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周劼)“愚公移山其实是个深刻的数学故事,愚公也是位伟大的数学家。”2月19日,在中国数学学术年会“数学文化传播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连线作题为“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数学“言约旨远”的一些最新研究和思考。他特别提到了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认为这则故事里面包含着极限、变量、集合等重要数学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一些特色。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讲述愚公带领全家,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则寓言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周向宇院士则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愚公之所以能移山背后的数学思想。
原文中,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周院士认为,它其实是定义了自然数,充分认识到了自然数的无穷性。“愚公子孙的辈分集与自然数集构成一一对应,而其中也包含了基本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周院士认为,“无穷匮”是一个变量,而“不加增”是一个常数。愚公所断言的“何苦而不平”,其实是一个数学命题:总可以找到一个自然数n,使得na>b。
周院士说,愚公开辟了一种“计量克难学”:记愚公家族到第n代的克难量为f(n),则有愚公克难公式:f(n)=na。愚公克难公式是线性的。愚公的感天动地,可以认为他得到非线性量的帮助。
从这些数学公式里就可以更能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什么能发人深省、打动人心。它们反映出事物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也反映出面对困难所需要的态度。战术上重视困难,比如采取措施使困难函数成有界函数,让克难函数成单增无界函数。
周向宇表示,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数学对华夏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对现代数学也做出了源头性、根本性的贡献。中华文化推崇数学,数学思想也与人文思想充分融合,看似一则寓言,其实“愚公移山”的故事里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