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超大 重生 治理 背后

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实践 | 一个老旧小区获“重生”,这背后经历了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12:03:0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这两年,大兴区天堂河小区发生了件“奇事儿”——过去一年接三四百件12345派单,不是反映停水停电,就是顶层漏雨、下水道堵了。可现如今,处理不完的热线投诉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陆续送到社区的六十多面锦旗!

曾经斑驳的外墙加固翻新,穿上保温“棉服”;楼顶重做1.7万平方米防水;上下水管道改造更新;具备条件的单元楼加装电梯……

不知情的,光说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得好。只有居民自个儿,还有参与改造的各方人员,能把其中的艰难坎坷、酸甜苦辣道明,能把齐心“闯关”的故事讲清。

“就冲你,这咸菜缸我砸了”

天堂河小区,位于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曾因天堂河在附近流经得名。为了大兴机场建设,天堂河改道,更名为永兴河。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四十载饱经风霜,天堂河小区一度“疾病”缠身。

“红砖墙面,斑驳脱皮,有的人家木窗都掉渣儿。”天堂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凤玲拿着老照片感叹,居民三天两头打12345投诉,“今天下水道堵了、停电跳闸了,明天屋顶漏雨、路面积水了。冬天冷,想把暖气烧热点吧,管道又撑不住,爆裂了……”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回应民众诉求,又是让人民生活幸福的关键。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治病”去根儿,天堂河小区被本市列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眼看好日子要来了,居民们却有了新烦恼。“一改好多个月,带户作业,生活太受影响了。”天堂河小区老年居民多,60岁以上老人占比66.7%,一些老人不想折腾。但按规定,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才能启动改造。

为了打消居民顾虑,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施工单位“组团”,爬楼入户给老人们汇报、征求意见。平面效果图不生动,工作人员还制作了视频动画。一位老人出神地看着画面中粉刷一新的小洋楼,“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楼?”

5号楼一位独居阿姨,担心自家楼层高,施工期间打水不便。“您放心,咱们会把水管引到楼上,不用下楼接。”社工徐静连着一星期为阿姨送菜送水。“行,我相信你们不会不管我这个老太太。”

展开全文

与旧生活告别,并不是件容易事儿。老一代人,节俭惯了,有用的没用的攒了不少。连着好几个晚上,志愿者、楼门长挨家挨户劝,“断舍离,该扔扔。小区改造,就跟咱装修房子一样,得腾地儿啊!”

北区一位大爷,楼上楼下放了十几口腌咸菜的大缸,还有破旧椅子。听说要清理,大爷急了,跑到居委会理论。“别急别急,要不这样,我给您拿两把好椅子,旧的不结实别把您摔了。”刘凤玲跟大爷拉起家常,从东北老家到腌制酸菜,从苦日子到这次改造,老人渐渐想通了,“都不容易,就冲你,这咸菜缸我砸了!”

小区清运垃圾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大车来来回回拉了五百来趟。楼道里没了堆物,终于敞亮了。

“有事大家议,治理省力气”

2022年4月,天堂河小区改造正式动工。刘凤玲却更紧张了,听说某小区改造时,一天就接到一百个投诉。

改造专班各方下定决心,未诉先办,把居民可能遇到的麻烦想在前头,提前想出对策。由街道、城管、综治、物业、施工方等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也成立了,社区吹哨,各部门报到。

头一件要“预防”的,就是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我们协调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分时段、分批次停水断电。室内施工时,厨房、卫生间不同时进行,保证一处有水使,虽然这样会延长工期,但能最大化方便居民。”天宫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德民说。

“我家老头儿,得了癌症,我腿脚又不好,社区知道情况后,连着八九天给我们送饭,直到厨房改造完。特别感动。”年过八旬的王阿姨说。对于同样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工、施工工人还扛着桶装水入户。

“有委屈不怕,就怕大家没地儿说。”刘凤玲打开居民微信群,“有人反映窗玻璃花了,我们马上在群里弄了个‘接龙’,谁有同样担忧,咱给他一起解决。”专班紧急“会诊”,原来不是玻璃污染了,是保护膜没揭,粘上土了,一场虚惊。

涉及28栋楼、1266户的改造,没有一点不和谐声音是不可能的。有了矛盾,居民议事厅里议一议,商量商量,总能想出解决办法。

就说停车位这事儿,有人建议多划点,有人认为影响绿化,还有人嫌窗户底下停车有噪音。几次讨论下来,方案有了——利用边角地新增车位,离窗户太近的空地种花,楼间小广场用于活动,增加健身器材,皆大欢喜。

“有事大家议,治理省力气。”刘凤玲感慨道,很多时候,街坊邻里劝两句,比外人说一百句都好使。

甲7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前,低楼层住户不积极,家住一层的李雪梅阿姨给邻居做工作,“我支持加电梯,虽然我沾不上光,但咱这楼老人多,谁都有老的一天,出不去门可太难受了。再说,电梯一加,咱这房价都得跟着涨。”最终,全楼协商一致,不仅电梯加了,连廊部分还给每户增加了几平方米面积。

街道还成立了由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施工单位、物业等部门组成的24小时应急维修队伍,工程质量问题投诉,第一时间响应。

“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楼顶漏雨、管道破裂,根治顽疾,免不了“伤筋动骨”。

上下水改造时,瓷砖拆了;改造厨房时,“老古董”橱柜破损了……一些居民不干了,“这都是钱啊!”

“按政策,这些损失不需要施工单位赔偿。但从情感上说,我们特理解居民的感受。”北京天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李鹏说,为了安慰居民,施工单位也做了变通——居民买了新橱柜,帮着安装上;新买了瓷砖,防水、贴砖免费做。街道社区也帮着做工作,给大伙儿讲清政策。

不在改造方案中的项目,陆续增加。“过去三天两头停水,原因就在于水管老化,每个单元没有专用阀门。一户‘跑水’,得关整个小区的阀门。”李德民介绍,改造中,企业主动承担数万元材料费,免费给小区加装了一百余个分阀门。

改造期间大车进出频繁,考虑到旧井盖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给免费换了70多个井盖。小区监控探头增加、主机需要扩容;居民抱怨没地儿晾衣服,希望加建公共晾晒区……不在旧改“菜单”上的项目,企业没“打磕巴”,能力范围内的都承担了下来。

“不计成本,先干了再说。我们公司前身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李鹏说。

更让居民、社区感动的是,在疫情期间,社区管理人手不够,工人们就地“兼职”,跟社工、志愿者一起站岗值守,帮着给老人送水、送饭。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人情味,改出了基层治理新气象。

将心比心,再轮到自个儿花钱时,居民们都积极配合。“看这断桥铝窗户,双层特隔音,颜色也漂亮。”65岁的王真秀阿姨热情地拉记者进屋参观,外窗改造时,她家自掏一万多块钱,把漏风的旧窗换了。

“过去下雨,满地摆盆,滴滴答答没完没了。顶层冬天冷,屋里返潮,转圈都是霜。苦日子过去了。这回防水做了,保温层也加了,你看我这屋,大冬天还要开窗户。”王阿姨说,她现在也能带着小孙子,在整洁的小区里,玩玩健身器材了。

在北京,不少老旧小区通过“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产权单位筹一点、补建设施收益一点、政府支持一点”资金分担机制,实现了改造更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接诉即办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正充分调动各方主体主动参与,激发全社会活力,推动实现“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北京日报记者 孙宏阳/文 邓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