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来 振羽 信札 书简

王振羽|信札书简朵云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18:59: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杜甫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名句,张可久曾有一《殿前欢·客中》: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吴梅村也曾说,惯迟做答盼书来,还有人说漫卷诗书半窗月。钟叔河说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政治人物的“私房话”。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曾经被编辑出版为《两地书》。至于一些政治人物的书信集,细细读来,也能窥见他们在私下里的幽微性情一面,如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就贺知章是否带家眷在长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信,虽然政治色彩浓郁却因其别致的文风在当时引人注目。张昌华先生编著的《见字如晤:名人书简三百通》则让人见识了一位出版人名编辑丰富壮阔生动有趣的职业生涯,瑰丽人生。

出版刊刻是一古老的行业,结绳记事,韦编三绝,丹心汗青,似乎久远而神秘。遥望春秋战国,秦汉纷争,百家争鸣,众声喧哗,彼此磋商,求同存异,自然少不了书札信函,你来我往。光武刘秀,致书故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心难以满足,“头为之白”,“既得陇,复望蜀”。迨至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兴起,出版业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晚明钱谦益为徐霞客游记出版之事,与出版人毛家父子多有信函往还。明清之际的信札书简,往来于名宦、文人、巨贾之间,更是繁盛茁壮,夺人眼目。林觉民的《与妻书》收入课本,传播久远。中苏交恶论战,九评大文,也多是公开信的形式,白纸黑字,气势如虹。文本风雷,荡人心魄。张昌华先生与人交往的信札往来,多属编辑与作者的彼此沟通,少见高层秘辛狂风暴雨,少见政治风云惊涛骇浪,多是与文化名人或名人之后的君子之交,清浅明白,无拘无束。但就是在这样的主题鲜明的信札书简之中,我们还是能窥见人情世故,能感受世相百态,能领略所谓名人的种种侧面。周有光张允和夫妇的通达有趣,王映霞的个性独特心急火燎斤斤计较,柯灵先生婉拒为《陈白尘文集》作序的有心无力,高兰在致信臧克家就称谓一事的再三踌躇犹豫不决,萧乾文洁若夫妇的热心助人以及“尽量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的勉力坚持,文洁若对张抗抗不愿意说《赤彤丹朱》有自传性质的费解难解,宜兴周愣伽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二流堂主唐瑜“一生误我二流堂”的苦涩自嘲,陈荒煤反省自我的“不合时宜”谦让冯牧书稿先出版的雅人风致,黄苗子郁风夫妇的幽默风趣尤其是郁风对王映霞的耿耿于怀,冯亦代对妻子的认真缅怀,黄宗英就赵丹之死这一“演出最为精彩“的评说,周而复为自己遭遇不公的愤愤不平,赵清阁与苏雪林交往的点点滴滴,梅志伴囚经年却谦称自己不过一平庸老妪的亮节高风,杨宪益的嗜酒如命名士风流,吴祖光的老年痴呆对自己一生的“失望”,他与一香港巨富的割袍断交。凡此种种,生动丰富,有趣别致,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编辑书刊,传递信息,播撒新知,弘扬文明,功莫大焉。具体而言,刊物要一期一期的出版,报纸几乎每天都要付梓,图书相对而言,周期较长,影响也更为深远。图书品类繁多,鱼目混杂,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作者,是编辑的职责,而运用之妙,则往往存于一心。京城有一李辉,毕业于复旦,曾被讥讽为只是陪老人聊天不学无术,但他在聊天中却写了不少东西策划了不少图书,则是不争的事实。张昌华先生作为编辑,放低姿态,虚心求教,坦诚与文化名人或名人之后交往,不厌其烦,极具耐心,非常人能及。黄裳之难以打交道,多人深知,他致信张昌华,说葛剑雄与止庵,直言不讳。吴祖光说“两之”去职,令人莞尔。丁景唐向张昌华说他与关露的故事,他对梅娘的呵护,这种推心置腹,并非人人能够。吕恩文化程度不高,她的稿子多由张昌华先生为之润色,这样的甘为他人作嫁衣裳,几人能为?范用与沈昌文在一定范围内都是话题人物,许渊冲的霸气豪气也是各有解说,浩然更是曾经炙手可热的人物,张昌华先生都能与之坦然相交,光风霁月。鲁迅的子孙,马君武的孙女马桂芬,翁文灏的儿子翁心钧,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梁漱溟的两个儿子就“批判”与“批评”的坚持固守,袁昌英的女儿杨静远,潘光旦的女儿潘乃穆,邵洵美的女儿邵綃红,这些名人之后,张昌华先生都与他们有信札往来,说版权,谈出版,谈古论今,娓娓道来。在这样的交往沟通中,种种想法、创意汩汩滔滔,纷至沓来。一个编辑的眼光、判断、趣味、取舍,就是在这样的交流磨合切磋碰撞中,逐步形成,臻于化境。

如今,进入数字时代、手机时代,真正是普及大众,无远弗届。信札、书简早已被、邮件短信、微信所基本取代,人际交往,沟通事宜,直接,简便。但,千变万化,载体嬗变,有着体温的墨汁淋漓,弥漫情感的人伦尺牍,真的要消亡不在顿成空谷回音?

张昌华先生的《见字如晤》辗转多家出版机构终于流布传播,嘉惠世人,这实在是当代出版史的一大注脚,不可轻慢待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