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情 桂林 山水 天下

桂林山水人文情(行天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11:29: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公平乡的青狮潭水域。刘教清摄(人民视觉)

癸卯新春,我第二次来到美丽的桂林。一下高铁,就被眼前优美的自然风景所陶醉。

这里有独特的南方喀斯特地貌,环城皆山,山势奇特,岩洞奇诡多姿;水系发达,江河湖泊众多。眼下整个北方还没有摆脱凛冽的寒气,而这里却是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忽而艳阳高照,忽而细雨绵绵,整座城市笼罩在绿荫和烟雨之中。

群峰倒影山浮水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之美,美在山与水相映,美在人与景交融。原来我一直以为,被称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完全是大自然的赐予,这次深入了解,才知道在这美的背后,渗透了自古以来一代代国人的智慧和心血,山山水水间有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

说到水与桂林的关系,无不与历史发展进程有关。秦代和唐代,先人就在古始安即桂林地区分别开凿了灵渠和相思埭(桂柳运河)。据古书籍记载:“二渠之兴……一线之泉流,而至于径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者,其为利于粤则均焉。”这两条人工运河与漓江水系的连通,在修筑现代公路铁路以前,一直是岭南地区与中原、西南地带相连接的交通命脉。由此构建起来的交通框架,使得古始安从一个边陲小镇逐步发展为岭南第二大政治中心,也成就了唐宋名城桂林。

自唐初设立桂州总管府、李靖筑子城,桂林城就依靠自然山水地形构造城市规划,以此确立了其后千余年桂林城的基本轮廓。桂林自然形成的河流有6条:东有小东江、灵剑溪;南有南溪江、相思江;西有桃花江;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成为桂林的母亲河。这些天然水系,与桂林青山相互映衬,构成“群峰倒影山浮水”的美好景象。

山水平原皆生色

虽然唐代的桂林山水已是名闻遐迩,但到了宋代,宋人仍认为桂林山有余而水不足。他们觉得水可以宣泄风土郁蒸之气,润泽城郭,基于这一认识,宋人开始人造水景。依托漓江和桃花江,利用原有的水道或平地加以开挖、连通,将其作为保护城市的城壕。据宋代刻于鹦鹉山岩的《静江府城池图》标注,壕河、新开钥、展旧壕以及南壕多为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和水系重新开挖。这些城壕不仅是当年用于城防“金城汤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桂林“四湖”景区的前身。

展开全文

在改造水系水景的基础上,宋人还着意在水畔兴建亭台楼榭,如湘南楼、八桂堂、泛绿阁、朝阳亭、熙春台、栖霞寺、释迦寺、环翠阁等,使得山水景观更富诗情画意。由于人工渠道的开凿,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大片湖塘池沼点缀渲染后,使山水添秀、平原生色,把桂林山水的水景体系推向更高观赏层次和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元明清时期,宋代创建的环城水系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风光不再,不少河渠逐渐淤塞,水路枯涸,能够注入漓江的水流极其有限,游踪渐绝。值得肯定的是,清同治年间修建起的雁山别墅,将真山、湖水、洞溪、佳木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整体,凸显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为桂林山水美景增添了浓浓的一笔。坐落在叠彩山仙鹤峰北麓的清代画家李秉綬的环碧园也颇具特色,茂树清流,佳木参天,表现出园主以“啸傲林石间为乐”的情怀。

尽在青山绿水中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桂林,日益重视山水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尤其是进入世纪之交,作为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美丽城市的建设与改造。

桂林重点围绕“水”来做文章,提出了打造“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这一战略构想。所谓“两江四湖”工程,是指充分利用山水城市资源,在桂林中心城区建设环城水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疏通、连接市区所有的江河湖塘,清淤截污,开辟水上游乐场所,新建、改建、设立一批地面和沿线的桥梁、仿古建筑、名人雕塑等。整个环城水系构成三个贯通而又具有独立风格的景区,分别是榕杉湖景区、桂湖景区、木龙湖景区,形成独特的水上游乐景观,将桂林建设成为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公园城市和环保绿色城市。20多年来,他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桂林山水越来越美,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新时代,桂林以生态立市为根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走出一条保护漓江、改善生态、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疫情3年来,尽管旅游业受到影响,但桂林旅游每年收入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是这个城市的主打产业和主要收入。

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了桂林山水的美上加美;赶上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桂林山水会越来越美。

入夜,乘坐在“夜游两江四湖”的游船上,山水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远处清晰可见高高耸立的日月双塔,两岸鳞次栉比灯火通明的楼群,连同元宵节之夜的火树银花,倒影在江里,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人们在游船上尽情地说着、笑着,有的还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到了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