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 考前 中文 冲刺 范文

DSE中文范文丨韩愈《师说》全文大解析!考前冲刺必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13:13:06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十二篇范文之一的韩愈《师说》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辞手法等范文分析,一文看清文章温习重点!

Part 1-全文语译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文

古代的读书人一定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以及解释疑难的人。人不会一生下来就懂事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而不去请教老师,他的疑惑就永远不能解决。

原文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出生于我之前的人,他听闻道理,当然比我早,我就要跟他学习了;出生于我之后的人,他听闻道理也比我早的,我就要跟他学习了。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用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他是尊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知识及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了。

原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唉!跟从老师求学的风气失传很已久了!叫人没有疑惑很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常人很多,他们尚且跟从老师学习;现在一般人,与圣人的距离已差距甚远了,可是却耻于向老师学习;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够圣明的原因,而愚人还是愚昧的原因,大概就是源于这个道理吧﹗

展开全文

原文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爱惜自己的儿子,就会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可是)对于他自己,就耻于向老师学习了,实在奇怪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断句和停顿的人,并不是我所指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句读不懂,向老师请教;疑难不解,却不向老师请教,小问题愿意从师,大道理却遗漏、忽略了,我看不出他的明智之处呢。

原文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巫医、乐师和从事各类工匠的人,不把互相学习当作羞耻。士大夫一类的人,听到叫「老师」、「弟子」等称呼时,就聚在一起来嘲笑他。问他们原因,就会说:「他跟他年龄差不多,学问也很相近啊,拜地位低的人做老师实在令人羞耻,拜地位高的人就近于谄媚奉承。」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是可以知道的!巫医、乐师和从事各类工匠的人,士大夫不屑与他们同列,现在士大夫的才智反而比不上他们,这真是奇怪﹗

原文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等人,他们的贤德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学习的对象。」因此,学生未必比不上老师,老师也未必比学生的好。听闻道理各有先后,学问技艺各有所长,大概就是这样吧。

原文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李家有一位儿子叫蟠的,十七岁,喜爱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全都读明白;不受时俗的影响,来跟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实践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就作了《师说》来送给他。

Part 2-重点注释

注释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读,通「逗」,也叫句逗。因为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生读书时需要教授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即现今「句号」所放之处;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即现今「逗号」所放之处。

「不耻相师」

相师:互相学习。

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指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吾师道也:动词,指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指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指以……为师

「则耻师」:动词,指拜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名词,指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指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指道德学问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指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指流传

「六艺经传」:名词,指传文

Part 3-主旨及文段大意

主旨

本文说明了老师的作用,各老师求学问的重要,以及选择老师的原则,指出不分贵贱或年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以抨击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并加以孔子的言行作证,提倡从师而学的风气。

段落大意

Part 4-文章特点

对比论证

顶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对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传其道、解其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