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勇 多渠道 政协委员 自信 拥有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让孩子拥有“四个自信”需多渠道努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05:21: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落实总书记要求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市新安小学把传承“新安旅行团”光荣传统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内容,教育孩子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承担着非常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几位来自基础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感谢特邀委员记者张志勇的记录和分享。

——编者

张志勇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我们培养“四个自信”的孩子,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们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孩子拥有“四个自信”需多渠道努力

特约委员记者 张志勇

张志勇,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1

课堂是主渠道

展开全文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主战场仍然在课堂。这是委员们的共识。

来自福建漳州市实验小学的兰臻委员认为:今天我们的教育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四个自信”本身就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都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强化“四个自信”教育。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例,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其余为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因此,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必须立足课程课堂教学,把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贯彻好、落实好。

来自北京史家小学的洪伟委员认为:我校开展的中华优秀文化博物课程,做了8年,着力与国家博物馆合作,从文物教育入手,变成孩子的读本、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全学科介入,开展探究式学习。语文老师在讲授“商后母戊鼎”一课时,带领学生研究了鼎的作用、纹饰风格,并和学生一起探讨鼎的铸造方法,让孩子们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感悟了祖先的智慧。同时,从鼎的铸造方法中引申出“模范”与“一模一样”两词的古今异义,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

2

党团队教育是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也是戴着红领巾过来的。因为上学早,学校第一批发展少先队员时没有发展我,还哭了鼻子。后来当上少先队旗手,热血沸腾。”谈到如何培养“四个自信”的孩子,洪伟委员对总书记的回忆感触尤深。他说:对国家认同、民族文化的认同,即使是小学生也能强烈体会到。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我们要做基础的事,不外乎就是要对青少年进行政治启蒙教育,党团队教育就是很好的途径。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承担组织认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

3

“四史”是宝贵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四史”无疑是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宝贵资源。北京二中的孟艳委员是一位艺术老师,曾执导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第四篇章,她对淮安市新安小学利用党史、革命史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这一做法感受更深。

“学生们由衷生发出的爱国情怀在现场的演出中,传递到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指间,每一刻的情感中,在党史教育的学习中,思政和艺术真正地融合了起来,绽放出爱国使命的思想之花。”回忆起建党百年组织孩子们排练演出活动,孟艳委员至今仍然激动不已,她说,高中生的爱国情怀曾一度让自己热泪盈眶。

孟艳委员向记者展示了参加演出的孩子们的几篇日记,在一篇日记中,孩子们这样写道:“离《伟大征程》正式演出的时间愈来愈近了,我们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非常期待这神圣一刻的到来。回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阅兵村度过了70多个日日夜夜,从进村第一天的军训、庄严肃穆的升旗、全天制紧张的排练、无数次的节目修改、感天动地的党史宣讲、热血沸腾的誓师大会、整体的节目合成联排……我们经历了一次伟大精神的洗礼,接受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考验。每一个节目都让我们感到党的丰功伟业得来不易……”另外一则日记中,一个学生写道:“在大幕开启的那一刻,我们热血沸腾,我们的激情在燃烧,那是中国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的决心与气魄……”

4

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

委员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们自己实践、感悟、体会,自己得出认识、结论,自己进行价值建构。

“今天的孩子们很关注时事政治,每年两会后我都会给孩子们上课,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如何参政议政的,把我参会的感受等等,给孩子们讲一讲。”福建漳州市实验小学的兰臻委员介绍说,自己会用孩子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从他们的爸爸妈妈关心的事情讲起……比如医保改革、退休金改革等等。

“孩子们对制度自信的认识会比较抽象,所以我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就用了数据和事例两个小妙招。我们党在百年的历程中,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或高质量的发展,运用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又好又快,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共商国是’,什么是‘建言献策’。学生也由此明白,祖国的发展是和很多人凝聚智慧、共同奋斗息息相关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自信。此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榜样力量,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幸福生活,对国家的制度自信便会油然而生。”

来自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的龚健梅委员认为,进行“四个自信”的教育,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讲,不能机械灌输。“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学校都会让孩子唱国歌和队歌,这是我们学校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队歌旋律高亢激昂,歌词鼓舞人心,唱队歌就是让孩子增强道路自信最直接的方式,让追随革命先烈足迹的种子从小就在孩子心里种下,让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思想教育贯穿孩子整个小学阶段,从而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树立起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

5

在家校社之间建立联结

“在家校社之间建立联结,鼓励孩子们走进真实的社会,在服务中成长。”洪伟委员所在的学校特别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2016年初,史家胡同小学以德育部和少先队开展的“阳光公益和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为基础,提出了“服务中成长”的理念,倡导学生将“学习”与“服务”结合起来,鼓励孩子们走进真实的社会,从身边小事出发,也可以放眼国家和全球大事,用慧眼发现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中的问题,并结成小组开展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每一个服务学习项目都要历经“发现—计划—行动一反思—分享”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公益服务作为支点和纽带,构建了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联结,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结,让参与其中的人在实践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校以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公益服务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指导课程,创造性开展基于实践的“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提高了家庭教育质量。

随着8000余个学生发起的公益服务项目的开展,有关文化传承、公共安全、养老助老、医学科普、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大命题进入学生的视野,在公益服务中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不断收获服务他人的幸福感,激发起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愿。“小项目,大担当”,参与公益服务成为了孩子们人生成长中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促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家校社”必须协同行动,洪伟委员表示,他将继续推动家校社协同行动的相关机制进一步落地。

责编:贺春兰 朱英杰

制作:刘懿莹

审核:贺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