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 综述 古典 哲学 核心

西方哲学综述:“知”与“在”的关系,古典哲学核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10:56: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观点/狭义哲学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这是西方哲学综述的第十篇文章

展开全文

写在前面

在上一讲篇,了解了古希腊哲学起源的基本思想状态和哲学思维底蕴,让我们明白哲科思维是一个思维体系。

那么,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西方近代古典哲学在讨论哪些繁难问题?

那些哲学先哲们又在这些问题上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这些观点的精髓与瑕疵又有哪些?

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西方近代古典哲学所讨论的那些难题上。

本文共计4598字

阅读时长约7min

思想的底层铺垫

哲学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底层逻辑,请各位试想欧基里德几何学的哲学逻辑延展。

如果我们上中学,学几何学不是现在这种应试方式。

学生只是做一大堆演算题,而是追随欧几里得的公理系统的逻辑脉络给学生讲课。

那么大家受到的教育,和建立起来的思想方式及其思想模型,将会是一个怎样缜密的系统?

当年牛顿、爱因斯坦、莱布尼兹、斯宾诺莎、罗素,都是在青少年阶段读到欧基里德的几何原本而深受震撼,开启了他们的哲科思维活动。

哲学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用处,但他却是思想的底层铺垫。

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思想是受自己底层逻辑模型的规定,这个东西决定着展现在表象中的世界图景。

每个人的世界图景,每个人的世界模型,都是思维模型的产物。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在思维模型和世界观模型上运行的。

明白行为方式的基础,再想下这种思维底层的训练,是一种怎样重要的功课?

缺失了思维的训练,仅讲应用层面的科学技术,会带来多大的遗憾和缺失?

为什么西方在史学上,把自己的文化之根,追溯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系。

是因为古罗马经历了三个时代。

最早期叫王政时代,所谓王政时代,做最简单的理解,就相当于始族部落乃至部落联盟时代。

古罗马的第二期叫罗马共和时代,到公元前后,以恺撒为标志,古罗马才进入古罗马帝国时代。

在古罗马见证的早中期,也就是在古罗马共和时代古罗马的基本文化,承接的是古希腊文化。

所以古罗马共和时代的基本思想氛围,甚至基本政治社会结构都是希腊结构,包括它的两院民主制、贵族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保民官的选举制度。

到了帝国时代,是因为罗马共和时代逐步扩张,逐步向亚平宁半岛,也就是意大利半岛的北部推动。

而意大利半岛北部地区,已经成为适宜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气候条件。

一旦进入农业为主体的生存结构。

共和制度就会丧失,帝国时代来临。

那么由于这个原因,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分裂。

后来东罗马帝国在今天土耳其那一带地方建立自己的首区,今天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当年叫君士坦丁卜。

在东罗马帝国早期,古希腊的一部分思想和文献在东罗马帝国保留,这成为后来文艺复兴古希腊思想,文献得到复兴找回的第二个通道和来源。

古典哲学的发端

古典哲学从哪里、什么问题开始发端?

西方近代古典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叫“知”与“在”的关系问题。

古典哲学从17世纪初叶,以笛卡尔为代表开端,到十八十九世纪以黑格尔为标志结束。

这个阶段锤炼了科学思维的基本思维逻辑、方法系统。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所探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科学视野的局限。

因此,也成为了未来后科学时代人类的文化奠基,以及对科学的批判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武器系统。

理解今天探讨的内容,不仅对于理解科学时代的基本精神会有帮助,而且对于科学系统的批判,和未来后科学时代的基础建构会起到某种启迪作用。

古希腊时代追问本体论,但他们在追问本体论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扫除精神投射的背景。

从毕达哥拉斯的数论系统,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到欧几里德的行论,本体的追问和精神的追问其实呈现为一个系统。

直到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表达,使得精神问题的探讨,成为一个基本的课题。

但在这个阶段,精神问题已经凸显,但却没有走上前台。

但是,他已经暗含了一系列奇怪的问题。

就是“知”和“在”混淆不清,因为当说“在”的时候,所说的是感知中或投射在精神中的“在”。

当总结“在”总结“实在”的时候,发现总结的任何结论和构型,只不过是一个理念模型,那么“知”和“在”的问题,在这个混淆状态中不加分辨。

却形成基础问题的显现,于是从追问对象直思的本体论,到近代转为追问精神本身规定性的认识论。

这就是古典哲学的基本特征。

它涉及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几乎是常识性的问题,却极为犯难。

比如知是什么“在”。

如何能够证明“在”。

因为所做的证明都是逻辑证明。

怎么知道逻辑证明所指向的是实在?

知的内涵是什么?

知的动量是什么?

知的延续性怎样表达?

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构成近代古典哲学的重大课题和疑问。

那么我们就再从古希腊说起。

古希腊最早提出“存在”概念的人是巴门尼德。

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提出存在being是论,同时提出非存在。

那么他所说的“非存在”是什么,哲学界探讨纷纭。

非存在是指某种假象后面要追问的那个是的延伸,那么非存在是什么,就构成了一个严重的疑问。

所以巴门尼德的“非存在”有可能在不同角度上的解读之一方,认为它就是直观精神世界表象。

因为古希腊追问的是虚假表象后面的实在,认为那个东西才是存在。

阿梅尼德的弟子兹诺做过四项著名的悖论推演,对存在,对什么是一,什么是多,什么是动,什么是静。

也就是对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做出了一系列奇怪的推演论证。

其中,还有一个人物实在令人惊讶,此人名字叫高尔吉亚。

他居然在古希腊时代提出了著名三命题。

他说,第一,无物存在,没有物质存在,因为所说的存在都是表象或假象后面的理念。

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无可认知。

就是即使有一个真实的存在,你也无从认识,因为你的认识所达成的只是虚像或现象。

第三,即使有所认知,也无从言表。

他非常惊人的恰好说明了西方哲学的三大进程。

第一,本体论,存在到底存在是什么?有没有存在?

第二,认识论,即使有存在,也无法认识。

这恰好是第二阶段,西方古典哲学所探讨的认识论的核心难点所在。

第三语义论,既然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一个主观感知逻辑体系。

那么这个逻辑体系的体现,是以语言结构系统表达的,而语言结构系统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

这就导致语言的运行,会超脱逻辑的牵绊,而走向自己独立的运行状态,从而导致对逻辑体系的扰动。

这是当代哲学与议论转向所要探讨的问题。

而高尔基恰恰在第三段中讲,即使有所认识,也无可言表。

请大家注意,高尔吉亚在古希腊时代,居然预判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走向,和基本问题的提出,这确实令人十分惊诧。

我们见不到高尔吉亚的整个论证过程,仅从高尔吉亚的这一段希腊时代的表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古希腊哲斯的萌芽之中,包含着后来整个西方哲学演化的全部基因和种子。

后续的哲学发展,只不过是古希腊哲学思绪的延展和迭代。

而且我们还会发现,早在高尔基亚那个时代,哲学就已经表达出越来越脱离终极本源追问的深度。

也就是从追问世界的本源不得不漂移到追问感知的状态,从追问感知的状态不得不再漂移到或者轻浮到追问语言的状态。

这个状态形成西方哲学走向逐步浅薄化的总趋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20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要返回古希腊重新追问存在的原因。

知于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古典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这个问题的追寻就已经蕴含于本体论的纠结之中,特别是高尔吉亚的三大命题,更是预设了哲学的三大阶段走向。

我思故我在

我们下面讲近代西方古典哲学第一人笛卡尔。

迪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机械论者。

我们今天使用的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斜角坐标系就是笛卡尔的发明,故称其为笛卡尔坐标系。

解析几何就是笛卡尔发明的,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笛卡尔在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它的基本思想功力。

哲学和科学是不分的,一旦分开,脱离自然科学知识面,哲学根本无从探讨,哲学思路也根本无从展开,甚至要想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笛卡尔作为法国人,由于法国当时还处在专制时代,距离法国大革命还有100多年时间。

笛卡尔真正的人生是流落到荷兰以后展开的,荷兰它是西方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

它在脱离西班牙统治时代,经过近乎50年左右的战争,在1609年完成尼德兰革命,这比英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要早得多。

因此荷兰这个地方,它在17世纪初叶及上半叶,政治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这是笛卡尔作为法国人,流落到荷兰,最后做出自己思想发展的原因。

笛卡尔的哲学最简单的说法叫二元论。

所谓二元论,就是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要在两个方向上讨论。

他说这个世界有物质实体,另有一个叫心灵实体。

他说物质实体的属性是广延。

所谓广延,就是时间和空间。

他说,心灵实体的属性是思想,然后笛卡尔讨论一个问题:

我们所讨论的世界,究竟是心灵实体的生发,还是物质实体的应证?

他竟然从这样一个基本点出发,他发现他在做梦的时候,他的梦境是非常真实的,他在梦境中丝毫不能发现自己的梦境是一场虚幻。

等他醒来以后,他发现梦境只是梦境,于是他做了一个追问。

“我怎么知道我醒来的时候不是在另一重梦境之中呢?”

因此,我们的感知本身的确证性是一个疑问。

我们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中国先秦时代庄子的一段表述,就是著名典故庄周梦蝶。

庄子在他的书中讲,他说他晚上做梦,梦见他是蝴蝶,他醒来以后,发现他变成了庄周。

也就是他做梦的时候,他觉得他是活生生的逼真的蝴蝶,醒来了,他又发现他是逼真的活生生的庄周。

于是他追问自己,他说究竟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

他已经搞不清自己是谁了。

庄周梦蝶的典故和笛卡尔讨论“知”和“在”的典故,开端几乎完全一样。

区别点在于,庄周梦蝶作为一个有趣的稽谈停在那里,而笛卡尔展开追问。

这就是深层追问、纵深追问和精密逻辑求证,与仅仅停留在深层问题上打旋,从而形成玄学体系的差别。

笛卡尔对自己的感知提出怀疑。

由此,他说,我要能证明任何东西存在都非常困难。

因为既然我所说的“在”都是发展发生在感知系统中的在。

而我的感知系统本身却不能确证,那么我怎么表达对在的追问?

于是提出著名论题我思故我在。

也就是说,笛卡尔认为其他的外物追问,我唯一能够确证的在只有我思,就是我的思想在,我的怀疑精神在。

我能够证明的在只有这个东西在,这可以说是唯一对“在”是什么的一个非逻辑直接证明,唯一有效的直接证明。

这里面这句话很复杂,他说我思故我在。

很多人把它理解为笛卡尔说我思,所以我在,我的肉体在。

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是在讲我思,所以我只能证明我的思想在。

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我在,包括我的肉体这个物质实体都在,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读一下笛卡尔的原文,他讨论我怎样证明我的思想在以后,还能牵挂出我的身体在。

他专门讨论了一个叫松果腺的脑组织,在脑垂体部分,他说这个地方产生心深交感,然后我才能牵出我的身体物质在。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笛卡尔的我司故我在这个“在”仅指思在,这是对在唯一有效的证明。

笛卡尔的表述叫我思故我在,英文翻译把这个故也翻译出来,中文从英文翻译也翻译出来。

但是这里没有推理关系,因此没有因果关系。

故是因为什么,所以什么的含义,因此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有可能笛卡尔的表述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思不是我在的原因,所以,故这个字的存在是语病,它的表述应该是我思、我在或我思即我在。

那么,笛卡尔通过我思我在的这个有效证明证明思想在,但他又不能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或者他在质感上无法排除外部世界的存在。

于是他要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导,逐步推演出外物存在。

最后

古典哲学开启人笛卡尔及其二元论与我思故我在的核心哲学思想。

那么笛卡尔还有什么样的哲学论述?

而类似休莫贝克莱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大家又是怎样开始自己的哲学思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