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过年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可谓是“年度盛典”,是难得的家人团聚的机会。
“年”是中国人的情结,是亲情、友情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良机,是增进家庭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的重要时机,也是家庭礼仪文化养成与家风传递的民俗节日。
尤其是对于重视家庭的中国人来说,陪伴老人过节,和孩子们一起守岁,都有着别样的幸福意义。
当春联、窗花贴满千门万户,年节的高潮也就来了。
大年三十,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是一个无比温情的日子。
01
年夜饭
中国人从有“年”的概念开始,就有了年夜饭。年夜饭来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礼。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年夜饭的菜肴也充满寓意。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
展开全文
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
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
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传统北京人在年夜饭中必吃荸荠,谐音“必齐”,意味着家人一定要团聚。
华南地区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地区的年夜饭必有鱼和丰盛的汤锅。
小知识:吃年夜饭的讲究
除夕的年夜饭,是一年最重要的团圆饭,餐桌礼仪不可不知: 家庭最年长者坐在主位,家人首先给他(她)敬酒,然后家人开始吃饭。
吃年夜饭讲究关门吃,家人没吃完前,不得打开大门出去玩耍。
02
压岁钱
压岁钱是孩子们在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又称押岁钱、压祟钱、守岁钱等。
压岁钱相传起源很早,但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时期。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
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小知识:古代的压岁钱什么样?
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 明清时期通常用流通的银钱作压岁钱。
年夜饭后,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时,孩子接时态度要谦恭,用双手接过压岁钱红包,屈身拜谢。
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03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
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
所以人们就 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就叫“守岁”。
年夜饭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聊天,直到五更天明,迎来新的一年。
04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
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那 春联该怎么贴呢?如何区分上下联呢?
一般上联以 仄声字结尾,下联以 平声字结尾。按照现在四声来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上联贴在左边还是右边由横批决定。
横批若按照 从右到左的顺序读,则上联贴在面对大门的右侧,下联贴在左侧。
横批若按照 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则上联贴在面对大门的左侧,下联贴在右侧。
如果没有横批,则上联贴在面对大门的右侧,下联贴在左侧。
由于古人的读写顺序与现代人相反,因此可不必教条古制,应按照现代的习惯,与时俱进。
还有两天就是除夕啦!
除夕
既是旧年的结束
又是新年的开始
除夕
对无数人来说
是难忘的一天
今年更是不平凡
希望这一天的幸福
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资料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
组稿排版| 宋宇
视觉设计| 宫颖
《父母必读》2023年1-2月刊已上市
现在订阅全年杂志,
即可成为《父母必读》会员,
还有超值赠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