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坐拥天下的帝王拥有对这个偌大国家的随意支配权,这就是所谓的专治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不过也因为帝王权力的滥用而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忠臣良相,就因为帝王的昏庸的命令而枉送了性命,但有一个帝王却在询问了一个罪臣的姓名之后赦免了他,不仅如此,还给了他5次机会免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赦免范文从
范文从是朱元璋时期的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劝谏皇帝。虽然权力很大,但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这一类人就是专门去拔老虎毛的人,毕竟皇权至高无上,而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
负责指出皇帝的错误之处。
范文从这个人性格比较刚直,每次朱元璋做错的事情,他都会当面指出来,毫不留情,如果皇帝没有及时改正的话,他甚至还会不停的写奏章去说,直到朱元璋改正为止。
作为一个想要开创一个盛世的明君,朱元璋一开始也是很开心的,可是久而久之他也扛不住了,毕竟谁都不喜欢有人天天当面指出自己的缺点,因此旁敲侧击的说过好多次,然而范文从此人却并没有理会到帝王的用意。
展开全文
有一次范文从直言劝谏的时候,正好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怒之下
,将他以“欺君之罪”打入死牢之中。
但当时判处死刑并非是立即执行的,还有一系列程序要走,而且就算是真的已经定了刑罚了,也是要等到秋后问斩的,所以范文从就这样被关进了监狱之中。
当官员们战战兢兢的将一系列程序做完之后,将最终的材料递交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皇帝仔细翻看案卷,发现范文从此人的籍贯是苏州吴县,这让朱元璋的心中有了动摇,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于是他急忙让人把范文从带到自己的面前。
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帝此时此刻召见范文从干什么,但下面的人不敢草率,立马将范文从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已经平复了,毕竟当时要杀范文从也只是一时生气罢了。
因先祖赦免死罪,得免死金牌
范文从以为自己要死了,没想到又站在了皇帝的面前,只听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你叫什么名字?”
范文从虽然心中奇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罪臣范文从。”
“你和范文正公是什么关系?”这才是朱元璋要问的重点,
因为范文正公,也就是范仲淹,
就是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一生清廉正直,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相,是帝王们最喜欢的那一种臣子。
站在朱元璋面前的范文从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罪臣正是文正公的第十二世孙。”
朱元璋听了之后大为震惊,但作为一个帝王,更何况还是一个多疑的帝王,他不可能如此草率的判断一件事情,于是着人拿来了范文从的家谱。
番看完族谱之后,朱元璋发现,范文从的确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孙,于是他急忙让人放了范文丛,
并当场赦免了范文从的死罪
甚至有些激动的让人拿来了一个免死金牌,这是一块可以免死5次的免死金牌,
在当时可谓是帝王最高的赏赐了,比什么都珍贵。
其实朱元璋对于范文从原本就没有生多大的气,毕竟朝廷之中像范文从这样忠贞贤良的臣子是十分难得和重要的,朱元璋气消了之后,自然想把人留下来,这件事情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皇帝金口玉言,根本不可能出尔反尔,总得找一个理由吧,而范文从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孙,这是一个最好的理由。
朱元璋给了范文从免死金牌之后感慨的说道
:“忠臣孝子之后,固当长存于世。”
朱元璋虽然疑心很重,但对于忠臣良相,很多时候还是很宽容的,当然朱元璋做出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原因。
范仲淹的明星效应
从一个乞丐到大明江山的缔造者,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传奇无比。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于草根,家境贫寒,从小吃尽了苦头,甚至一度成为乞丐,因此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
幼年和青年时期的朱元璋受尽了元朝官吏的欺压和残害,因此对异族统治者极为痛恨,后来他参加了起义军,推翻了腐朽黑暗的元朝统治,建立了属于他的大明王朝,在统治中他也极为痛恨贪官污吏。
在他创业之时,他也听说过很多故事,其中就包括宋朝忠臣良将抗击异族的故事,范仲淹是北宋名臣,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他多次奉命领兵打仗,在西北镇守国边疆,迫使西夏议和,可谓是文武全才,政绩卓著。
当时听到范仲淹的名字时,朱元璋的内心极为的震撼。等他打下江山之后,所渴求的也是像范仲淹这样的治世之臣,因此对其后人也自然也能极为照顾。
范氏家族世居苏州吴县,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一看到范文从的籍贯之后,立马派人将他带到了自己面前的原因,毕竟一想到苏州吴县,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范氏家族,尤其是范仲淹。
作为一个帝王,朱元璋希望范氏家族能够绵延范仲淹的福泽,希望范仲淹的子孙都能像范仲淹那样成为治理国家的名臣,毕竟只有这一帮臣子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朱元璋也是想用这一种方法告诉天下读书人,他对忠臣良相的优待,希望有更多人为他所用。范氏家族的荣耀成为了他招来人才的活招牌,范仲淹的“明星效应”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小结:
朱元璋赦免范仲淹的子孙,并且给了他5次免死机会的故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正式的史料和明代的许多官方资料上都没有记载,此事记载在一个叫做赵吉士的官员的笔记《寄园寄所寄》中,虽然属于民间杂谈,但也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在民间还是作为一个明君的形象存在的。当然也能看出来文人士子是无比渴望明君当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