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新书《中国漫游》,该书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至1942年间书写中国的文章合集,十篇文章,以中国之旅纪行为主,也包括以中国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故事,是谷崎润一郎在东方美学主题的名作《阴翳礼赞》之外的又一部杂文随笔集,十篇文章,精巧耐读,聚焦中国主题、中国情趣。
所收《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中国菜》《流浪者面影》等六篇,起笔自作家到中国的首次旅行。1918年10月至12月,谷崎辗转从朝鲜进入中国沈阳,由北向南至天津、北京、汉口、九江、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写下一路见闻,《中国菜》是他游经几地品尝食物的体验,《流浪者面影》则是对旅途中偶遇一人物的特写。《鹤唳》介乎随笔与故事之间,对中国的向往之意呼之欲出,主人公靖之助一心与中国鹤、中国女人相伴的情节,堪称中国宋代典故“梅妻鹤子”的日版演绎。
1926年1月,谷崎乘坐海轮,从已开通的长崎—上海航路直抵上海,开始了第二次中国之旅。经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介绍,他与中国数十位文人、艺术家见面、交流,如田汉、欧阳予倩、郭沫若、任矜苹等,其间详情结成《上海见闻录》《上海交游记》两篇札记。《话昨论今》也是谷崎在上海期间与中国知名人士结交的回忆,以及回国后的来往,比如田汉带他去欧阳予倩家过大年,比如他心仪广东品种的小狗,特意将中国友人相赠的两只从中国带回日本,等等。谷崎从这些交往延展开来,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评价,写下了自己阅读胡适、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等人作品的感受,美国作家赛珍珠书写中国的作品、改编拍摄的电影也在他谈论之列。
谷崎润一郎少时学习汉文汉诗,研读《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汉文典籍,结识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爱吃中国菜,十几岁就发表汉诗,早年写的小说《麒麟》取材自《史记·孔子世家》和《论语·雍也篇》,来中国前已写出《玄奘三藏》《变成鱼的李太白》等多部中国题材的作品;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出国旅行,目的地都是中国。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对中国、中国文化始终抱有了解的兴趣和欣赏的态度,《中国漫游》是他在中国的亲身体验与过往想象的应和,是他对所倾心的中国情趣的理解。在风景、建筑、车马、食物、器物之外,谷崎润一郎记录了他所看到的中国人的样貌、气质,尤其是与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交往,其中不乏有趣的细节。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文学大家,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1910年以《刺青》《麒麟》登上文坛,代表作有《痴人之爱》《春琴抄》《阴翳礼赞》《细雪》《少将滋干之母》《钥匙》《疯癫老人日记》等。曾获每日出版文学奖、朝日文化奖和每日艺术大奖。
展开全文
部分内容试读
谷崎润一郎幼年常去东京的中国餐馆偕乐园玩耍,通过食物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这对他以后的思想认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谷崎少时习过汉文汉诗,但与前辈夏目漱石等相比,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丰富。然而,这或许成为他脱离旧有的汉学权威,以新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的起因,他的中国情趣便是一个具体体现。十九世纪后,欧洲兴起所谓关注东洋、中东、近东异国情趣的 “东方主义”。日本当时的媒体也出现了 “中国情趣”这样的新词,并结合西洋国家的异国情趣在日本社会广泛应用。谷崎在其文章中也多次使用 “中国情趣”一词,但他的 “中国情趣”多指日本人的汉学素养及文人修养。换言之,他的 “中国情趣”既包括汉诗文,也包括中国的生活文化,既不同于文坛前辈,也与大众之异国情趣大相径庭。去中国漫游,对谷崎润一郎来说,是完成自己 “中国情趣”的一个重要过程。
谷崎润一郎一生只有过两次国外旅行,都是去了中国。第一次是在一九一八年,历时两个月,自朝鲜半岛经由中国的东北地区到天津、北京,然后南下至汉口、九江、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最后从上海返回日本。这次漫游,遗憾的是未能实现与中国文坛人士交流的愿望,仅仅是个人体验和游历。谷崎在这次中国大陆漫游后,留下许多色彩浓厚、横溢 “中国情趣”的作品。如 《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中国菜》《流浪者面影》
《鹤唳》,都是第一次漫游后的作品。其中 《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中国菜》为纪行、随笔文章。他作为旁观者见到的中国,正如文中表示的,“乡下的中国百姓,‘帝力于我何有哉’,他们不关心政治、外交,吃便宜的食品、穿廉价的衣裳也能满足,仍无忧无虑、悠悠自得地过日子”,那是一个静止的、与从前无变化的、符合自己 “中国情趣”的国度。这样的认识、理解成为他 “中国情趣”创作的源泉,《流浪者面影》《鹤唳》便是基于这种 “中国情趣”诞生的作品。
那么在谷崎第一次的旅行中,中国的哪些部分使他感到极富魅力呢?读者或许可以从 《苏州纪行》中窥到,在谷崎眼里,苏州仿佛仍在从前的诗文中,展现在他眼前的苏州风貌如同 “远在天边的梦境”里兰英、蕙英姊妹 (明代瞿佑 《剪灯新话》中 《联芳楼记》里的人物)时代的延续。或许在他的想象世界里,何止苏州,整个中国就像是充满了花香鸟语的蓬莱仙境,依此幻想推移到了实际场所,便是 《秦淮之夜》了。将自己的梦幻融入从前的诗文境界所产生的是 《西湖之月》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础构造是由白居易、苏东坡、杨铁崖、高青丘、王渔洋等建立的,即一个汉诗的世界。清代 《西湖佳话》中 《西泠韵迹》里记载的西湖桥畔名妓苏小小无疑与 《西湖之月》中因不治之症而投湖的少女———邓小姐的形象塑造相关。谷崎回国后寄托了中国思念的作品是 《鹤唳》,也是受曾居西湖孤山的林和靖及其 “梅妻鹤子”的启发。可以说,谷崎这个时期有关中国的创作,并非直面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而是从汉诗文中的中国获得了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