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快乐
我们中国老百姓确实是挺累的,其它的就不说了,到了现在连看个电影也会被套路进影院。
别的我们就不说了,就纯粹的以评价艺术片的眼光来看《地球最后的夜晚》依然还是一部不及格的国产电影。
电影拍烂了,然后又通过片名的噱头将路人观众骗进了影院,我是真替那些感觉自己上当受骗的观众叫屈。
消费者是上帝,电影要上院线的话,那观众也就是上帝了。有些导演拍电影净顾着自己高兴了,一点也不为观众考虑。
这样也可以啊,那你就去拍艺术片,去拿三大奖,去拿奥斯卡,干嘛腆着脸还要上院线来挣路人观众的几个票钱呢?
既然人家路人观众买票了,你电影拍得烂,或者拍得人家看不懂,那就别管人家是中途离场了,还是睡觉了,人家都有权利打一星。
展开全文
其实,片方可能也不会太在意打了一星的路人观众。主要是一些自诩为文艺青年的一小部分人,见不得路人观众没看完电影就打一星。
这就有些过分了,人家路人观众也买票了,一开始人家肯定也想着看完,可是你拍得那么烂,实在不好意思,人家就只能睡觉了。
说过来,说过去,就一句话,凡是买了票的观众都有发言权,即使没看完电影也有发言权。这是电影人对电影的尊重,也是对买票观众的尊重。
至于那些鄙视路人观众的伪文艺青年,有多远请滚多远,路人观众比你们靠谱多了。
大家同样是花钱看电影,你看懂了,你就高人一等吗?你就有无形之中的优越感吗?
明明是个很晦涩难懂的艺术片,非要在抖音上以“一吻跨年”的方式欺骗小情侣,这就真的过分了。
抛开这些电影之外的事情,从电影本身的质量来说,这也是一部不及格的国产电影,我会给出两颗星。
全片一直处于一种迷离焦灼的状态,以至于限制了影片主题上的表达,虽然是意思到了,但是没有力量,只是感受到导演内心中的幽怨。
有人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毕赣对自己处女作《路边野餐》的全面升级。升级确实是升级,但是只是生产条件升级,最后的产品倒没有升级。
《路边野餐》总共花了不超过50万的钱,就拍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现在,毕赣有钱了,7000万的投资,倒没有拍出比《路边野餐》更有力量更加沉淀的电影。
《路边野餐》是写给故乡的情书,片中男主人公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贯穿全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是写给故我的和解,片中的男主人公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慢慢化开了多年的心结。
现实,回忆,梦境,潜意识,幻想,脑补交汇到了一起,虚实交映,似真似幻,如梦之梦。
拍好了,确实很惊艳,拍不好了,确实也很烂。拍好了,就是《路边野餐》,拍不好,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面一如既往出现了许多的电影符号,如吃苹果,野柚子,绿裙子,绿皮书,爱情故事,旋转房子,小风餐厅,凯里荡麦,以及那个3D长镜头。
这一切看似非常有电影的质感和炫酷感,但是故事没讲好,这些就都成了类似于噱头的东西,成了一些莫名奇妙的东西。
如今贵州方言已经风靡华人世界了吗?为什么要让张艾嘉、汤唯、黄觉说贵州话?不觉得很出戏吗?
总而言之,《地球最后的夜晚》总给人一种没有拍好的感觉。不得不承认,毕赣这一次是失手了。
所以,不管这部电影的配乐,以及电影美学的发展和继承,有多么的了不起,依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创作失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