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总结与反思2022年:既是最痛苦也可能是收获最大的一年,明年集中力量修复净值
财联社12月26日讯(记者 周晓雅)进入2022年尾声,各家私募正陆续交出各自的答卷,在今年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总结得与失,准备应对明年行情,也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曾在今年年初因产品较大回撤引发市场关注,头部私募敦和资管近期举办了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公司多位高管在会上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敦和资管董事长施建军认为,思想上放松警惕是公司在2022年工作中首先需要反思的;其次是对大类资产配置的难度认识不够;最后是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认识不足。“2023年公司的中心工作就是集中全公司的力量和资源,尽早把存量产品净值修复上去。”
“2022年是我跟投资人最痛苦的一年,也是我自己做得最痛苦的一年,但是从投资角度来看,也可能是我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一年。”敦和资管首席投资官张拥军认为,经过2022年的各种教训,对2023年态度相对较积极。
敦和资管副总经理俞培斌认为,对于他们自身团队,最大的失误来自对中国时代主题变迁的认知不足,从时代主题的变迁衍生出许多方面的问题,而经过今年,对时代变迁的适应有了更多的准备与思考,对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带来帮助。
今年的得与失
回顾今年敦和峰云系列产品的表现,张拥军谈到,曾在今年一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中提到希望产品头寸趋向多元化,与沪深300表现相关性更低。“目前来看,后续产品实现了相关性降低和稳定性,但进取性表现不足。”
在他看来,今年一季度,主要是做错两个头寸三个错误,即做多股票做空黑色,并认为将两者结合会降低风险,而实际上两者组合放大了风险。在二季度,收益主要来源于商品市场,由于一季度后降低了权益和黑色仓位,错过股市反弹的机会。
“在一季度的经验教训下,我们希望寻求更多元化收益,不要与权益类市场太挂钩,避免多头思维。从二季度以后,我们做了很多不同的策略头寸,二季度我们做得马马虎虎,三季度表现明显比股指好,四季度表现比股指差,在这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事,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在哪里?”张拥军认为,在开拓多元化收益来源的过程中,本身就需要很多新的头寸来交学费,值得总结出经验与教训。
回顾2022年的操作,俞培斌表示,产品在个股和商品期货方面均出现亏损,债券方面稍有盈利。而个股的亏损,集中在港股市场的可选消费领域,商品市场的亏损,则是能源化工板块。
今年的投资带来了什么教训?张拥军认为,一是资管产品有强回撤要求,离预警/止损近的情况下投资非常被动。二是投资过分集中和分散都不对,而需要在个体角度上集中,即个人精力要聚焦;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策略配置要分散。三是必须把精力放在最有优势的项目上。四是投资业绩符合幂律法则,需要一套范式帮助自己找到收益风险不对称的机会。
进一步来看,如何定义投资的范式?在张拥军看来,宏观投资不是择时,而是择机。“如果是择时容易走进死胡同,比如,做某个权益类资产,其实选择很少,只有多空;而择机选择很多,择机和择时有时候会出现重叠,但我的择时必须在择机的思路下进行。”
展开全文
对于如何进行择机,他以宏观投资和产业投资两个层面来进行梳理。从宏观投资的角度看,团队接下来将聚焦于大主题投资、主要资产在历史极值、大类资产验证和利用资产轮动的时间差等三个范式。从产业投资来看,他表示,接下来将专注于地产、汽车,以及新旧能源产业。
看好明年A股、H股机会
对于2023年,俞培斌认为,市场围绕着两大主题,一是美国以美联储发言“软着陆”为标志,进入衰退阶段,2年期美债价格比10年期涨得快;二是中国以广州疫情放松为标志,经济进入复苏阶段。
基于上述主题,他看好明年股市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港股市场。“从宏观角度来看,港股的定价分母是美债利率、分子是中国的EPS,即中国疫情。2023年两大主题对港股市场都是利多,因此港股市场从宏观跟市场弹性的角度,比A股市场机会更大。行业上相对看好政策纠偏行业和疫后复苏行业。”
具体来看,俞培斌表示,团队看好经济复苏方向,将寻找周期行业有自身阿尔法的公司,如地产竣工产业链、通用自动化设备公司、经济复苏周期性板块等。另外,还看好医药板块,他分析,如果明年疫情防控政策继续放缓,对于相关医疗设备和特效药,可能会形成常态化需求,从而使医药行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具备较强确定性的行业。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也提到,对于A股和港股市场总体持较乐观态度,但较谨慎看待上涨的节奏和幅度,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国内股市积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经济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后续总体是往上走的态势;二是今年国内M2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长,M1和M2增速差距较大,而M1增速对股市影响最大,因此这一流动性暂未反映到股市上。但这两方面都会有边际改善。”
从外部环境来看,他表示,弱美元、美债的环境总体上对新兴资产较有利。相对来看,他更看好国内价值股的表现。“在今年美债收益率上行的背景下,成长股的估值并没有足够便宜,相对来看,A股的杀估值没有纳指充分,因此,明年成长股难有强爆发力,可能需要一波经济修复带来的价值股上涨后,才能看到成长股的跟涨。时间上来看,上半年更看好价值股,下半年更看好成长股。”
张拥军认为,明年非经济的干扰因素会减少,市场环境更符合市场规律。“2023年和2022年最大的差异在于流动性冲击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还需留意的是,国内政策目标聚焦稳增长,另外,疫情防控和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差别。”
在此背景下,叠加团队的投资范式、系统、团队更成熟,张拥军表示,将对明年的投资相对积极,相对看好国内股票市场,但市场环境依然复杂。“对明年的股票市场,我们是‘运动战’为主,现在还看不到哪个板块能做特别长,所以策略也会更加分散。”
大宗商品市场有待观察
对于商品市场,徐小庆总体持中性偏负面的观点。他表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商品市场大体受中国需求、美国需求、美元等三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明年海外市场需求将放缓、中国市场需求企稳,但反映到商品市场上,能不能带动商品需求向好,需要打个问号。”
相对来看,他认为,美元走弱是明年商品市场的较利好因素,从这一角度看,黄金最受益。也相对看好有色板块,该板块今年除了受需求影响,还受美元较大影响。
俞培斌则认为,商品市场的整体上行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目前海外市场衰退带来的风险尚未反映在商品市场,同时,国内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房地产行业的后续修复仍有待观察。
严守止损线,集中力量修复净值
基于明年的市场机会与观点,多位高管都谈及,将在严守止损线的基础上,努力修复净值。
围绕着修复产品净值的中心工作,施建军表示,2023年将有五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仓位管理和策略。他提到,目前公司已对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将逐日跟踪,及时、动态调整产品策略。对于离预警线、止损线比较近的产品,必须牢牢守住止损底线。
二是加大研发的投入,巩固、完善、创新产品的策略体系,为产品提供高质量回报流。在股票方面,开发股票中性、指增、股票多空等策略,加大对不同行业风格配置的研究等;在商品策略,继续完善全商品纵向的策略体系;宏观方面加大对固定收益、套利、商品宏观、股票策略等研究。进一步开发新型策略作为储备,鼓励各种创新,但也要处理好多与专的关系。
三是加强风险控制,包括加强资产和策略的评级、优化资产配置、做好风险预算、严格风控等。四是加大组织协调,彻底改变目前按照部门管理产品的组织形式,集中全公司的资源为产品服务,特别是在产品策略开发打破部门观念,成立专业小分队主攻某类策略。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俞培斌表示,永好产品系列从配置层面将发生变化。在宏观配置上,将在债和股指的单边和套利的基础上,增加股指间套利;在股票上,暂时继续老模式;商品方面,由过去的集中策略改为非常分散的多资产多策略。
从风控方案来看,他提到,在商品部分将对单一策略和总策略分别进行风控管理,整体对于净值有压力的产品,综合计算商品、股指和债套利到风险敞口后,按照产品的预警线、止损线为基准净值设置预估净值区间对应股票仓位上限。同时,对个股造成产品收益率回撤进行止损管理。对于净值没有压力的产品按照股票评级配置仓位,然后按照风控模型综合计算商品、股指和债套利风险敞口仓位上限。
对于产品后续净值修复的思路和预期,张拥军表示,在聚焦宏观投资和产业投资层面总结的投资范式基础上,明年态度将更加积极,从而净值回升的余地更大,可能出现有些产品会触及预警的情况,但会严守止损线,头寸或将适当放大。
“我们知道,有投资人对我们很信任,但今年交出不及格的答卷;也有投资人对我们很期盼,但投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我们会更加努力去做好这件事,这是我们能够把握的确定性。”他说。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周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