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诞辰200周年,这一年被法国定为“雨果年”。
法国国民教育部长雅克·朗当天也来到巴黎一所学校,为学生们朗诵了1853年雨果流亡期间写的一首政治讽刺诗《惩罚》,他说:“朗读伟大的作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们必须重新恢复朗读的传统,再没有比互相朗读给对方听更美妙的了。”
接下来,法国的中小学连续5天举办了“雨果马拉松”,学生、教师以及附近的居民均可参加。
所谓“雨果马拉松”,就是在各学校的“艺术沙龙”里接力朗读雨果的小说,形成一条“阅读长龙”。
再接下来,法国媒体和民众开吵,这样的活动有没有实际效果?有学生抱怨雨果的文章不好懂,于是媒体开始讨论“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以及“语文教育该往何处去”。
这一点跟咱们差不多,有干事的有喷的。
展开全文
不仅仅是学者专家学术研讨会,而是在学者专家指导下的全民纪念活动,重点是对青少年进行有关雨果的启蒙教育。
参议院和国家教育资料中心联合举行题为“雨果:世纪的见证”的展览,展览首先向大中小学生开放,全国312所以雨果命名的学校将受到优待。
活动各种各样,目的只有一个——“纪念委员会的心愿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持续不断地接触雨果的作品中,在阅读《悲惨世界》、《鲁·布拉斯》、《历代传奇》等巨著中,产生兴趣和快乐。因为从这么多宝藏面前走过,就是从巨人的生命中走过。”
近期大火的央视的《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很像当年法国的全民朗读活动,只是一个由媒体启动,一个由校园开始。
其实董卿也早把话说得很到位明白了:“首先期待大的环境要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这就一节目,说白了也就是个“引子”,能把更多的人引到这块儿已经足够了。《诗词大会》也好,《朗读者》也罢,不过是个而已节目而已。它播你看,足已,别再附加什么伟大意义。更不要把教育的事弄成娱乐的活。
如果说《诗词大会》、《朗读者》是精彩的百米冲刺,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一场文化马拉松。接下来谁来接棒董卿跑这场马拉松?这是全社会的事。
有人点燃了火把,别让它轻易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