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学 这点 什么 99

“哪有什么玄学,死磕这点就赢过99%”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20:46:0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我是Angela,正在读高三。

在刚过去的申请季里,我同时申请了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很幸运拿到了两所顶尖大学 牛津大学和美国TOP10大学的录取。

如果要用个标签定义我自己的话,家长们最感兴趣的,就是 自鸡娃。

环视我身边,到了高中,能不被压力打垮还能破茧成蝶的学霸同学们,都有着极强的自驱力,共性表现是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死磕的能力。

自驱力这个词大家都很耳熟,却也觉得自驱力很玄乎,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 学生阶段自驱力最具象表现就是时间管理能力——日常里按时按点高质量完成每件该做的事,长线为追求卓越设立更高的目标并想方设法达成。

这一期#谷雨星球上的00后,过来人的我回顾了下从小学到高中,如何一步步培养自己的自鸡时间管理能力?

■在申请季里,我很爱看谷雨星球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拿到录取有了一定时间后,我就主动请缨来写稿子,希望能分享我的经验给大家。

展开全文

小学做时间管理

就为了玩得更爽

全天下应该没有不爱玩的小学生吧?

我记得,刚上小学的我和所有其他懵懵懂懂的小学生一样,我每天就想着玩, 暑假最后一天才开始狂赶作业,完全没有提前计划的意识,更别提什么时间管理了。

好在我上的是公立小学,一二年级作业也不多,偶尔拖延一下倒也没有太大问题,每次拖完也能赶回来。

转折点是在三年级的某天,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尝到了“早做完早玩”的甜头,我先开始在课间和午休写作业,晚托班可以去操场上玩了。

慢慢地,我会在期末考试后放假前的几天里集中肝完假期作业,这样就可以玩一整个暑假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习得了 「延迟满足」和「规划时间」的初代技能,并开始探索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用碎片时间学习,用大片时间玩”也一度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毕竟,与整个晚托班自由活动的快乐比起来,课间十分钟里那小小的忍耐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的经历可能也告诉家长们,从没有任何学生天生爱做家庭作业,也没有小学生天生就爱学习。

我发现,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留出空白时间。

如果当时的我发现我做完了作业也不能去玩,还有无尽的作业在等着我,那我为什么要继续做呢?还不如拖拖拉拉还能少做点。

而且,如果时间管理能力就是怎么管理学习时间,那可太令人丧气了。当时让我感兴趣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是如何规划好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多做点,就有多玩的时间,我才有动力。

长大的我后来才知道,这就叫作「正向反馈」。

我在自己规划管理时间的过程中,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我持续做好这件事。

写到这里,我先提个醒:孩子年龄越大,正向反馈得之越难,从自驱力或者说时间管理能力越难培养。

我举个例子:小学初期的功课压力不大,试错成本也很低,就算我自己管理时间而让成绩落下一点点,功课短期补起来也简单。

而且,小时候的快乐来得也很简单,一点成就就能让小小的我收获很大的满足感和自信感。

而我有些同学时间管理权是在父母手上的,从小排满了各种兴趣班,很难尝到自己安排时间后玩乐的满足感。而等到了初中,也养成了依赖,若真想靠自己管理时间来取得成就感,得付出比小学多得多的精力, 这个阶段获得正向反馈的机会变少了,动力也会降低。

很多同学会沉迷如电子游戏让自己感到自信的事物里了。

最后,小时候不敢放手的家长,等大了更不敢了,这个时候试错成本太大了,前有升学压力,后有小学根本碰不到的诱惑,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就此形成不可破的循环。

我从小就知道

我的父母有点不一样

我也观察发现,能从小让孩子自己尝试管自己的父母很少。

从小学开始我就意识到, 我爸妈和身边大多数同龄人的父母不一样。

他俩属于佛性养娃派,看我考试分数还行就让我“自由生长”了,他们只希望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不是特别看重我的成绩或是未来的升学,觉得“只要过得去就行”。

他们从我四年级开始到七年级(再往后就很难了),每年春/秋都会带着我 翘课一两周去旅行。

我离“读万卷书”还差得很远,但足迹或许已有万里,旅行也并总是轻松的,有一次 坐了20小时的隔夜火车。

在旅行中,书本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被赋予了一层新的意义,也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小我就跟着父母一起做旅行攻略等。

与此同时,父母对我的学业的完全信任和放手促使我变得更自律——我不想要辜负这份信任,也想向他们证明「我有能力管好自己」。

为了不让成绩一落千丈, 我会在出发前提前预习、也会在飞机和火车上见缝插针的写作业复习。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制定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进入时间管理的第二个阶段。

九年级时,我转入了一所国际学校。如果说体制内时的我是在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节奏走的同时利用好碎片时间,体制外就得跟着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国际学校是选课制,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刚入学的时候,我被课表震惊了:每天上四节课(一节课75分钟)、三点就放学,每两天就有一节自修时间,这么多时间我用来做点什么好呢?

可支配时间越多、手上的任务数量越多,对时间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以11年级为例:

我要应付5门ap、每周三次放学后的校队训练、管理两个校内社团、做社区服务、带领一个70+人的公众号团队、考SAT、打比赛、申请夏校、写论文、自学大学专业课、还有其他零零散散的活动...

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知识点、考不完的试、写不完的邮件和开不完的会,以及永远不够的睡眠。

有些任务是长期的,有些是短期的,还有一些是没有明确的DDL但非常重要的,全靠自己定义优先级来平衡时间的安排。

有些团队的任务分配下去过后需要我去积极跟进,有些时候需要额外花时间去处理一些突发意外,还有些时候... 活还没干完,身体就先垮了。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精力管理,打开了我的新大门

然而,时间总归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规划得再好,睡得再少,也不可能多出时间。

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发现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管理,还有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的概念由Jim Loehr提出,他认为,高效做事的基础不仅仅是对于可支配时间的规划和管理,更需要包括精力管理。

当一个人的精力不足、需要充电时, 即使再精细的时间管理计划也无法起效——

TA无法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会影响到后续时间段的规划,产生巨大的滚雪球效应。

在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中,一个人的经历由 「体能—情绪—注意力—意义感」的四个维度构成,底层的精力不足会影响上层的精力。

举个例子,饿了困了的时候,人的负面情绪会增加,注意力也更难以保持集中。人不是机器,是个人都会有状态不好、需要休息调整放松的时间;况且,就算是机器,偶尔也会死机出错、也需要停机维修。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

因此,越是在任务多、时间紧、压力大的时候,越是要注重精力管理——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及时调整计划、给自己留足冗余时间、做好plan b。

从单纯的时间管理到纳入对精力的进一步考量,是我在高中阶段最重大的收获之一。

跟时间管理相比,精力管理最大的好处是让我变得平和,不再用延长或者消耗自己的时间来取得成绩。

我不再因为没有利用好累到在椅子上睡着的那一个小时而陷入焦虑,也开始主动为每一个任务构建一份「意义感」,同时放弃一些无意义、为了做而做的事。

我逐渐发现,当我对一件事抱有足够的热爱和热情、找到了做它的意义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成为了我“主动想要做的事”。

我不再需要依赖意志力来管住自己不拖延,不会因为中间的挫折和困难而过于焦躁不安,反而能从每一点点进展中获得新的成就感和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也正是在掌握了「精力管理」这个法宝之后,我还算顺利地度过了忙碌、疲惫、却又收获颇丰的申请季,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说了这么多,来聊点实际的建议吧:

从当下开始,建立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可以是普普通通的to do list,可以是Google Calendar,也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则、番茄钟、等等时间管理工具。

定期制定目标并反馈。用好SMART原则,将大目标拆分至可执行的小目标。同时培养执行计划的能力、学会定期复盘(日/周/月/学期/年),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计划。

自律的培养主要是依赖于内部动力 (intrinsic motivation) 和过程中的正反馈(不管是外界还是自己给的),并不是靠所谓的硬逼自己来磨练意志力。

尽量多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不要纯粹为了college app去逼着自己做完全不喜欢的事。纯粹出于功利心做活动很容易造成拖延和内耗,结果也不会特别好。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睡眠。即使是在申请季最忙的时候,我一般最晚也不会超过11:30睡,睡好是一切的基础。

从当下开始,建立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可以是普普通通的to do list,可以是Google Calendar,也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则、番茄钟、等等时间管理工具。

定期制定目标并反馈。用好SMART原则,将大目标拆分至可执行的小目标。同时培养执行计划的能力、学会定期复盘(日/周/月/学期/年),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计划。

自律的培养主要是依赖于内部动力 (intrinsic motivation) 和过程中的正反馈(不管是外界还是自己给的),并不是靠所谓的硬逼自己来磨练意志力。

尽量多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不要纯粹为了college app去逼着自己做完全不喜欢的事。纯粹出于功利心做活动很容易造成拖延和内耗,结果也不会特别好。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睡眠。即使是在申请季最忙的时候,我一般最晚也不会超过11:30睡,睡好是一切的基础。

最后想和大家说,在时间管理这件事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完美,没有人能永远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我也会拖延、也会内耗、也会间歇性摆烂。

这些时间管理计划、技巧、攻略的存在, 是为了帮助人们节省下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把人规训成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毕竟,就算哪天人可以把时间管理做到如此极致,那样的人生又真的会幸福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想要了解转学?直接添加小助手咨询就可以,或是点击下方 【转学评估】 ,了解自己真实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