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假如有一种高科技技术,可以把你缩小到12厘米大小,你愿意吗?我想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如果科学家告诉你,世界正面临着资源匮乏,这样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类对于资源的消耗,减轻地球负担。房地产商告诉你缩小了以后你就去到了缩小的城市,正常情况下你买不起独栋别墅,而在那里你现在所拥有的财产将会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将飞跃提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这部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是男主角保罗接受缩小手术之前,那时的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每天辛勤工作,努力维持着家庭的收支平衡。
他所处的那个世界人类所需的资源已经相当匮乏,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所以挪威的科学家们才研发了这种能将人类身材尺寸按比例缩小的技术,他们坚信这项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为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展开全文
至于环境污染问题就更加严重了,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持续加剧,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森林覆盖率降低、雾霾以及全球气温变暖。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缩小技术来减缓地球压力,那么如果这两大问题始终没有改观,人类又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呢?所以《缩小人生》在让观众为之一笑的同时,也不乏为我们带来了对于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思考。
电影的第二个阶段是保罗欣然接受了这项人类缩小技术,毕竟在正常的世界里他无法摆脱生活的压力,去到缩小的城市既能让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升值,又能为减缓地球压力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可在进行缩小手术的关键时刻,保罗的妻子却临阵脱逃了,他只得独自一人来到缩小后的城市,在这里,他结识了非法移民的清洁工陈玉兰,陈玉兰带保罗来到了难民区,这时他终于明白在缩小城市里也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
其实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今这样的文明程度,离不开严格的等级制度,哪怕这个词汇在大多数人眼里一直是贬义的存在,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社会当中人人地位平等,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些维持人类社会运转最基本的工作,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限制和拥有领导才能的人加以管理,那么人性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混乱不堪将是难以避免的结果。
就像《雪国列车》里按照车厢把人们严格分级一样,列车长表示如果没有等级制度之分就维持不了列车的正常运转。也像《一出好戏》里那样,司机小王、张总和马进在孤岛上创立的三个小群体正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经的三个重要阶段,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一个个人能力突出、拥有聪明才智的人加以领导和管理。人类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社会,变的是空间,不变的是规则。
第三个阶段也是本片的转折点,当科学家们提出缩小技术还是不能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且为了保留人类的火种选择让一批人转移到地下生存的时候,保罗被科学家的演讲所感染,为了人类的生存决心加入这些人迁移到地下,这时的他已经把自己定性为了延续人类文明的英雄角色。
从这里开始美国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显而易见了,但仔细想来,也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像片中的保罗那样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从小时候单纯幼稚地想成为大英雄到长大以后经历了种种生活压力和现实的打击,如果有一个能够拯救世界的机会摆在面前,我想每个人都会欣然接受,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再是经常被人忽视、停滞不前的平凡人,哪怕没有人会记得你,起码对于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种释怀和解放。
第四个阶段则是本片的高潮部分了,即将迁入地下生活的保罗在通往地下的大门关上的最后一刻终于大彻大悟,他明白了与其做一个拯救人类的英雄不如对自己触手可及的人伸出援手更为实际,最终保罗放弃了迁入地下的机会,从此和陈玉兰一起帮助缩小城市里贫民区的人们更好地生活。
在面对抱负远大和触手可及之间的选择之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更为远大的抱负,从而忽略了力所能及的小事,说白了还是内心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在作祟。其实所谓英雄分为很多种,并不只有能够拯救全人类的人才能被称之为英雄,因为那些看起来与拯救世界相比差距巨大、经常被人忽略掉的小事往往更为重要,根据自己能力大小尽力而为,本身就不失为一种英雄之举,平凡而又伟大。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虽不完美,尤其是对于亚洲女性的诠释不够到位,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带给我们的反思还是非常可取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