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 学习能力 课时 高分 掌握

新课标英语课时减少,小学掌握3大学习能力,英语一样得高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23:39:07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22新课标落地,英语课时减少,众多家长拍手称快!然而,“清醒”的家长早已意识到:英语新课改,其实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挖了一个“大坑”!

众所归望,新课标下,英语课时被砍成了6%—8%。相比同为主课身份的语文20%—22%,数学13%—15%,课时相差一倍之多。横向对比,英语与道德法制6%—8%平齐,甚至比艺术9—11%,体育10%—11%的课时还要少。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出国,工作不一定用得到,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次屈指可数,英语课,早该“砍掉”了!

真该如此吗?

如果家长把目光投射到中考和高考,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英语总分依然与语数旗鼓相当,并没有因为课时减少而减分!这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才能补上!

然现实矛盾,双减不让课外补习,课内课时又不够学,该如何保证孩子的英语成绩?

展开全文

想起网上流传的一句话,特别有深意:双减过后,才知道谁在真正裸泳。

在双减与课改的双重压力下,“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的教育能力”,成为两把孩子学习路上的利器。

可问题又来了!关于英语,很多家长都只有“半桶水”的水平,甚至还不如孩子,又该如何辅导孩子?

讲真,我也属于同类家长。如果说早些年给孩子做英语启蒙还能倚仗培训班,或者“吃老本”陪孩子看看简单的英语绘本,或督促孩子学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但随着孩子年级升高,英语应试水平要求增加,我明显感觉吃力: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能学好英语吗?

对于这个问题,北大曹文教授指出:

家长只要有教育意识,都可以辅导自己的孩子,不管几线城市,用心都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英语教育资源。

小学英语怎么抓,孩子才不会在中高考吃亏?诺妈与家长分享3点心得,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语法、学会写作、做好积累。

一、关于“英语语法”

语法是所有语言学习的基础,起到语言组织的作用,无论在口语上、阅读中,还是写作里,语法都具有基础架构以及规范指导的作用。

为什么很多孩子认识英语单词,却不会连词成句;大篇幅的英语短文中,貌似读得懂,实际上又似懂非懂;而到了写作中,孩子句子写不通畅,文章写不精彩,导致失分很大……这些都与语法有关。

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语言,需要沉浸在氛围里。

好比学中文,孩子一出生就沉浸在中文环境里,入学前的6年时间里,孩子天天进行听说训练,等上了学,老师一点拨,孩子也就明白字词句该如何使用了。

但英语不一样,在中国家庭中,大多数孩子没有语言氛围,孩子学到的单词都是孤立的,根本不懂如何使用。当孩子经过英语启蒙阶段之后,需要对语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帮助孩子融会贯通,学会正确表达。

家长可以找一些资源让孩子系统了解一下英语中的十大词性,名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了解下每种词的定义、分类、使用场景,表现形式、注意事项等。孩子对语法有基本认识,其实在帮助孩子梳理认知,提升孩子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关于“英语写作”

英语归属文科,和语文一样,随着年级升高,“作文”成为压轴大分。

英语作文怎么写,才能的高分?需要注意三要素。

确定主题。小学阶段的写作主题总结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类:家庭与朋友,校园生活、好朋友、爱好、主题节日活动、动物、书信往来、未来与理想。

选择素材。也就是写作素材。比如自我介绍,那就要涉及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

斟酌表达。用合适的语言,将选定的素材表达完整、完美。这其中涉及到词汇的积累和语法正确表达。

孩子写作文,一般从学习范文开始。小学英语最常见的写作主题,一般就是以上几个,家长可以刻先帮助孩子理清写作要素,给出写作要点,帮助孩子建立写作模版。几个步骤练下来,孩子了解了如何构思一篇作文的过程;几篇文章写下来,孩子也就能顺手一拈,写出好作文了。

三、关于“英语积累”

中文也好,英文也罢,最终靠的就是“积累”的功底。

语文老师从小学低段开始就会给孩子布置写日记,为的就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感知力,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英语课内课时不够,培养孩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则需要家长提上日程。

写什么,怎么写? 家长不妨让孩子梳理出每个月份的重要事件,提炼出孩子可写的亮点,为孩子提供写日记思路。

比如9月,书中指出了可写日记的几个要点,比如开学第一天、我的新朋友、教师节、下雨了、中秋节等等。孩子可以在书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日记。

学好语法、学会写作,学会积累。如果孩子能够做好这3点,那么英语学习就不愁拿不到高分,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培养的还有孩子的“自学能力”,这可是孩子一生的竞争力。无论大环境怎么变,只有孩子胸中有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