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带给观众一场极其特别的观影体验,悲戚无奈的个人命运用割裂的讲述呈现,亦拼凑出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旧的观念风貌伴随着情欲一同消亡,程耳导演鲜明的个性风格却显现成型。
浪漫唯美的画面呈现,不仅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化,且透着浓郁的文艺气息,碎片拼图式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使原本扑朔迷离的故事愈加迂回曲折,细节暗喻处处伏笔带来重重惊喜……
展开全文
今年春节档正在热映的《无名》亦延续了导演的个人风格,从宣发物料到影像呈现都腔调十足,一个相对简单的谍战故事用精巧的叙事手法编排出新意,既有文学作品的美学设计又不乏历史厚重感。
直白的残酷
1941年,世界格局整个动荡不安,随着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国内形势也完全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共特科周旋于重庆、汪伪、日本间谍机构之间,处境艰难,《无名》的故事便发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政治与暴力战争中,为了获取军机情报各方之间皆会相互安插间谍,简而言之《无名》讲述了中共特科的情报人员隐姓埋名潜伏于最危险处,暗中伺机诛杀卖国汉奸与日军高官的故事。
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应是日本间谍机构的高级官员,他的主要工作为审问、策反被捕的反日分子,笑意盈盈善于攻心,事实上他设计好的言辞与行为不过是掩饰悲愤的伪装;
王一博和王传君饰演的叶秘书、王队长是日军高官的亲信,贴身护卫并执行秘密任务颇受信任,两人间本是相互照应的兄弟好友,却因立场不同葬送了战争年代得之不易的情谊;
张先生与陈小姐是中共地下党的情报人员,潜伏五年间小心翼翼应对周遭变故,但是一个意外暴露让张先生心生怯懦而选择退缩投敌……
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下由不得己,但大是大非的判断与民族家国的利益必须有底线和坚守,片中每个人皆手染鲜血也各个立场鲜明,善与恶的边界并不明显可每个人的抉择都有迹可循。
在那样一个炮火无情的年代,残忍杀戮是侵略者的常态,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听到日军无理由无差别的凌虐无辜民众的暴行,也能看到地下党同志为了粉碎日军野心前赴后继以命相搏的使命,以及有志青年自发自愿诛杀日本人与汉奸的觉悟;
张先生不止一次的说“我是个软弱的人,适应不了这个巨变的时代”,如果没有战争他此时还在山里种田闲居,作为普通人向往平淡安稳的生活无可厚非,但革命先驱之所以被铭记和赞颂必是有着超越普通人的意志与信念。
破碎的浪漫
虽然《无名》所选取的核心事件并不复杂,但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用极其精巧的编排增添了观影兴致,既彰显了创作者的匠心独具又为观众留白拓宽了想象空间。
影片从故事中间开始切入,前半段多是在铺开人物关系与事件背景,多条线索同时推进,不同时间不同阵营的情节各自展开,人物真实身份和行动目的皆不明朗。
而在后半段又逐一揭晓之前的悬念,将重重迷雾渐次拨开,这使得观影过程就像在拼一副色彩绮丽的拼图,能带领观众沉浸其中享受自己拼凑线索的乐趣与成就感。
片中的细节与隐喻则增强了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如在何主任与叶秘书又长又炫的打戏段落,夹杂着微不可查的偷窥视角,当时看来用意不明,而在后来揭晓何、叶两人私下密谋的计划才看懂导演的用心良苦;
影片中适时出现的动物,瘸腿的狗、待宰的羔羊都有相应的象征群体; 一碗呛虾,一盒点心,一条领带,前后反复出现的小道具皆有隐喻;
所谓“无名”,浅显一层表现在片中的重要角色均以身份或姓氏做称谓,没有具体名字,而更深层寓意则是那些为着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前辈先驱,那些潜伏暗处舍弃身份名誉不以真面目示人的“无名”英雄,所以《无名》既是动荡时代的一曲哀歌,更是赞颂无畏无惧的无名者的散文诗。
目前为止《无名》的声量火爆但票房和口碑并不突出,豆瓣开分6.8还算良好,上映5天近4.26亿票房未挤进领跑队列,有人称赞它是匠心之作承载着极高的电影美学,有人觉得故弄玄虚的叙事切断了故事连贯性,破坏了流畅的观影体验。
我们一直在说观影是一件较为私人的事情,每个人喜好不同,有人沉浸于程耳的拼图式浪漫必然有人游离在不断切换的碎片故事之外。
好的电影一定能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或许对于春节档影片,大众更倾向于选择合家欢或氛围活跃的类型,待到喧闹退去有功夫静品时才会发现《无名》的“无声胜有声”。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温馨提醒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可以 把我们设置成星标哦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