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的由来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记载:“刘石庵相国,文正公子,幼即工书。殿试卷前十本进呈,已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遂拔吴云岩鸿居榜首,相国终以书法名天下。”据说,他当时考了第一名。却不知何故,被皇上改为了第二。也有一说,是因为他个子太高了,常年读书,背看上去有点驼。这大概就是民间传说“刘罗锅”的由来。不知真假
刘墉为什么叫刘罗锅
刘墉其实并非生来罗锅。其刘罗锅的叫法其实是嘉庆朝的时候,当时刘墉80多岁了,人老了背也驼了,嘉庆帝开玩笑的称其为刘驼子,自此才有了刘罗锅的称号。
当然,历史的记载,确实有“刘罗锅”这个称号。在嘉庆帝在位时,就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若以时间来推理的话,当时的刘墉应该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肯定就会有弯腰驼背,这样就很容易来解释“刘罗锅”这个称号了。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因为刘墉个子高,平时喜欢读一些书或是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就造成了驼背。
驴市胡同
刘墉的故居在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西头129号,现已部分成为私人住房。其街南墙上曾有一横石,上刻“刘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刘墉的号,但这块横石现已不存在。
据清朝末年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
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刘统勋、刘墉父子的住宅就是典型“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