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 教研 高三 调研 试题

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13:41:27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早期西方社会学研究比较重视群体研究,很少有学者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性来探讨群体。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突破了欧美社会学的非联系性理论视角,奠定了中国关系研究的学理基石。差序格局和关系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关系普遍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是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关系”是中国人特有的交往方式,而“差序格局”则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概括。

对中国人来说,“关系”无疑是一种常识。然而,尽管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实践,但如果要给出清晰的关系定义,我们便会发现并不简单。由于关系已经内化到地方社会之中,成为一种“惯习”,我们便很难觉察到其独特性所在。

关系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按照关系的基础来划分,即分为家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两大类型。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便是根据关系的基础进行界定的。第二,我们根据关系交换的性质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情感性的关系、工具性的关系以及情感与工具相混合的关系。当然,上述三种关系并非截然相对,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第三,我们可以根据实践场域将关系分为主从关系、人员关系、合成关系和朋友关系四种类型。其实,在关系实践过程中,我们都会拥有上述四种关系。

关系内涵的实质是关系的构成。关系包含既定的关系成分也即是交往双方在某个时间点已经建立起的一种社会联系,这是关系得以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这种联系可以是先天的(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也可以是后天的(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中国社会的关系本质上源于传统社会的一种“缘”(如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的纽带。杨国枢指出传统中国有两种缘观念:缘分与机缘。前者是命定性的或前定性的持久性社会角色关系,包括家属之缘、师生之缘、朋友之缘、同事之缘等;后者是命定性的或前定性的临时性人际互动关系,包括同乘舟车之缘、同席餐饮之缘、同店宿止之缘、同场考试之缘等。而构成关系基础的这种“缘”的纽带主要是缘分。缘分的持久性既可以是事实性的,也可以是认定性的。前者如基于血缘形成的家人关系,后者如基于某种约定而形成的婚姻关系。

此外,关系具有工具性即交往双方以利益交换为目的。根据这样一种关系,非正式关系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中,而且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在中国人的话语中,我们也经常把关系与某些动词联系在一起,如搞关系、拉关系、找关系。最后,情是关系很重要的成分之一。情包括感情、人情、面子等等,而且很难将其量化,比如某饭店挂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朋高不在多”。而人情则是社会形式的适当表现,就很少涉及情感。所以人情话语的表达具有道德和礼仪特点,这是中国人的关系区别于西方社会的重要特征。

乔健先生在《“关系”刍议》等文中全面地概括了中国人的“关系”,“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自我”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个单位。2.关系是一个能动的概念。这有两重意义,一是不同于近亲关系(如父子、夫妻),它需要不断地交往来维持;二是其存在是为了一些实际的目的。3.关系不断地与别的同一自我的关系交叉作用构成了关系网。

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角色的规范即关系本身具有决策规范的含义。社会身份(尤其是亲缘身份)构成了人们界定自己与对方互动规范的基础。在社会交往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互动规范的基础。第二个特征就是情感依据。关系本身是一种情感的区分与表达,构成了亲密信任和责任的依据。而且,在亲缘关系越相近的对偶角色中,相互之间的关系越熟悉亲密,越应当信任。第三个特征就是差序格局。中国人的关系既包括横向的亲近联系又包括纵向的长幼尊卑。第四个特征表现为关系不是一套静态的行为规范,而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套处理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中国社会波纹状的差序格局并非固定不变。通过和自己有关系的“中间人”介绍,陌生人也可以与自己建立关系,被纳人关系网之中,并随着亲密程度的增加,从关系网的外圈移动到内圈。同样地,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去经营关系,即便是“熟人”关系也会变得生疏。因此,关系是一个持续营造,不断生成的过程。要考察关系的性质和类型,便需要考虑关系运作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情境。

展开全文

(删减自周大鸣《差序格局与中国人的关系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差序格局”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性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特点,突破了欧美社会学的非联系性理论视角。

B.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实践,但很难觉察到其独特性,不能给出清晰的关系定义。

C.工具性关系是非正式关系,它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中,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

D.人情是社会形式的适当表现,人情话语的表达具有道德和礼仪特点,不涉及情感,是西方社会所欠缺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离不开“情”与“缘”,因为这两方面都是人生中命定的或前定的。

B.社会身份是界定自己与他人互动规范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关系”。

C.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情境决定了个人处理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理论”形成。

D.关系的存在都有实际的目的,“室雅何须大,朋高不在多”体现了老板的“择朋”标准。

3.下列根据文本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人关系分为“纵向”关系如父子,“横向”关系如夫妻,“横向”关系可以转化为社会关系,“纵向”的则不能。

B.“一个人的关系不断地与别的同一自我的关系交叉作用构成关系网”的观点是对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驳斥。

C.“礼尚往来”是一种人情表现,具有道德和礼仪特点,讲究对等、平衡,不仅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国际关系。

D.“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关系需要不断经营”,“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则体现关系的情感依据特征。

4.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5.小张是某国企科技研发部的负责人,春节假期,他选择乘坐高铁回家,他提前给自己的父母、弟弟、妹妹和亲属们准备好了春节礼物。请说明小张的“关系”,并分析关系的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9题。

家(选段)

巴金

有一天,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钱梅芬)。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删改)

家(选场)

曹禺

(新婚之夜,闹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觉新与新娘瑞珏终于默默相对)

[瑞珏轻微的咳嗽,又低下眉。

觉新:(望望珏,又转过身长叹)唉!(走近窗前较远的一头,把另一扇窗扇又打开,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

瑞珏:(缓缓地抬起头,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觑视,闪露出期侍抚慰的神色。一种孤单单的感觉袭进她的心里,使这离开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觉复杂到不可言状的情怀。她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时眼前的恐惧,希望,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汇涌在心底,终于变成语言,低低地诉说出来,声音亲切温婉,十分动听,如湖边的一只小鸟突然在夜半醒来,先还凄迷地缓缓低转,逐渐畅快而悲痛地哀歌起来)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

觉新:(缓缓摇首)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瑞珏:(翘盼)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

觉新:(同情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

瑞珏:(期盼地)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仿佛在哪里见过。像渔船进了避风的港。我的心忽然这样宁静。一个人能这样深沉的叹息,我懂,总该有些性情!

觉新:(犹豫)可我还是该回过头去吧?

瑞珏:(纳闷)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

觉新:(又转过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这湖面上的雾,雾里的花。

瑞珏:(猜测着)他像要来怎么又不来?别,别他也是像我一样地怕吧?

[夜风吹动窗帷。

(三个弟弟想躲在床下偷听,但发出声音被觉新发现,最终被仆人带走)

觉新:(仿佛抱歉地)我们家的孩子真多!

瑞珏:(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诚挚地)我,我喜欢!

[湖边的杜鹃一声声酣快地低唱。

瑞珏:(低声怯怯地)天快亮了吧?

觉新:(很温和地)嗯,还早吧?第一遍鸡还没有叫呢。

[杜鹃声。

瑞珏:(望新,谛听)这是什么叫?

觉新:(渐渐觉她可亲)杜鹃。这外面是一片湖。

瑞珏:(欣悦)一片湖?(不觉走到窗前,杜鹃声)今年杜鹃叫得这么早。

觉新:(望着她的背影)嗯,湖边上有梅花。

瑞珏:(扶了窗槛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

觉新:(也跟过去)嗯。(忽然)你,你喜欢梅么?

瑞珏:(感到一阵强烈的快乐,声音几乎是抖抖地)我喜欢。(羞怯地回过头望着床)那床上不是?

觉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帐檐凝了一刻,回头)你绣的?

瑞珏:(低头腼腆地)嗯。

觉新:(不由得低声称赞)好。(望望窗户迟疑一下,忽然去把妆台上油灯吹熄,像是询问她的赞许)吹了灯?

[灯熄了,窗外月光如水,泻进屋内。屋里只有桌上龙凤烛的低弱的光,照着一角。

瑞珏:(没有惊讶,自然而宁贴地)嗯,吹了灯好看月亮。

[觉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见一个故友,而又不敢冒认,那样欣欣然,涩涩然地,微微点头,望着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个一排长窗窗幔完全拉开。窗扇是新方才就开开了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

[月明如画,杜鹃轻快响亮地在湖滨时而单独,时而成双,又时而一先一后地酣唱。

(有删改)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觉新父亲立足觉新年龄和未来处境、父亲与自己的心理、家庭状况、自己的意愿等方面与觉新的谈话,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

B.小说中“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现出觉新稚嫩软弱的青年形象。

C.小说中在描写觉新订婚与结婚时,两次提到“傀儡”“宝贝”,虽然句式不同,但都说明了觉新的处境,“傀儡”表现觉新的不自由,也为作品主题服务。

D.从两个文本看,瑞珏是一个相貌俊美,声音温婉动听,处处为觉新着想、温柔体贴,交谈中让觉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内心忐忑、紧张、情绪纷杂的姑娘。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写,而剧本通过舞台说明、心理独白等表达,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

B.剧本中,杜鹃声贯穿始终,成为背景音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且杜鹃声的变化也与主人公心境变化相契合,创作技巧高超。

C.两人都喜欢“梅”,“梅”成为两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觉新想的梅却比瑞珏的含义丰富,还有对表妹的思念,这是瑞珏不了解的。

D.剧本中,剧情的推进独具匠心,通过三兄弟在床下被发现并带走的情节设计,使文章由前文的心理独白向对话过渡,水到渠成。

8.请分析剧本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9.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请分析剧本呈现的戏剧冲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貔貅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B.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C.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D.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气,即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气,此处代指天地运行的规律。

B.岱宗,泰山别名之一,它是五岳中的东岳,具有丰厚的政治文化内涵。

C.荐绅,通“搢绅”,也写作“缙绅”,文中是指官员把笏板插在大带间。

D.顾,与其后的“弟”同义,都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但”语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帝天资聪颖,刚刚出生就十分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B.黄帝征战四方,遍讨天下不顺从的诸侯,足迹覆盖四方,非常的辛苦,进行了包括合兵、筑城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履行了天子的职责。

C.黄帝治民务本,他迎合天地运行的规律,顺应阴阳之变、生死之理、存亡之因,带领百姓发展农业,教化万物,勤勉努力,又厉行节约。

D.本文之前关于五帝的传述情况比较复杂,毕竟年代久远,有的记叙失于残缺,有的记载失于粗疏,孔子师生所作的探究又没能够流传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14.黄帝是通过“修德振兵”的种种举措才使诸侯“咸服”,成为“天子”。请结合文本,概括他成为“天子”之前的一系列的征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悲愁歌

刘细君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②。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③兮归故乡。

明妃曲(其一节选)

王安石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④,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①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准备北征匈奴之际,联合西域各国,刘细君就是此时和亲塞外的宗室女。②乌孙王:乌孙是西域之国,在今伊犁河中国边境处,此时乌孙王昆莫猎骄糜大致相当于刘细君祖父的年纪。③黄鹄:一种候鸟。④长门宫,汉武帝时皇家宫苑,汉武帝第一位皇后陈皇后阿娇被废,迁居长门宫。

15.下列对《悲秋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中“吾家”和“异国”对应,烘托了的大义爱国、坚韧不拔的诗人形象。

B.三四句运用白描,两个典型场景,就写出了“异国”与“家”巨大的文化差异。

C.最后两句由实入虚,身在常土,却愿身化自由归乡的黄鹄,实虚对比更显悲凉。

D.诗中“兮”字是楚辞的标志,楚辞一唱三叹的哀愁气质与本诗的情感紧密契合。

16.同样是和亲题材的诗歌,王安石评点昭君出塞的《明妃曲(其一节选)》与本诗相比,主题更为深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仅以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雪中登泰山的艰辛甚至危险,用语精准洗练。

(2)王实甫《西厢记》送别一幕中的《端正好》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写杨花的名句“点点是,离人泪”。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有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出了屈原以“香草”象征高洁品质这一手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跳绳运动不需要过多装备,是一项安全系数高、经济投入相对较低,且方便易学的大众体育项目。但也正因如此,跳绳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小觑,觉得它难登A___________。实际上,跳绳被不少医学专家认为是一种“万能运动”“最完美的健康运动”。

首先,①______________。研究显示,保持每分钟150次的速度,快速跳绳10分钟的能量消耗相当于慢跑23分钟,一小时就可以燃烧600至1000卡热量。坚持跳绳,可以消除臀部和大腿多余脂肪,使得形体更加健美,动作更加敏捷。

其次,②______________。因为身体四肢受大脑控制,人在跳绳时,身体以下肢弹跳为主,手臂同时摆动,腰部则配合上下肢活动而扭动,腹部肌肉收缩以帮助提腿。不到一秒钟,绳要从头到脚通过一次或几次,这种手脚并用全身配合的瞬间动作,必须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才能完成。同时,跳绳时呼吸加深,胸、背、腹部所有与呼吸有关的肌肉都参加了活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锻炼,跳绳要比简单的跑、跳、投、踢更积极具有意义。由此,跳绳可增加脑神经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能力,人的反应能力、注意力、灵活性等也有显著提高。

最后,③______________。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除去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外,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的关键所在,而跳绳运动在这方面具有B______________的优势。坚持跳绳运动可加快骨生长发育,有助于改善青少年骨健康,对于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18.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划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流沙河先生的《不亦乐乎二十四》是他的二十四则笔记,现摘取其中五则:

①入城办事,过街被撞,一把揪住骑飞车的黑汉,正欲问罪,那黑汉惶悚地叫一声“大表哥”,渐露笑容。乃放手逼视之,认出他是多年不见的小表弟。街边把臂话旧,立尽斜阳,不亦乐乎?

②文友茶聚,七嘴八舌,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唯不话及升官发财一类事情,自午至暮,喧噪不已,直到肚子都饿响了,方才各自回家去也,不亦乐乎?

③读《诗经》朱熹注有疑问,写批语于书眉反驳之。若干年后,发现早有前辈反驳过了,其说与我吻合,不亦乐乎?

④戒烟三年,偷照镜子,发现满嘴黑齿变白,不亦乐乎?

⑤夜晚停电,忽觉环境寂静可爱,点燃鱼烛,闲翻《史记》,不亦乐乎?

21.请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则,做点评。(4分)

22.请仿照上面笔记的语言风格,写两则你生活中的“不亦乐乎”之事。(每则不少于3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文化名人在他的演讲中提到出了一组关键词——奔跑与舞蹈。“奔跑,追求速度和胜利。”“舞蹈,追求过程好看和结果创新。”

奔跑与舞蹈是两种身体姿态,也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以“我更钟爱奔跑”或“我更钟爱舞蹈”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这两种人生姿态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不能给出清晰的关系定义”曲解了文意;C项“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理解不对,原文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D项原文“很少涉及情感”不是不涉及情感。

2.【答案】B

【解析】A项文本中强调“中国社会的关系本质上源于传统社会的一种‘缘’”,选项中变为“人世间所有的关系”,明显扩大范围;C项“决定了”曲解文意,“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情境”是在处理关系时应该“考虑”的;D项“关系的存在都有实际的目的”扩大了范围。

3.【答案】B

【解析】“一个人的关系不断地与别的同一自我的关系交叉作用构成关系网”的观点是对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有力补充。

4.【参考答案】①文章首先评价了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地位,并指出中国社会结构中“关系”是中国人特有的交往方式。

②紧接着作者对关系的类型作区分,进而阐释关系内涵的实质,并对工具性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③接着引用乔健先生全面概括中国人的“关系”的内容阐释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三种关系进行分析。

【解析】“思路”“脉络”属于同一种考察题型,但思路题要注重关联词语的使用,体现作者写作的连贯性。

5.【参考答案】①小张在单位里,对“上”、对“下”体现主从社会关系,在路上与同乘人产生社会关系,回家后又属于家人关系。

②主从关系基于“业缘”,可能体现为情感性、工具性、情感与工具相混合的复杂关系之中;与同乘人的关系基于“地缘”,是临时性的;家人关系基于“血缘”,是有持久性的。

③这些关系体现着角色规范、情感依据、差序格局、动态实践的特点。

(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③任意1点即可得2分)

【解析】在分析关系时,应分为单位、路途、回家三部分分析;而分析特征时首先应分析三部分各自的特点,并将三部分的共性做以分析。

6.【答案】A

【解析】《家》这篇小说体现的是封建家长制对年轻人的束缚,从文本看“不敢”多次出现,要通篇考量文本。

7.【答案】A

【解析】从效果看的理解偏颇,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呈现特点,不能简单比较优劣。

8.【参考答案】第一处既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暗示了觉新不能自我选择心上人的凄凉,为下文的环境描写埋下伏笔;第二处强调“迷离”“梦”,景色描写与两人心境相契合,渲染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甜美、愉快的心情,用浪漫的手法描写了两人新婚之乐。

【解析】在剧本中,环境描写既描写、渲染了氛围,更是主人公心境的流露,第一处开着窗子的环境是第二处环境描写的伏笔。

9.【参考答案】在本文中戏剧冲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人物之间的冲突:觉新、梅、瑞珏之间的爱情冲突;

二是人物心理冲突,这在选场中是重要的,首先是瑞珏前后的心理冲突:忐忑、不安、不解、期待;其次是觉新的心理冲突:思念梅又不得不与不相识的女子结婚,思念梅又感到对瑞珏的愧疚。(人物冲突2分;心理冲突4分)

【解析】真正的冲突来源于人物性格的不同,是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冲突,是创造的角色在面对冲突和考验时所做出来的选择。人的主体性在戏剧冲突表现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要充分地剖析人物的内在心理逻辑,才能找到使其能够爆发冲突的基准点。

10.【答案】A(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

【解析】侵伐,反意复合词,侵略、攻伐,指互相争斗,不能拆开。享,进献贡品,此处“不享”,动词活用为名词,不进贡朝拜的人,若修饰了“诸侯”,那么下一句就没有主语,且全文中的“诸侯”都是联盟者而非分裂者,所以,在“诸侯”之前断开。

11.【答案】C

【解析】文中此处为名词,荐绅此处代之笏板插在大带间的人,即士大夫。

12.【答案】C

【解析】“淳化鸟兽虫蛾”中的“淳化”有两个常用的意项,一个是“敦厚的教化”,一个是“驯化”,后面跟的不是百姓,而是“鸟兽虫蛾”,所以,此处意为“驯化”,而不是“教育、教化”。

13.【答案】

(1)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2)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意思的人,确实很难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

【解析】

(1)征,征调;于……之野,状语后置;禽,通“擒”;语意通畅。各1分。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用为名词,“……的人”;为,对、向;“浅见寡闻”用作名词,“……的人”;语意通畅。各1分。

14.【答案】

(1)诸侯之间互相侵伐,黄帝代替无力征讨的炎帝部族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

(2)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诸侯,因此诸侯们都归附黄帝,黄帝发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

(3)蚩尤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解析】

首先明确答题区,第二段段首到“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其次扣住“战”这一关键字,划分层次,分别是代炎帝镇诸侯,败炎帝,伐蚩尤。得出这主要结论即可,表述可以更简短。

【参考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部族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诸侯,因此诸侯们都归附轩辕。轩辕于是就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貔(pí)貅(xiū)、?(Chū)、虎等猛兽,率领这些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三仗,才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开那里,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在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进行封禅的,黄帝参与的是最多的。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确实都有不同,总起来说,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意思的人,确实很难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15.【答案】A

【解析】联系全诗,此句“吾家”与“异国”道出的是被迫远嫁,来到不同世界的陌生与恐惧。若定位在“大义爱国、坚韧不拔”上,就与后文的肝肠寸断之痛无法贯通。

16.【答案】两首诗都借候鸟的意象写出了和亲女子的思乡之悲。(2分)《明妃曲(其一节选)》还用一句“可怜着尽汉宫衣”表现了对昭君永志不忘故国之心的赞美(2分),尤其是最后借家书中的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之话,表达了对宫门中身不由己、命途多舛的女子的深切同情(2分)。

【解析】本题题眼为“主题”和“更为深广”。第一个题眼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每一句都做出主题解答:《悲秋歌》一二句表达了远离故土深入异乡的陌生与恐惧,三四句表达了两地巨大的文化差异乃至落差给诗人造成的痛苦,最后两句以虚实结合之法表达了希望化身黄鹄重得自由得以归乡的热望,以及这种热望终究是虚想的哀伤;《明妃曲(其一节选)》前四句写出了归乡无望的、对故国的永志不忘和深深的牵挂,后四句句借家书的无可奈何之语强行宽解,愈解愈悲,昭君与阿娇两相映衬,更使昭君一个人的悲剧扩散为后宫无数女子的人生悲剧,作者批判的深度和同情的广度都更上一层楼。第二个题眼“更为深广”则指明了答案表述的层次,先表达两诗都有的主题,再梳理王诗除相同主题之外的其他部分。

17.【答案】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既替余以蕙騟兮,又申之以揽!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解析】

(1)《登泰山记》是姚鼐乃至桐城派的代表作,落实了该派“义理考据辞章”的文学主张,姚鼐年三十儿雪中登泰山,寥寥数笔就写尽了泰山之阔大、登山之艰险、登顶之奇观……无论是记叙还是描写,用语都极其洗练,毫无夸饰,而又无比传神,让人回味无穷,背诵时需着意体会。此题锁定“登山”“艰辛乃至危险”,若背诵时将“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在头脑中复原,此时不难想到这句话。

(2)王实甫《西厢记》被誉为元曲“文采派”的代表作,而这种文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典诗词文章的滋养,一篇《西厢记》对古诗文的挪用、化用、引用俯拾即是,在背诵时要尤其注意这种关联性。

(3)“香草美人”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群开辟的我国古典诗词的象征传统,这一手法的使用使诗人抽象的人生追求形象化,与“秽草恶鸟”两相对比,使诗人的人生困境具体化,在背诵时需深入理解。

18.【答案】A大雅之堂 B得天独厚

19.【答案】相对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锻炼来说,跳绳要比简单的跑、跳、投、踢更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原句中有两处错误:前一个分句应该做状语,缺少介词短语;后一个分句,词语顺序不对,应该将“积极”放在意义之前。

20.【答案】①跳绳是一项耗时少耗能大的运动。

②跳绳可以健脑。

③跳绳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

【解析】三个句子都是领起性语句,认真研读后文的表述,即可得出答案。

21.【参考答案】第②句:①该句在内容上体现了文友相聚之乐,“唯不话及升官发财一类事情”说明作者与朋友纯粹以文会友。(内容赏析2分)

②该句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而且采用文言句式表达,具有极强的耐读性。

③用字上,“响”字用的形象生动,写出了聊天时间长,茶水饮得多,饥肠辘辘的状态,使朋友相聚只状跃然纸上。(②③从句式和炼字角度入手,答出1点,即可得2分)

【解析】文学短评,不等于读后感,要从文章内容、艺术特色两个角度进行点评。每个角度2分,只从一个角度赏析,不论几点均为2分。

22.【答案】略

【解析】审读该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文言表达、长短句结合;二是写出人生乐事。

23.【参考立意】钟爱奔跑,全力以赴奔目标。钟爱舞蹈,定位深耕求完美。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近几年作文试题比较倾向于多个关键词捆绑呈现,需要学生表现出思辨能力。也就是说,没有“思考”“权衡”的过程,直接只写一个关键词,弃另一词于不顾,就暴露了思维的单调性,落入下风了。所以,考生一定尽量做到,即便是选择题,也要“坚持两(多)点论,突出一点论”。

另外,这是一道普适型试题,区别于时评类或时政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结合得较为紧密,学生只结合自生生活体验也有话可说,若能以小见大,体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视野和格局,当然就更为上乘。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