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义 摔跤 批判 传记 融合

《摔跤吧!爸爸》全新运动传记影片构建与后女性主义批判完美融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07:55:04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1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国外高分电影《摔跤吧!爸爸》,是根据国外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来,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国外“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演。

《摔跤吧!爸爸》一改以往国外电影的特色,以各种国外民族音乐替代编舞并融入剧情,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国外电影“剧情不够歌舞来凑”的印象。因此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而且也荣获了“第62届国外电影观众奖”,在国内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0。

影片讲述了国外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由于生活所迫而被迫退役,但他仍没有放弃为国外赢得金牌的理想。在他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摔跤天赋时,便开始训练她们,最终把她们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

对于这部电影,多数人都从电影内容的励志角度来解读,但这未免显得太肤浅了。本文中,我将从叙事模式、思维方法、主题表达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为什么能成为国外电影里程碑的新事件。

叙事模式:以基本线性推进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从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对抗再到矛盾化解,环环相扣,叙事紧凑。

思维方法:运用视听语言思维方法,独特的国外电影元素音乐,配以解说词、色调的润色,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主题表达:结合电影内容,从国外对运动员关注不足、女权崛起和因材施教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部影片传达的主题。

01、叙事模式:以基本线性推进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从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对抗再到矛盾化解,环环相扣,叙事紧凑。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能成为国外电影里程碑的新事件不仅在于它扎实的故事剧本,更取决于它的叙事模式。以基本线性推进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从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对抗再到矛盾化解,环环相扣,叙事紧凑,让观众赞不绝口。电影中这种独特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剖析:

①父女建立矛盾:爸爸让女儿们练习摔跤,但遭到了女儿们的抵触,爸爸第一次失望

展开全文

爸爸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后,强制让她们开始练习摔跤。对她们施以严酷的训练,让她们穿男孩子的衣服去跑步、给她们剪了头发等,让她们与传统国外女孩的形象格格不入,两个女儿因此成了村里人的笑柄。

爸爸的强制意愿、不堪重负的艰苦训练、村民异样的眼光,让两个女儿从内心极度反感爸爸的做法。她们通过在爸爸的闹钟上动手脚、逃避训练去参加同学的婚礼等一系列的恶作剧来抵制和抗议爸爸。

爸爸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两个女儿身上,与世俗传统对抗、忍受着村民们的嘲笑,它不仅是想让女儿替自己实现理想,更重要的是想让她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但不明事理的两个女儿对爸爸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爸爸第一次失望了。

由父女建立矛盾作为影片的开头,为之后父女相互对抗埋下了伏笔,并为影片结尾父女冰释前嫌相拥而泣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影片剧情跌宕起伏,也展现了父亲对女儿们深深的期望。

②父女相互对抗:吉塔与爸爸训练理念上的差异,让爸爸再次失望

吉塔取得全国摔跤锦标赛冠军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接受专业训练。教练让她忘记爸爸的训练理念,只接受自己的训练理念。而后吉塔认为教练的训练理念才是专业的,爸爸的训练理念已经过时了。

吉塔对爸爸的训练理念嗤之以鼻,爸爸为此非常恼火。父女俩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不得已只能通过一场实战来检验真理了。但渐渐老去的爸爸终因体力不支而输给了自己的女儿。

吉塔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爸爸摔倒,证明了自己的训练理念才是正确的,而此时的爸爸只能沉默不语。然而吉塔却忽略了爸爸是输在了体力上,而不是训练理念上。但自以为是的吉塔却并不以为然,吉塔让爸爸再次失望了。

父女相互对抗让爸爸和女儿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剧情陡然直上,让观众的观影态度也达到了高潮。同时,也能让观众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影片的亲切感,并为剧情的叙事做了铺垫。

③父女矛盾化解:连续失利的吉塔,终夺金牌,父女俩相拥而泣

教练刻板教条的训练方式,让吉塔在无缘世界锦标赛冠军后,又在接下来的4场比赛中遭遇首轮即被淘汰的悲惨结局。此时的教练不但不承认自己训练的失误,却依然用“有些人注定与世界冠军无缘”这样错误的观念来安慰吉塔。

痛失比赛的吉塔跟爸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爸爸也来到吉塔身边亲自指导吉塔为英联邦运动会备战。爸爸因材施教,让吉塔由防守改为进攻,并一帧一帧的分析吉塔比赛失利的影像,可见爸爸不计前嫌的爱女心切。

爸爸告诉吉塔要耐住性子直至对手露出破绽再全力出击。英联邦运动会上,在吉塔落后对手4分且仅剩22秒的情况下,吉塔反败为胜夺得了冠军。为国外赢得了金牌,更实现了爸爸的理想,此时父女俩相拥而泣,父女俩的矛盾随着流下的眼泪而化为乌有。

父女矛盾化解,为剧情的发展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契合了观众的观影心理。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本身也与影片的叙事模式相得益彰。

从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对抗再到父女矛盾化解,以基本线性推进,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让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层次感。这样的叙事模式把情节和时空连贯在一起,组成一个封闭的结构模式,更凸显了影片大胜利的美好结局。

02、思维方法:运用视听语言思维方法,独特的国外电影元素音乐,配以解说词、色调的润色,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国外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存在,曾作为歌舞片载誉世界。而在本片中,导演一反常态,以各种国外民族音乐替代编舞并融入剧情,加以客观叙述者的解说以及暖情的色调配合着画面,增强影片感染力的同时又让观众感到轻松愉悦,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音乐:以各种国外民族音乐替代编舞,宣扬国外文化,增强剧情感染力

《摔跤吧!爸爸》一改以往国外电影的特色,以各种国外民族音乐替代编舞并融入剧情,尤其是主题曲《Dangal》。这些音乐通过对“画面信息”的汲取,对观众形成了极强的冲击力,直接激发观众的理性思维,进一步表达和深化了主题。

影片开始,马哈维亚在观看摔跤比赛,众摔跤手在镜头前逐一亮相,飞扬的黄沙和昏黄的沙坑,主题曲《Dangal》再次出现,让观众仿佛能“听到”众摔跤手们的威武雄壮,塑造出了一种极强的力量感。

影片中,马哈维亚在训练吉塔和巴比塔时,这时的画面变成了两个女儿不堪重负、艰苦训练的场景,配合着充满战斗感的主题曲《Dangal》,此时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女儿身上的严父形象,真可谓是精华之笔。

导演对音乐的运用极为成功,音乐结合画面形成了极强的冲击力,展现了国外音乐的特色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塑造出了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进一步达到了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

②解说词:暗喻国外社会问题,丰富画面表现力,突出和延伸主题

《摔跤吧!爸爸》不仅用音乐替代了编舞,而且在解说词的成功运用上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这些解说词随着画面的景别、节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进一步突出和延伸了主题。

影片开头,马哈维亚赢了邦级冠军摔跤手后,观众通过解说词知道了马哈维亚已经退役好几年了,从而引起了观众对马哈维亚为什么要退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随着镜头的转移,解说词再次出现,观众明白了马哈维亚的退役并不仅仅是他父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通过解说词不仅表达了对马哈维亚遭遇的同情和惋惜,更控诉了国外对运动员的漠视。

影片中,当马哈维亚为了生儿子而找全村人寻求方法时,解说词用“村里人在怎么生男孩这件事上都成了专家”来讽刺村民的无知和愚昧。这里的解说词略带黑色幽默的意味,震撼人心的同时又充满轻松的气氛,其所塑造的喜感让人捧腹之余,也多了一缕深思。

影片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了不同的解说词,在节省不必要的篇幅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结果,不仅介绍了剧情,而且使影片的观点更为客观和可信。

③色调:温情的色调,把影片的整体氛围和盘托出,更是人物感情变化的载体

除了对音乐和解说词的运用,影片中对色调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导演通过选景、布景和灯光等方式,给整部影片制造了温暖的主色调,赋予了影片单纯而美好的整体情绪氛围,也构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影片中,当马哈维亚被关进小黑屋而无法现身比赛现场观看女儿比赛时,影片色调由暖黄色而转变为阴冷和黑暗,把马哈维亚内心深处的绝望和焦灼传达了出来,也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马哈维亚内心情绪的极大转变。

影片结尾,当大女儿吉塔赢得了金牌成为冠军,国外国歌奏响,意外被“释放”的马哈维亚一路狂奔到赛场,此时画面恢复了之前的暖黄色色调,传达出了父女二人以及所有国外人当时对成功的喜悦之情。

在我看来,影片的最大亮点在于用音乐取代了歌舞,独特的解说词和色调的恰当运用,不仅突出了国外电影的特色,给观众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也隐喻出去外社会存在的问题,让剧情和画面更有张力,延伸了主题。

03、主题表达:结合电影内容,从国外对运动员关注不足、女权崛起和因材施教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部影片传达的主题。

①马哈维亚退役和被体育局拒绝的背后,折射出去外社会对运动员关注的不足

影片本身不仅在于取悦观众,更是向外界传递信息。同理,阿米尔·汗的电影往往取材于国外社会现状,进而来反映国外社会的真实状况。影片中,通过爸爸的退役以及被体育局拒绝这两件事反映了国外社会对运动员不够关注。

“当你没钱的时候要拿什么填饱肚子?奖牌能当饭吃吗?”马哈维亚的父亲这样对他说。“如果得不到国家的支持,他们又能走多远呢?”解说词这样说。显而易见,作为摔跤冠军的马哈维亚难以果腹,从侧面反映出去外国家对优秀运动员的关注少的可怜。

马哈维亚去体育局想申请一笔资金给女儿买摔跤垫,却遭到了体育局官员的嘲笑和讽刺。而从体育局官员嘲讽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国外给在体育上的经费是少之又少。

导演通过讽刺和暗喻来表达了国外国家对运动员关注度的不够,尤其是对优秀运动员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也揭露了国外社会贫穷的现状。

②女儿夺冠,暗喻女权崛起

两个女儿由抵触训练到主动训练的关键人是新娘。从新娘口中我们得知,国外是一个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女性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甚至连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通过新娘的口述暗喻和讽刺了国外对女权的蔑视。

比赛前夕,爸爸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对吉塔说:“如果你明天赢,胜利将不仅属于你,也属于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属于所有被认为不及男孩,只能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过一生的女孩”。

从爸爸的话中可知,赛场上的吉塔并不仅仅是她自己,她代表成千上万国外女性在战斗。吉塔赢,千千万万的国外女性就赢了,就可以打破国外社会对女性固有的偏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更是一次文明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女儿的夺冠之路,也暗喻了女权的崛起之路。

③爸爸因材施教,吉塔终夺金牌

新式教育总能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完善,它紧密而又贴合现实,以新颖而又专业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结合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因此,影片中吉塔选择哪种训练方法就是一种冲突的呈现。

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教练采用标准化、统一化的训练模式,让她接受自己最科学、最专业的训练理念。这让吉塔对爸爸的训练方法产生了动摇,在把爸爸摔倒后,她断然放弃了爸爸对她的言传身教,转而更相信教练刻板教条的训练方式。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吉塔却连连失利,差点错失决选资格。

在英联邦运动会上,教练和爸爸教给吉塔的策略截然相反。教练让吉塔以防守为主,而了解吉塔的爸爸知道吉塔的强势在攻而不在防,因此让吉塔耐着性子等对手露出破绽的时候主动进攻,给对手致命一击,最终夺得了冠军。爸爸的因材施教对于吉塔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主题是电影的灵魂,是电影视觉表达之后的社会寓言。通过导演镜头的转换,也深刻揭示了国外社会对运动员关注的不足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通过吉塔这个典型例子,从反面突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总结: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典型的阿米尔·汗电影。通过影片不仅宣扬了国外文化,让观众领略了国外电影独具的特色,也以影片为媒介,反映了国外社会的种种问题。导演也希望人们能看到这些存在的问题,并去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也是国外电影的一个转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