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从一名流浪汉到将军,再从将军到封王,他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被后世誉为“兵仙”。
在古代书籍中,与韩信相关的成语多达34个。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含哲理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但可以了解韩信与其他相关人士的生平事迹,也可以从中学到智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一些成语是跟韩信相关的吧。
韩信的为人处世
韩信本是一个落魄的士族子弟,不事渔樵耕读,成天在外游荡,有一次他被泼皮们围攻,泼皮叫他从胯下钻过,结果他居然同意了。因此,他就受到了同乡的鄙视和嘲笑,这个就叫“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又因为没有谋生的本事,饿得跑到河边垂钓,想钓一条鱼来吃,结果差一点饿死。幸好有一个叫漂母的船娘给了他一碗饭吃。韩信发迹之后,“一饭千金”,报答了漂母的救命之恩。韩信最初当上将军时,还时常对别人说:一个人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违背正义,这个叫“乡利倍义”。
最初,汉高祖刘邦对韩信非常好,常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韩信吃,这个叫“解衣推食”。刘邦不但赐韩信帅印,还让他率领数十万兵马。韩信发誓要“肝胆照人”,报答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展开全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的功劳越来越大,就“功高震主”。韩信自己也“伐功矜能”,开始仗着功劳骄傲自大。有一次作战的时候,韩信过去找一个樵夫问路,问完就把樵夫杀掉灭口(问路斩樵)、还出言嘲讽项羽,作战时只会逞“匹夫之勇”,应当决断的时候,却又有“妇人之仁”。
韩信的行为令人觉得有点恐怖,刘邦对韩信产生了猜忌之心,把他贬了官。这个时候,韩信又“居常鞅鞅”,闷闷不乐。他觉得自己和刘邦本是“金石之交”,想不到坚如磐石的兄弟情谊,就这样玩儿完了!
最后功臣遭劫,上演了一出“钟室之祸”。吕后要杀韩信,请萧何设计帮忙。将韩信带到长乐宫,挂着大钟的房间杀掉。想当初,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啊,这才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室江山已经打下,功臣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韩信虽然很聪明,但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都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韩信建功立业
韩信是一个传奇战,史籍中没有记录他习武、读兵书的过程,但是他却十分有谋略和智慧。最初他投奔刘邦的时候,刘邦看不出他的才华,只让他当一名仓库管理员。
韩信管理粮仓时,粮仓经常发霉 。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粮仓前后开了两扇门。新粮前门进,陈粮后门出。保证不让粮食发霉。这个就叫“推陈出新”。
刘邦和韩信讨论对秦国作战事情。韩信非常有自信心地说:秦国已经那么腐朽了,只要大王传下讨伐的檄文,四方必定不战而降。这个叫“传檄而定”。刘邦很高兴地问韩信,假如给你领兵,你能带多少人马呢?韩信说:“多多益善”。
后来,韩信在战场中果然展现出惊世的才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赵两军在井陉交战,韩信“拔旗易帜”、“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运兵如神,被明朝茅坤称为“兵仙神帅”。有一次,他领兵从汉中攻打项羽,采用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被后来的人表扬了好多好多年。
对韩信的赞誉
韩信还活着的时候,刘邦赞他是“国士无双”。后代也有人说,韩信投奔刘邦的壮举,是“气吞山河”。论智谋,韩信是“略不世出”的,论能力,韩信是“独当一面”的,论气势,韩信以“十面埋伏”,消灭了西楚霸王。
韩信是汉代的常胜将军,一生中“战无不胜”。他立下的功劳大得没有办法奖赏了,这就叫“不赏之功”。韩信“勋冠三杰”。在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中,韩信的功劳数第一。
韩信是真的厉害,还那么骄傲,又时常牢骚满腹。刘邦看到韩信这样,心里就开始打鼓了。咚咚咚咚,敲响了警钟。这个骄傲自大的家伙,还说汉家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最后这皇帝是不是也要由他来当啊?从此以后,刘邦就睡不着了。
刘邦和老婆吕后商量过后,都觉得应该早点想法子除掉韩信。可是刘邦和韩信称兄道弟的,不太好意思公开下手。有人建议刘邦“伪游云梦”,趁着天子出巡,韩信出来接车驾的时候,把他捉起来。
可是最后刘邦还是没好意思亲自下手,还是吕后比较狠,她让人把韩信骗进了长乐宫一个悬挂大钟的房间,用“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金”的法子,以竹竿捅死了。
清代有一个文人作了一首诗,感叹韩信一生的经历。他说:“千金之重酬谢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
假如韩信还是当初淮阴那一个垂钓的渔夫,汉高祖绝对不会杀他。假如他能够像张良一样,及时功成身退,刘邦也没有机会杀他。可是韩信建功立业之后,心态膨胀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功高震主”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所以就遭到了杀身之祸。
结语
楚汉战争历来是古典文学关注的焦点,韩信本身军事素质极高,又留下了战无不胜的神话传说,因此后世在原有的史料上,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许多加工,留下大量的成语。有一些成语最早的出处可能不在韩信这儿,但是也拿韩信的事迹来举例子,最后他一个人身上就出了34个成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