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晚 这位 多年 记得 来看

这位“老铁”陪了我们一百多年,明晚记得来看它的生命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09:43:02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云南

有一条“百岁高龄”的铁路

静静地躺在红土高原之上

它的名字叫

滇越铁路

它是怎么建成的?

一条“百岁高龄”的铁路有什么魅力?

现在的滇越铁路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

都将在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中

展开全文

得到解答

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

4集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

将于1月25日—28日21:44

在云南卫视重磅播出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主创访谈视频)

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国相

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国相认为:“从滇越铁路这条铁路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云南一百年的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看滇越铁路的纪录片,实际就是了解云南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启示。”

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导演、摄影指导周卫平

“拍摄滇越铁路的片子很多,但这是一部还原百年前浩大工程和记录百年历史,具有艺术性和史实性,史诗一样的纪录片。”作为一个影像的记录者、传播者,周卫平导演认为自己有责任把滇越铁路这段历史再重新做一次梳理。

滇越铁路于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2009年,在滇越铁路通车即将一百周年之际,周卫平导演就有了筹拍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的想法,中国著名导演田壮壮告诉周卫平:“拍摄之前步行走一次滇越铁路全程,那样,你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

周卫平采纳了这一建议,在那一年开始了滇越铁路长达40天的步行踩点。在他步行到人字桥时,因为投资原因,计划戛然而止。十年过去,2019年,在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的支持下,周卫平导演再次开启了他的拍摄之旅。“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种使命。”周卫平说。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拍摄现场

如今,《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完成拍摄制作,即将重磅登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故事。

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拍摄中

用脚步丈量寻找生命故事

周卫平导演说:“片子里呈现的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听得见的真人真事,虽然讲的是一百年以来的故事,但是大家在片子里面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滇越铁路当下的一个状态。”

滇越铁路人字桥守桥人

开始时,片子的命名是《滇越铁路》,但在边拍边走的过程当中,周卫平想,这实际上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向人们讲述它100年来的故事。“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副标题,叫做《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周卫平说。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拍摄现场

在拍摄过程当中,周卫平越来越有一种感觉:滇越铁路是有生命的。摄制组在铁路上走的时候,铁路钢轨会发出强烈刺眼的反光,照射在他们的脸上,盯在他们的眼球上,“那个时候我就想,其实它是在证明自己还有生命的力量。”

一颗螺钉之下,一个铁轨上面,一座桥梁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摄制组寻访铁道两边的居民,包括退休的火车司机,退休的火车沿线的工人,还有家属工、当地普通老百姓等,深入挖掘他们对这条铁路的深切感情。

碧色寨火车站是滇越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2019年,周卫平无意中在那里碰到了一位当时96岁的老太太,也就是片子里面的家属工陈芬。

碧色寨火车站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佝偻着身体,扶着碧色寨石头砌的墙,在凝望、在远眺,我就上前问她是不是当地人。”周卫平说。

96岁的铁路家属工陈芬奶奶

陈奶奶1950年就到了碧色寨火车站,她的一生几乎与滇越铁路同时代。陈奶奶嫁给她丈夫的时候只有16岁,当时她的丈夫在铁路上工作,结婚以后,她丈夫被调到了开远火车站。为了照顾丈夫,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跟随丈夫到了开远,在开远待了一年以后,两口子又回到了碧色寨,她一辈子都托儿带女,陪在丈夫身边,成为了一个家属工。

陈芬奶奶和女儿时常在铁路边漫步

滇越铁路开拍一年后,2020年,周卫平再次前往碧色寨拜访陈奶奶,当他敲开陈奶奶家的大门时,陈奶奶的女儿告诉他,妈妈已经离开7天了。

“我得知这个消息时,一方面很遗憾很惆怅,一方面庆幸在老人的有生之年,我们能为跟滇越铁路有关的奶奶留下了一段影像的记录。”周卫平说。

老火车司机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中的许多人物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走访发现的。摄制组在边走边拍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众多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的当代故事。“只有当我们沉静下来,当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近它,一步一步地丈量它,在走的过程当中突然看见一个在路上走的人,我们去跟他聊,倾听他讲述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滇越铁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巧用电影手法还原建造艰辛

滇越铁路上有一座标志性的桥梁——人字桥。人字桥重179.5吨,距谷底高达102米。这座桥上不沾天,下不落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非常壮观。

星空下的人字桥

“我们拍了很多人字桥非常漂亮的镜头,在绝壁上用航拍机慢慢移动拍摄,从峡谷里面升起来拍摄,还拍到了正在通过人字桥的火车。多角度记录和呈现了人字桥目前的状态。”周卫平说。

俯瞰人字桥

正在通过人字桥的火车

与周卫平导演之前的作品不同,拍摄《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时,他更注重片子的电影品质、电影的调性。“无论是纪实的拍摄,还是历史故事的重构和呈现,我们都运用了很多电影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对于修建滇越铁路的那段历史的重构,我们就是用讲电影故事的手法去拍摄的。”

在开远的一个采石场,周卫平带领摄制组组织了一百多个工人去抬铁轨,呈现百年前滇越铁路修建时候的场景,这些用的都是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正在抬铁轨的工人们

“只有当我们站在人字桥上,去俯瞰下面奔流的河流的时候,才知道当时那种施工的悲壮,以及施工的艰险。”

180吨重的钢铁构件,都要靠肩推背抗,才能运到工地然后组装。一百余名身强力壮的工人,现代化的重型机械,尽管竭尽全力,还是举步维艰。难以想象,百年前的劳工们,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是如何把一节节铁轨挂在万丈悬崖之上的。

火车在崇山峻岭中行驶

滇越铁路从南到北,穿过了红河州的河口、屏边、蒙自、开远、弥勒五个市县,可以说是一条红河州北部的自然景观大道,也是一条人文景观大道,串联起了从河谷到山峦的自然景观,连接了瑶族、壮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的人文风情。它不仅是一道连接不同地域的铁轨,也是一条贯通不同文化的人文之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更迭和变化,滇越铁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滇越铁路当下存在的意义,周卫平导演有自己的见解。

“滇越铁路可以称为是人类工业革命的一个遗产,它代表了当时的最尖端的建造以及工程的技术。我们通过这个遗产可以看到人类在历史进程当中的智慧,这对我们现在的铁路的建设,工程的建设都会有很积极的启发的意义。”周卫平说。

《文化线路遗产——滇越铁路影像志》编著者彭桓

“这个片子总共有4集,120分钟,片子里所呈现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个真实可信的故事,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120分钟里面有所启发。”周卫平导演说,“片子就要播出了,我感恩所有人。有求必应的总顾问王洪波、何真老师;开远市中和营乡冒着大雨、抬着铁轨,行走在采石场的悬崖之上的一百二十多位乡亲;铁路沿线朴实善良的居民们......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片子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真的要向他们致敬。”

重现滇越铁路修建

通过脚步的丈量,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连接起了历史和当下。这是一个更加生动、更加细腻的铁路故事。

周卫平导演在拍摄开远废弃火车站

采访:盛雪梅洪晓霞刘曦靓

视频拍摄:邱黾勉杨旭魏千怀

主编:盛雪梅

终审:卢钢胡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