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载栉风沐雨,六十五载春华秋实。
65年来,她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使命,秉承“明德至善、创新自立”校训,坚持“重人文质量立校,严管理激情创业”办学理念,确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才培养目标,搭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平台,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她就是临沂市经济学校。
众多荣誉集一身
曾经却是薄弱校
临沂市经济学校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为临沂市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临沂市主城区最早成立的职业学校之一。
65年来,虽然校名几经更改,但根植于沂蒙革命老区、沐浴着沂蒙精神伟大光辉的临沂市经济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代代经济学校人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为革命老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金蓝领”技师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项项耀眼的头衔铸就了一个闪亮的名字,然而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就在10年前,这还是一所连招生都困难重重的薄弱学校。
2010年前后,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众多职业院校纷纷被推向市场,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而对于刚刚结束高中办学再次变更为一所职业学校的临沂市经济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那时候的中职学生大多是考不上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叛逆期,逃课上网、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家长对学校普遍不认可,宁可把孩子送到离家更远的地方上学也不送到这里。”该校副校长石健传说,越招不到学生,生源质量就越差,生源质量越差,就更没有人愿意来这里上学,学校发展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石健传至今还记得,在当年的一次师德演讲比赛上,一名教师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教学状态:“我每天都怀着朝圣般的虔诚走进教室,却又满怀沮丧地离开课堂。”“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成为了当时学校的真实写照。
展开全文
内抓管理强素质
外塑形象树品牌
如何走出困境,是坐等机遇还是放手一搏?答案当然是后者!
为了让学校良性发展,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发展思路。
如何抓管理?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模式,创新采用“13446”军事管理法,包括统一着装、加强体能训练、实行教官管理等一系列相对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学生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并将其细化到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内务卫生、纪律要求等各个方面。
其中,“13446”中的“6”即“六集合”制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针对学生逃课外出等行为,学校实行了早操、早餐、午餐、下午上课和上下晚自习后的6次点名制度,其中,晚自习后的点名,还要由教官点评反馈学生一天来的综合表现,扣分达到上限的学生要参加校内素质提升训练,直至合格。”石健传说。
自2016年9月实施军事化管理以来,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基本消失,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诸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校园氛围焕然一新。教师不必再花费过多的时间抓学生管理,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主责主业当中,学校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前来“求取真经”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
2020年1月,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发布《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在我省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夏季高考的独木桥格局,形成普职融通的高考双车道。为此,学校紧抓有利契机,紧盯家长需求,当年便在2018级学生中选拔13名同学组建了临时高考班,其中3人通过职教高考升入本科院校。2022年,学校首届职教高考毕业班的70名学生当中,有31人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如此华丽的转身,让不少学生家长开始重新审视这所学校。一时间,从过去招生难到如今“一位难求”的戏剧性转变在这所老牌职业学校上演。为此,临沂市经济学校在全市职业学校中率先实行划分数线招生,分数线连年攀升,学校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周边学生的入学需求。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河东区委、区政府将临沂市经济学校新校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该校校长王升广说,新校区规划建设总占地500亩,一期规划建设占地200余亩,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更好地满足家长需求,提升学校美誉度、满意度和知名度。
校企合作共发展
产教融合育新人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坚持走实战化办学道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育人,先后与山东正直集团、临沂佳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临沂上方液压科技有限公司、临沂工业园幼儿园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专业涉及机械加工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同时,学校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与市场接轨。
生产进校园是近年来校企深度融合、剖析“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临沂市经济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变“走出去”为“请进来”,将企业引入校园,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和产品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深入开展实体化运作。“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用工需求,而且提前熟悉了岗位职责,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电商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学校精心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了电商直播社团和爱心助农社团,重点推介河东区五金产品、电动工具和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擦亮学校电商专业品牌,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近期,我们计划将直播间搬到种植基地、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化身农特产品‘代言人’,通过直播带货形式,让更多名特优农产品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校教师刘姝彤说。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的一年里,临沂市经济学校将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突破年目标要求,继续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办学思路,落实好精细化管理措施,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努力实现专业教学生产化、实战化,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熟练掌握企业需要的生产技能,为河东区实现“工业强区”战略培养更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