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从这梦幻般的诗句中,读者能够很自然地感受到诗人对自己恋人离去的伤怀,甚至我们可以从如此细腻描述的诗句中推断,作者必然是一个对感情极其敏感,对男女情爱理解十分透彻的人。
诗人的名字叫做戴望舒,这几句诗句摘录自他的成名作《雨巷》。似乎戴望舒对爱的深刻理解只存在于他的诗句中,现实中因为他对感情的偏执和幼稚,一生中的三段婚恋皆以惨败告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戴望舒的情路如此坎坷?
初恋的伤痛
1923年,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在校期间结识了同窗施蛰存。在校学习期间,两人在老师田汉的影响下,开始对革命理论展开研究。二人在上海大学被封停办后转入震旦大学,开始参与实际的革命行动,因而被当局通缉,无奈二人只能前往施蛰存的老家避难。
那年戴望舒23岁,在寄宿施家期间,戴望舒认识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并疯狂地爱上了她。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女孩活泼开朗,对文学也颇感兴趣,戴望舒视其为自己的红颜知己。一封封言辞恳切而浪漫的情书交到施绛年手里,却都石沉大海,偏执的戴望舒竟以自杀相威胁,无奈的施绛年也只能答应了戴望舒的订婚请求。
展开全文
此时的施绛年已经有了相爱的人,答应戴望舒也只是个怕其轻生的缓兵之计。很快,施绛年便以戴望舒没有经济条件为由,要求戴望舒出国留学,并答应只要戴望舒留学归来,有了经济基础就与其成婚。天真的戴望舒很快坐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而后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学习,但到了法国的戴望舒对爱人的思念愈发严重,乃至学业成绩惨不忍睹,仅仅一年便被校方开除。满怀结婚希望的戴望舒在归国之后,却听到了一个如惊雷般的消息:自己的未婚妻已经结婚,那个自己挚爱的女孩在自己出国期间“背叛”了自己。
如遭五雷轰顶的戴望舒,在狠狠扇了施绛年一耳光后落寞离开,结束了这长达八年“单相思”般的苦恋。沉浸在痛苦中的戴望舒把这满腔的愤懑和不舍融入到了自己的诗作中,而后便有了轰动一时的《雨巷》,而那个“如梦中飘过后离去的女人”便是自己的初恋——施绛年。
第一次失败的婚姻
遭遇了感情“背叛”的戴望舒,独居在上海的一处公寓内,以文字的形式治疗心中的伤痛。1937年在《雨巷》发表后,戴望舒收获了名望,一时间仰慕这位痴情才子的少女纷至沓来,但内心自卑纠结的戴望舒却都一一拒绝了。
此时,戴望舒的住所离穆时英的家很近,看到戴望舒如此颓废、凄凉,身为朋友的穆时英便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了他。彼时的穆丽娟清纯可爱,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是那位诗人的“粉丝”。迫切需要一段新感情用以疗伤的戴望舒,很快就与这个小自己12岁的少女结婚,更是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一般来说,偶像与粉丝的结合不会有好的结果。婚姻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让两人的关系愈发冷淡。穆丽娟发现这个自己曾经崇拜的“才子偶像”,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如诗中那般浪漫、热情,他暴躁易怒,大男子主义横行,对待矛盾完全用“冷战”来处理,不沟通、不交流,只躲在书房中看书。慢慢的,使得曾经的那份崇拜降温到了冰点,穆丽娟决心离婚。
当她向戴望舒提出离婚要求时,这个曾经以死来“保护”爱情的偏执诗人,再次故技重施,服毒自杀,幸而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小命。但这次的威胁并没有改变穆丽娟的想法,两人最终于1943年签署了离婚协议,戴望舒的第一段正式婚姻宣告落幕。
第二次失败的婚姻
经历了两次感情的严重受挫,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但偏执的诗人却仍然认为,所有的过错都在对方身上,在失去感情之后,痛苦、愤懑、自卑充斥着诗人的灵魂。当这第一段婚姻宣告结束后,戴望舒移居香港任报刊编辑,优厚的收入让戴望舒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在这里他有车、有房、有地位,但精神上的空虚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填充。
工作以外的时间,戴望舒总是在图书馆度过,一来二去便结识了在馆内工作的打字员杨静,而这个女人的出现,则短暂的结束了戴望舒的寂寞生活。那一年戴望舒36岁,杨静16岁,少女的天真热情又让戴望舒陷入了爱情的死循环,不出所料二人又很快结婚。这相差二十岁的“老夫少妻”搭配,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段婚姻的功利性。
1945年抗日战争获得胜利,夫妇二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曾经在香港也身处上流社会的戴望舒来到了暨南大学担任老师,收入、地位的锐减让杨静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年轻的杨静很快就被一位青年俘获芳心。这位青年人热烈浪漫的爱意,让杨静对那个无聊、木讷、又敏感的丈夫愈发厌恶。1948年,杨静正式向戴望舒提出离婚,虽然戴望舒也尽力挽留,但二人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向了结束。
一个终身对爱情充满憧憬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受伤,其原因与戴望舒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戴望舒孩童时期曾得过一次天花,病愈之后脸上便留下了很多痘印,少年时代饱受同学的嘲笑欺凌,造成了戴望舒内心的极其自卑。也是因为这种自卑感,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戴望舒对异性表露出的爱慕仍然不敢轻易接受。而一旦陷入爱情中时,极度渴望被珍惜的戴望舒在面对爱人离去后,就习惯采用极端的方式来捍卫爱情。
结语
自卑造成了诗人的内向性格,不擅交流和大男子主义又让其在婚姻生活中处处碰壁。一个写了一辈子情诗的男人,至死却也没能读懂“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