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改 作文 语文 作家 著名

小学语文老师,给著名作家批改作文:69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06:51:0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来源:我现在不怕死了(企鹅号)

不小心看到著名作家一篇散文,不是故意的,真的。

一看就不舒服,就手痒,职业病。

30多年前,我教过5年小语文。

我14岁初中毕业上师范,17岁毕业教书,水平有限。

班门弄斧,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原文为黑字,我用红字,点评一二,有的修改一下,仅供参考。

尽量保持原文风格,有点文白夹杂,不太好,口语风格最好。

著名作家看江苏 | 摇曳的无锡(散文)

2023-02-16 15:37·紫牛新闻

深秋闲日,我去无锡访友,夜宿南长街某旅舍。

(深秋闲日,马上接一个我,不顺口,文气不畅。去掉我字,再读就顺口了;某旅舍,一样,去掉旅字。这样才格调统一,也更显文气,带点历史感,这或许是作者的本意)

深秋闲日,去无锡访友,夜宿南长街某舍。

南长街,位于老城南门外,运河右侧。其前身,即北宋始设之驿路。

(后面一句,与前面文风不搭,不顺口,文气不畅,而且严谨的表达是:其前身,即北宋始设之驿路也)

南长街,位于老城南门外的运河右侧,前身是北宋开始铺设的驿路。

北挽长江,南携太湖,东倚苏州,西牵常州。漫长的历史里,此处是水陆官道的交点,太湖走廊的咽喉。

展开全文

(携、牵,不好,似乎刻意追求对仗、动感形象,其实没必要,导致不顺口,文气不畅。通顺,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追求所谓文采的前提,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不能没学会爬就学跑。后面一句也是,而且疑似病句,加一个在字才好)

北挽长江,南接太湖,东倚苏州,西临常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里是水陆官道的交汇之处,太湖走廊的咽喉。

如果说江南是中华母亲的锦绣鲜衣,那么无锡就是一枚精致的纽扣,灼灼地镶嵌在胸前。大运河呢,恰似锦衣下母体内的血脉,串连江南江北为一体,融通经济文化于一身。

(还是上面那些毛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面不再点评,直接修改)

如果说江南是中华母亲的锦缎,那么无锡就是其中一枚精致的纽扣,灼灼其华。大运河则恰似锦缎下母体内的动脉,联通南北经济文化。

一条运河,又宛如一株大树。主干之外,多多侧枝和杈丫。这些,便是千千万万个扁扁圆圆、肥肥瘦瘦的城镇,而那些数不胜数的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村村寨寨,则更是蓊蓊郁郁、摇摇晃晃的青叶了。

(唉,把我整不会了。侧枝是城镇?杈丫是村寨?城镇扁扁圆圆、肥肥瘦瘦?密密麻麻、星星点点应该就数不胜数吧,难道不是吗,数得清吗?村村寨寨像蓊蓊郁郁、摇摇晃晃的青叶?文科生。通感?疑似通不过,无感)

黄昏时分,友人相约街上一家餐馆。

(人约黄昏后,与友人相聚餐馆。)

今日南长街,长约五公里,大运河为中轴,清名桥居核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古街两侧,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江南河畔人家的原生态,粉墙黛瓦、花格木窗、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家家河码头、户户水弄堂。一爿爿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建筑,飘浮着淡淡的菱角气、鱼虾味,水水灵灵、毛毛茸茸,在水面上摇摇晃晃。

(学过透视的话,或根据常识,这些描写,不合常理,杂乱,很难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鲜明的图画。清名桥居核心为病句。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不知道什么式,应该是分类不合逻辑,应该也不切实际,与一片片又疑似矛盾。菱角气、鱼虾味云云,不知所云)

今日南长街,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长约五公里。清名桥为核心,大运河为中轴。两侧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江南河畔人家的原生态,粉墙黛瓦、花格木窗、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家家河码头、户户水弄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菱角气、鱼虾味,若有若无,尤其是清晨薄雾、雨后斜阳,恍惚在水面上摇摇晃晃,时隐时现,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宛如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虽是小小餐馆,却是黄酒世界。原本金浆玉液,再加以话梅、柠檬、樱桃、玫瑰、蜂蜜等等,香雾缭绕,沁人心脾。几碟特色小菜,颇勾引食欲。最鲜美者,太湖三白也:白鱼、银鱼、白虾。

(又把我整不会了。黄酒世界,是多吗,是数量多还是品种多,不说清楚,何以称世界?既然是世界,为什么是配角,主角却成了太湖三白?为什么配角主角之间没有转折连接,比如加一个而字?说换人就换人吗,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再说没订合同吗,契约精神何在?有点乱来)

这些精灵稀奇的尤物啊,天赋异禀、细嫩鲜魅,频频引爆味蕾。它们在唇舌间狂轰滥炸、叱咤风云之后,又一路旗开得胜、顺风顺水地征服了我的肠胃。霎时,似乎又回归原型,在我的周身血液里环游,在我的神经末梢上舞蹈。

(搞不懂,不会。前面半截还是可以,叱咤风云之后就搞不懂了,虽然懂但不懂。我也是吃货,无法理解。吃货限制了我的想象,或许也是吃货不理解吃货吧)

渐渐地,体内犹如太湖春潮,风起云涌,烟波浩淼。眼前更是氤氤氲氲、混混沌沌。此时,内心高筑的城堡悄然垮塌。我的意志,我的性情,也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嗯,好)

餐后,沿街散步。

(好)

正是晚上九时许,夜幕四合,华灯璀璨。脚下是光光黝黝的青石路面,两侧是灰灰白白的徽派建筑。街上呢,摇晃着一缕缕、一片片、一群群形形色色、斑斑斓斓的音乐。一家茶馆,静若禅院,两名古装女子,在琴声渺渺中,对弈黑白。灯光雪亮,纤毫毕现,十指尖尖,俨若玉雕。

(好吧,好)

女人们,永远是夜市的主角。一个个粉面妖娆,风摆杨柳,手擎甜食,摇摇晃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侧的杂货店铺,各自敞开门扉,鲜鲜艳艳、花花绿绿、红红紫紫,仿佛扒开了胸膛,掏心掏肺般真诚。

(除了妖娆不好,其余都好)

更多的是小吃,酱排骨、小笼包、油面筋、玉兰饼、梅花糕……各种美味倾巢而出,五彩缤纷,云蒸霞蔚,袅袅娜娜,摇摇晃晃,如彩蝶飘飘,似翠鸟翩翩,在眼前嬉戏着、呢喃着、纠缠着,向你眨眼,向你微笑,向你招手,向你飞吻。

(什么呀,成语大会?四字哥哥?黄酒醉人吗?还来劲了,刹车失灵吗?成语以及疑似成语越飙越多,哪来那么多四字哥哥,开会?文贵含蓄,引而不发,留白,给人留点想象空间,都被你占完了,别人呢?只顾自己一时痛快,不管他人苦乐,这样子真的好吗,那些拟物拟人真的恰当吗?再说这么多美食这么好,不是太湖三白最好吗,难道不是吗?才说的,哼)

浑然无知中,人类的各种欲望被悉数激活,摇摇晃晃,蠢蠢欲动。于是,欣然上前,去围观,去赞叹,去抚摸,去品尝,去购买。

(喂喂,不准摸,讲卫生,浑然无知乎)

信步漫行,迈上清名桥。

好吧,太长了,不玩了,下面都差不多,没意思。

最后结一下。

1,口语才是最高级的,从源头《诗经》到巅峰李白,无一例外。

口语,是语言的祖宗。

厉害了,我的祖宗。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个流民(不是流氓),看起来一副老实样子,拿捆布来跟我换丝。

不是来换丝,就是打我的鬼主意。

老实鼻头空。

哼。

男人。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哎哟哟,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真高啊!

四川这鬼路,比上天还难!

就是说,一句话有没有病,一读就知道了。

顺口的,一般没毛病,不绝对。

不顺口的,一般有病,至少不好,亚健康。

所以,古代私塾讲究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那么写出来的自然也顺口。

这篇散文,到处不顺口。

总感觉怪怪的。

这种感觉,就是语感。

一个高手,是不要读出来的,在心里默读。

大师,或许根本不用默读,直接感觉,天赋异禀,语感无敌。

这样低级的文字我永远写不出,连我都写不出。

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笔下,因为我心里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至少是顺口的。

我教过的小学生应该也一样,反正我没批改过这样拗口的作文。

2,通顺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文采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不通顺,就是麻袋绣花底子太差。

3,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现在是白话文,开山祖是胡适的《人力车夫》,第一干将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狂人日记》,出手就是大师风范,天赋异禀,综合成就第一。

但是,单就文字来说,最好是沈从文,其次张爱玲,几乎褪去了欧美、日本的色彩,回归中华。

但沈从文、张爱玲的文字,也略有时代隔膜感,最好读巴金、老舍。

当代的呢,最好读余华的《活着》、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及贾平凹早期的散文。

不要学莫言,尤其不要学余秋雨,都比较极端,不是正道。

余秋雨特别迷惑人,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看起来很美,讲一大堆实际啥都没讲,毫无信息含量,而所谓文化信息,相对于唐宋八大家等,就是负熵。

说到文采斐然,千百年后,我们的子孙读白话文,自然就会像我们读《诗经》李白。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就是不要食古不化,墨守成规,而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刘慈欣这句话,化自帕斯卡(也是压强单位)的:

“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但刘慈欣显然“化腐朽为神奇”,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而这篇小作文的作者,所谓著名作家,李春雷,不知怎么搞的,不熟。

这样都著名作家?

悲哀。

时代的悲哀。

最后评分:69分。

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是的。

但是,语文是基础,否则,你论文都写不出。

理科男,被小仙女组团鄙视。

哼。

钢铁直男,不解风情。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求爱都结结巴巴,单身狗,旺旺。

这是江南运河上年龄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通体石砌,不着寸铁。此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系秦姓太清、太宁兄弟捐造,原名清宁桥。清代,因避讳道光皇帝,易名。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城,断桥。同治八年,原样重建,至今。

古人远去,石桥依旧,只是栏杆粗粗糙糙,桥面高高低低。那是时光的皱纹,岁月的脚窝。数百年来,走过了多少行人,发生了多少故事,见证了多少盛衰,阅历了多少生死。它,就是一位大觉大慧的时间老人呢,心有知,口无言。

凭栏,抬头。一轮明月高悬,仿佛宇宙的眼睛。

陈锡铭 /摄

天色已晚,身心疲惫。酒神的怂恿,意念的迷乱,更使我心旌摇晃,脚步摇晃。于是,踩着摇摇晃晃的地球,顶着摇摇晃晃的天宫,披着摇摇晃晃的晚风,扶着摇摇晃晃的音乐,逆着摇摇晃晃的人流,摇摇晃晃地走回旅舍。

旅舍是一座民俗小楼。楼梯弯弯曲曲、摇摇晃晃,仿佛通向明朝,通向宋朝。

摇摇晃晃的历史,摇摇晃晃的现实,摇摇晃晃的人生,摇摇晃晃的命运。

竹影摇晃,桂香摇晃,月光摇晃,心神摇晃,晃晃摇摇,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的我,走进了摇摇晃晃的房间,拉上了摇摇晃晃的窗帘,揿灭了摇摇晃晃的台灯,倒在了摇摇晃晃的床榻。

摇摇晃晃中,这世间所有的摇摇晃晃,全都摇摇晃晃地摇晃进了摇摇晃晃的梦乡……

李春雷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