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万世师表,令人敬仰的圣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但细读《论语》才发现,孔子并不是个刻板的夫子,反而非常可爱。
一、子见南子
孔子讲“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后人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这句话只是发表评论,《论语》中还记载了一件跟“女人”直接有关的事。
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卫国。卫国国君夫人南子非常漂亮,但名声不好。南子仰慕孔子名声,请孔子相见。弟子们反对,但孔子为了便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还是去见了南子。子路对此很不高兴。孔子指天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不该做的事,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样的经历记录在《论语》中,说明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而不是一个刻板、做作的夫子。弟子希望给孔子树立一个接地气、生动的形象。
二、硁硁然小人哉
我们从小便熟知“言必信,行必果”。然而在《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完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出的话就信守承诺,做事一定要有结果,这是固执的小人行为。
展开全文
孔子并不是否定做人要诚实守信,而是提醒人们要学会变通,不要顽固不化。
小时候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遇到喝水困难时,衔石入瓶,最终成功喝到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一根筋,要善于思考,懂得转换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孔子说这句话是要教导人们,既要熟读圣贤书,也不能墨守成规、不思变通。不然就成了孔乙己,岂不贻笑大方?
三、直在其中矣
“直在其中矣”是孔子针对父子之间是否应互相揭发罪责发表的意见。
叶公告诉孔子:“我家乡的人很正直,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便出来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
儿子大义灭亲,依法办事,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这种做法破坏了亲人间的亲情和信任,在提倡“亲亲”的儒家看来是不可接受的。孔子并不否认以法治国,但孔子主张要把人的感情考虑在内。
孔子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引经决狱”。引经决狱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提倡的一种断狱方式。儒家化的司法官员在参与案件审理的过程中,采取了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案件审理依据,逐步把儒家思想渗透到国家司法活动中,而不是片面刻板的照抄法律规定。
网上流传着狄仁杰和包拯断案的段子,很形象地说明了依法裁判与引经决狱的区别。
犯人:“大人,人是我杀的。可是他是个禽兽,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大人,我死不要紧,我只是放心不下我那老父老母啊…”
包拯:你放心吧!我会替你照顾老父老母,就像对待我自己的父母一样。
狄仁杰:你走吧!带着你的老父老母,好好照顾他们。
以伦理亲情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使中国人更具有人情味,尊重亲情与提倡法治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更好的完善法律制度兼顾两者。即使在强调法治的西方国家中,也有亲属间免于作证的相关规定。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刑事诉讼法律中都有亲亲相隐、亲属间可以拒绝作证的规定,充分尊重证人的人权和道德情感。这样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
读《论语》不仅能够学到修身齐家的道理,还发现孔子爱生活有真性情,是个非常可爱的人。
正是因为孔子不仅满腹经纶,还这么可爱,才被我们崇拜了千年,喜爱了千年。他的思想滋润了中华文化,他的品性影响、塑造着中国人的情怀,愿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些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