;或在后台回复“转载”,添加bot微信即可,但暂不支持转载到微信外其他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