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敦(1683~1717年)河北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因在家中排行老二,又称窦二敦。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死于康熙五十六年,卒年34岁。
说起窦尔敦来,更多的信息来源于京戏和那首戏歌《说唱脸谱》,歌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渣渣……
历史上的窦尔敦不但盗过御马而且劫过皇杠,是不折不扣的江洋大盗。而且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尔敦从小喜欢练武,他的父亲窦志忠曾是李自成手下的将士,李自成失败后,窦志忠回到老家,和18岁的儿子窦尔敦以种田、打猎为生。
当时河间府的王知府相中了貉子皮,但他又不想掏钱买,于是诬陷窦尔敦爷俩是盗贼,把貉子皮抢了过来,窦志忠据理力争被衙役活活打死,窦尔敦幸被集市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救走,这才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
救窦尔敦的不是别人,正是少林寺武僧静慈和尚,窦尔敦说什么也要找王知府替父报仇。静慈大师说:“就凭你现在的功夫,还没等进到知府就被衙役捉住了,你怎么为父报仇呢?”
大师望着落泪的窦尔敦,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起给我学功夫,等你有能力杀仇人时,自然我让你去”。从此窦尔敦拜静慈为师,潜心学习少林功夫。
展开全文
师傅这才让他下山,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窦尔敦一身短衣襟,黑纱遮面,手执钢刀,穿房越脊飞身来到了知府寝室,只见寒光一闪,王知府人头落地,窦尔敦提起人头转身离去,这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知府中的护卫毫无觉察。
窦尔敦提着人头在父亲坟前烧纸上供,口中念叨着:“父亲大人在天之灵,儿终于为您报仇雪恨了”。做完这些,窦尔敦提起人头扔到了臭水沟里了。
官府很快查明杀死王知府的人是窦尔敦。他成了朝廷缉拿的重犯,窦尔敦觉得老家无处可藏,于是带着几个亲戚和兄弟,来到了河北燕山脚下的一个叫连环寨的地方安置了下来,这地方易守难攻,窦尔敦和朝廷分庭抗礼,毅然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随着攻城掠府,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窦尔敦成了“大当家”,不到两年时间,队伍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劫皇杠的大案惊动了朝廷,兵部尚书彭鹏引咎辞职(彭公案书中的原型)。彭大人手下的护卫黄三太决心要把窦尔敦缉拿归案。
黄三太找到连环套这个地方,下战书邀窦尔敦比武,如果窦尔敦输了,没别的说,乖乖跟着黄三太归案。
如果黄三太输了,黄三太就此隐退江湖,再不管这案子。比武前约法三章:不许放暗器,不许突然袭击,不许言而无信。
两人一交手,谁高谁低就显露了出来,黄三太灵活有余而力不足,黄三太逐渐不支,他不甘失败,偷偷摸出了一枚金镖,一扬手,“嗖”的一声,正中窦尔敦的左臂,一个趔趄,窦尔敦险些摔倒。
黄三太乘机步步紧逼,窦尔敦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发暗器算什么好汉!”左臂一阵疼痛难忍,窦尔敦难以招架,转身负伤逃脱了。
窦尔敦盗御马激怒了康熙皇帝,此时正值康熙举办60寿宴,清廷调集关外铁骑进行围剿,几次都劳而无功。
就在清廷束手无策的时候,太尉梁九公想出了一条毒计,把窦尔敦的母亲捉了起来,并传出消息,声称如果窦尔敦不投降归案,就把其母就地处决。
窦尔敦是孝子,为了救母亲自缚投案,其母责备他怎么这么傻,你投案就是咱娘家被杀之时,清廷不会放过咱娘俩的,说罢一头撞墙而死,窦尔敦悲痛欲绝,梁九公当天就杀了他,享年34岁。
结语:窦尔敦是清廷的要犯,又是盗贼,清史稿对他没有记载,据说清朝初年河北献县有个窦家寨,说是窦尔敦的故乡。现在有没有不得而知,有这个地方的亲们可留言分享一下,谢谢了。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