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
只不过这个情人节是个舶来品,
过节方式也偏西化,
玫瑰+巧克力+电影+吃饭成了过节的标配,
也都是些千篇一律的俗套。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大中国的情人节,
远远不是西方情人节可以比拟,
传统民俗+歌舞诗词+定情信物
充满了诗情画意,
那才是中国情人节的标配......
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
一是上元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
上元节即元宵节,古代女子平日不允许自由出行,在这一天却可以结伴游玩。灯会为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识、约会的契机。
展开全文
宋 李嵩《观灯图》反映的正是元宵观灯风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那首广为流传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是以上元节为背景写下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历代名家在上元节写下的作品。
苏轼《新岁展庆帖》丨 行书
清 姚元之上元节作品
张弼《草书元宵七言绝句轴》
清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上元节作品
二是上巳节,即农历的三月初三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
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上巳节前后创作的。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古代人是如何表达爱意的?
长毋相忘:腰间的告白私语
长毋相忘带钩
在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第12号陪葬墓一枚不起眼的银带钩,暗藏着美丽的誓言,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着“长毋相忘”四个字,阴阳文字的相合有“契合”的意涵,预示回归严丝合缝的状态,增添了使用过程中的乐趣。
成双成对出现的青铜文物
在博物馆青铜文物中,不乏有“成双成对”出现的文物,执伞男女铜俑、铜鱼杖头、二鸟践蛇铜斧……都是两两成双展出的。
绵绵思恋:白玉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做礼物相互赠送,表衷情的香囊
清代鎏金鏤空福壽紋香囊
清乾隆銅鎏金嵌松石玲瓏葫蘆形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粉盒
唐 一对凤凰纹样描金粉盒
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菩萨蛮》写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粉盒,乃古代女子存放脂粉的化妆盒,是妇女闺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始于战国时期,唐宋时已非常流行。
粉盒除了具有梳妆打扮的使用功能,还是古代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合卺的见证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爱情文物:唐“凤求凰”玉牌
唐“凤求凰”玉牌
上海博物馆藏品
《凤求凰》:西汉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时所弹之曲。《西厢记》第四折《崔莺莺夜听琴》亦引用此典,尽在不言中。
瓷器上的情诗:“君生我未生”
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平白如话的二十字是女子相见恨晚的失落,难分难舍的缱绻对未来的担忧,也是长沙写给世界的情书。
古人「最美最短」的情书
吴越王钱镠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liú)的夫人戴氏回娘家省亲,钱镠写信催归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催归而言缓,个中大有情趣。一介武将的寥寥数语,饱含深情而内敛细腻,充满着浓郁的美学意蕴。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才明白,世间唯你最好。
ps: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公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代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