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2.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3.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最新出炉的2012年上海少年儿童微阅读现状调研显示,口袋书开始平淡,而开机化阅读兴起,借助网络、手机等技术手段的微阅读,已渐成少年儿童阅读的“新宠”。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微阅读”已逐渐对少年儿童形成无法抗拒的多元影响。实际上每种阅读方式都存在同样明显的优势与劣势。“微阅渎”的量永远替代不了深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方式,教会他们“深读”和“微读”相结合的方法,引导他们按需出发,逐渐走向智慧阅读。
展开全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微阅读”对少年儿童形成巨大影响
B.阅读应按需出发,以智慧阅读为宗旨
C.应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方式
D.深阅读对少年儿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答案】D。中公解析:题干前两句话表明,文学走进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创作机会,民间也有了文学上的话语权。第三句话由“尽管如此”转折前文中网络文学的价值并告诉我们,网络写作不能和人民写作相比,并且解释了原因——文学的人民写作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广泛性无关。因此,网络写作不能和人民写作相比,就是文段的主要内容。A项强调大众化是趋势,文段未涉及,排除;B项强调文学创作要坚持人民性,而文段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写作不能和人民写作相比,排除;C项内容虽然能够从前两句中得出,但并非题干主要内容,排除;D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故本题答案选D。
在本题中,转折词“尽管如此”起到了转换话题内容的作用,此时转折前面提到的网络文学的价值,只是为引出作者观点,真正的重点是转折后的内容。因此,转折词的第一种作用就是实现话题内容的转换,此时转折后即为重点内容。
2.【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第一句话表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不适宜大规模向读者开放,因为会影响保存。紧接着通过“但”转折后表明,史料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应该向大众开放,因为有助于发挥其学术价值。既然开放和不开放都有其合理性,故是否开放确实没有定论,故本题答案选C。A、B、D三项的内容文段都未涉及,故排除。
在本题中,转折词前后对比的是两个客观事实——文物价值上的不该开放和史料价值上的应该开放,都是合理的,因此不能只认为转折词前或者后是重点,而是要综合前后整体看待。因此,转折词的第二种作用就是,并列两种相反的客观事实,此时文段的重点需要兼顾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3.【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先告诉我们少年儿童阅读方式正在向“微阅读”转变。接着告诉我们每种阅读方式都有优劣,“微阅读”也替代不了其他阅读方式,最后得出结论,作者提出建议要对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方式。文段最后提出的建议为作者的主旨观点,A、B、D项脱离了这一建议,C为同义转述,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