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二十四回,林红玉给贾宝玉倒茶,被秋纹、碧痕发觉,这两位二等丫鬟觉察到了小红的心思,当即冷嘲热讽,打压其心志。
小红自此明白怡红院竞争激烈,灰了向上攀爬的心,一个人在屋里闷闷睡去,于是做了一个梦:
小红闷闷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盘算,翻来覆去,正没个抓寻。忽听窗外低低的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红玉听了,忙走出来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红玉不觉的粉面含羞,问道:“二爷在那里拾着的?”贾芸笑道:“你过来,我告诉你。”一面说,一面就上来拉他。那红玉急回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第二十四回
这个梦堪称是《红楼梦》中的穿越事件。
之所以说它穿越,是因为林红玉的这个梦,违背了时间逻辑。为了理清时间线,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林红玉丢手帕,以及贾芸捡手帕的过程。
第二十四回,林红玉手帕丢失,并做梦自己的手帕被贾芸捡走;贾芸这边,则通过向王熙凤行贿的方式,谋得了大观园内种植绿植的差事。
第二十五回,贾芸入驻大观园,监督种植,偶然间捡到了林红玉的手帕;同回贾宝玉、王熙凤叔嫂两人,被赵姨娘、马道婆暗算,双双中蛊,幸得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搭救,才捡回一条命。
第二十六回,因贾宝玉卧病,贾芸负责守在贾宝玉住处,与林红玉得以日常相见,红玉因此发现,贾芸手中的手帕子像是自己丢失的。
第二十七回,贾芸为了试探林红玉的心意,故意将自己的手帕交给坠儿,让她还给小红,若是小红也装糊涂收下这帕子,表明她愿意和贾芸交往,结果是小红接受了这个潜规则,并委托坠儿充当两人之间的信使。
展开全文
理清这些时间线,我们就会发现,林红玉的“梦”实在太不一般了。
贾芸第二十五回才捡到手帕,林红玉也是第二十六回才慢慢发现,自己的手帕被贾芸捡走了,可她却能未卜先知,提前做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梦。
张爱玲在“四详红楼梦”里,也对林红玉的梦深感奇怪:
红玉的梦写的十分精彩逼真,再看下去,却又使人不懂起来。两回后宝玉病中她与贾芸常见面,她才看见他的手帕像她从前丢了的那块,怎么一两个月前已经梦见她丢了的手帕是贾芸捡了去,竟能前知?当然,近代的ESP研究认为可能有前知的梦。但红玉发现这梦应验之后,怎么毫无反应?是忘了做过这梦?——《红楼梦魇》
正常的顺序应该是,贾芸负责绿植工程,在大观园内和小红有所接触,后贾宝玉中蛊卧床,又是贾芸负责陪伴看守,林红玉作为贾宝玉的丫鬟,自然和贾芸有所接触,看到贾芸手上的帕子像是自己的,于是就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当然,在不推翻原著安排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便是林红玉对贾芸一见钟情,一面之缘,就彻底倾心,潜意识里希望是贾芸捡走了自己的手帕,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梦,不料后来梦中之事竟成了现实。
但这样的解释太过俗套,跟传统才子佳人的套路几乎一模一样,曹雪芹一向痛斥古今小说皆出于一个套子,想必不会这样安排,还是正常遵循时间顺序更为稳妥,张爱玲解释小红的梦穿越时间,应是曹雪芹对林红玉这个人物进行完善时出现的文笔疏漏。
比如后文第五十六回,甄家下人见到贾宝玉,称自家也有一个甄宝玉,容貌性情和贾宝玉非常相似。贾宝玉回到怡红院后,对着镜子午睡,就梦见自己进入了甄家的园子,见到了甄家的丫鬟,看到了甄家的宝玉,所有的一切都和贾家别无二致。
贾宝玉做梦是受到外界言语刺激的结果,加上他天生呆性,喜欢思忖,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
放在林红玉身上,如果她的梦真是出于“一见钟情”,那么林红玉的人品就会出现问题。
第二十七回,林红玉受到王熙凤赏识,准备把她从怡红院调离,是处有一段庚辰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不有也。己卯冬夜。
批书人此时显然很厌恶林红玉,认为她是“奸邪婢”,将她跟良儿、篆儿(坠儿)这两个窃贼放在一起来批评。
批书人之所以不喜林红玉,就是因为她的道德人品有瑕疵,这种瑕疵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谈:
其一,林红玉违背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只不过见贾芸一面,就做起了甜美春梦,思想不稳当,大有逾越礼数的嫌疑。
但这种道德问题,放在思想开放的今天,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人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力,林红玉对贾芸一见钟情,并无甚不妥。
其二,贾芸、林红玉相交的方式很不合适,几乎属于人性“潜规则”的范畴。贾芸明明捡到了小红的手帕,却将自己的手帕交给坠儿,以此试探小红的心意,小红居然也默认了这种做法,收下了这块本不属于自己的手帕。
如果说今天的读者,可以接受贾芸、小红的自由恋爱,可交换手帕的暧昧意味,却显得异常轻浮,实在不光明磊落,处处透着心机,这跟宝玉赠送黛玉旧帕的纯洁动机完全不同,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指出小红主动收下贾芸的手帕,不仅令读者吃了一惊,更有些反感。
但统筹《红楼梦》全书来看,林红玉的角色似乎偏向正面,她聪明伶俐,却被困在怡红院,不得施展才干,根据脂砚斋的批语,最终贾家败落,她又曾帮助过宝玉,俨然是个正面人物。
或许真如贾雨村所言,天地间有正邪两赋的人物,林红玉便是其中之一吧。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