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桂芳)由市教育两委、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程评选推介活动于日前结束。经单位推荐、专家评议,遴选出第一批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名单。
按照市教育两委、市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此次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程评选推介活动。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积极响应,共收到符合申报条件的示范课程55个。经单位推荐、专家评议,遴选出第一批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名单,分别是:博物馆里的历史课、博物馆里的美术课、中国桥梁建筑之美、一个两万五千里的奇迹、一件珍贵的丝绵袄、北京古城和平纪略、一件珍贵的狐皮大衣、一“笔”定乾坤、绥远和平签名纪念章、友谊的使者——小象米杜拉、天津广东会馆的故事、觉悟初心 薪火传承、大沽铁钟回家的故事、海上国门、“观古海岸遗迹 看海陆变迁”。
其中,由天津博物馆申报的“博物馆里的历史课”,依托天津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文献,对标教材开发的现场互动教学课程;由天津美术馆申报的“一个两万五千里的奇迹”,结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七律·长征》中主席诗词的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靳尚谊创作的油画《送别》、李可染创作的国画《长征》、傅抱石创作的国画《强渡大渡河》,了解作品背后真实的历史事件;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申报的“观古海岸遗迹 看海陆变迁”课程,重点讲述渤海湾西岸岸线变迁及贝壳堤的形成,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天津海陆变迁的历史和古海岸遗迹的衍变过程,进一步提升绿色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这15个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深入挖掘天津本土文物资源,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对提升博物馆教学质量,传承中华文明,弘扬革命传统,提高青少年精神素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