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大家可能会心一笑。毕竟香港人出了名普通话真的很普通。
先说几个例子,“这zhe”有时候被念成“jie”,而词语方面,“下药”会念成“落药”。说白了,港式普通话就是粤语版的普通话,当中包括很多粤语语法、发音和用词。
身为90后的我,其实在小学阶段也要学普通话。还记得当时的普通话老师是来自内地的,因此她教课的时候说普通话还是标准的。可是,我们一周只有一节35分钟的普通话课,这周学完下周就忘记了大部分的内容。
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们模仿练习,例如去超市买菜、去北京旅游等等。也会有不少唱儿歌的环节,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首普通话的《声母韵母歌》。全靠这首歌我才能把普通话所有的拼音字母记起来。
展开全文
期末考试的时候,笔试方面我们会考普通话拼音,例如考某几个词语的拼音;同时我们也会考普通话口语,从课本中抽出一些词语来考试。升上中学之后我们基本没有普通话课了,只靠平时看台剧,例如《恶作剧之吻》等来训练普通话。
当时普通话听力还不错,台剧基本上能听懂。加上当年我的普通话科成绩也不错,基本上都拿A级,所以我18岁以前以为自己普通话很好。
考完DSE(香港高考),我去了广州读大学,才发现原来我的普通话真的十分普通。
还记得当年被学校分派跟外省(非广东)同学在一间宿舍,一开始沟通是有点困难。例如我怎么想都想不到“设计”是念“she ji”。毕竟“设”这个字在粤语的同音字有“切”、“彻”等。所以我最后只能说“design”来解释……
大一的寒假我决心要重新学习普通话,那必须从拼音学起。首先,我在YouTube上面搜寻了很多普通话歌歌词版视频,字幕里都是带有普通话拼音的。我把整首歌的歌词和拼音都抄在笔记本上面,日复一日地听和抄,慢慢就抄满了一整本。而我的拼音水平也提升了不少。
除此之外,我也看了很多大陆剧。还记得当时我同学强推我看《爱情公寓》。说实话我觉得不太适合我看,不过这是我心仪的男生向我推荐的,我就看了。说真的,看完之后感觉对生活上用到的普通话更了解了。也因此寒假结束之后我跟室友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不少。
在学校里面,我遇到的广东朋友都很好。他们为了让我更适应和熟悉内地环境,愿意跟我粤语、普通话双语并用,希望我能更快学会普通话。同时我的非广东室友们也十分给力,我每次问她们普通话的时候都耐心地解释和教导我。
有一次我们逛街的时候在店里试香水,我说:“我的‘臭’觉……”没说完室友已经在笑,她说:“嗅xiu,不是chou,更不是cou(就是‘臭’这个字也读错了)。”虽然她在笑我,但因为有他们的热心帮助,我的普通话得以在短短一年内突飞猛进。
说到我普通话进步得最快的阶段是因为考试。我们学校一开始是用纸质版试卷,港澳台学生可以写字。虽然可能半繁体字半简体字,至少也能顺利应考。没想到大二的时候,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都要使用学校电子考试系统。回答问答题的时候只能打字打出来。虽然我能打速成,不过打出来的仍然是繁体字,而且速度远比拼音要慢。为了考试我只能更努力地学习普通话拼音。最终我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能顺利地用普通话拼音考试了。
说到这你猜猜我的普通话水平怎么样?我自己觉得,日常生活沟通是没障碍的,但是在普通话用词上面还是不够地道。例如有一次我跟室友在讨论“脚”和“腿”的问题。在香港(估计广东也是)腰以下的部分都是“脚”。但室友说只有穿鞋子的那个部分才算“脚”,四肢部分是“腿”。
感谢我的外省室友教导,经过几年的学习,我的普通话用字方面总算进步不少。到这里容许我得瑟一下,有时候我的用字比广东同学稍微正宗一点。例如吃火锅的粤语是“打边炉”,因此我的广东同学偶尔会说“打火锅”。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出来说:“火锅是不能打的,是用来吃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上厕所”,广东同学一般都会说“去厕所”。虽然每个地方的普通话都带有该地的特色,这种文化差异也为大家带来不少欢乐。
如今距离本科毕业已经好几年了,我也从广州回香港啦。在香港这个全粤语环境,说普通话的机会也很少。因此我每次遇到内地朋友的时候也会主动跟他们说普通话,希望能把握机会把普通话练得更好。
#大湾区寻宝#
(本文作者:
本地港妹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