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传 龙江 浣溪沙 古诗词 苏轼

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16:14:04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有古诗词的地方,就有文化的根系与思想的自由。为倡导经典阅读,让读者深入了解经典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龙江书院利用黑龙江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经典阅读空间、国学讲堂,开展古诗词音频赏析、古诗词讲座、古诗词朗诵指导等经典传习活动,分享古诗词之美,感受古诗词之趣。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诵读赏析:

知识链接:

展开全文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记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 ),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 。“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诵读·赏析者简介:贾楠

贾楠,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志愿教师、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项目特邀嘉宾。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哈尔滨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国“培养文学新苗”园丁教师,“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特级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教育频道名师讲堂”客座教授。微课《宋韵悠悠,一个王朝的生命体验》18讲、《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人生9讲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龙江书院微课堂专栏中播出。

编辑:张 铁

制作:邢 雪

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