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肆 李嘉诚 邮储 副业 抛售

中国邮政大肆搞副业,李嘉诚大肆抛售邮储银行,背后是什么逻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09:52:03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原本是只讲邮储银行的,突然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邮政跨界之猛,真是超乎想象,所以顺便多说一点。

中国邮政是一套系统,俗称邮政系,是一家非常庞大的集团公司,根正苗红的国企。

现在可能很多朋友和邮政的交集越来越少,那是因为各大商业银行和几家快递巨头抢走了这两部分业务。

尽管如此,邮政依然巨大无比。

我感觉从小到大,邮政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而且越来越多。

以前没有手机,写信是很重要的沟通方式,还记得那个时候特喜欢收集邮票,虽然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也没想着去收藏,纯粹是觉得好看好玩。

每次收到信,第一步就是小心翼翼的先把邮票给拆下来,然后才是看信的内容。

现在邮票几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想起来还有点怀念。

一、中国邮政

我们来看看中国邮政的跨界操作,那些大家熟悉的就不说了,说一些近年发生的,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

2019年,中国邮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解放街开了第一家药店。

展开全文

接下来的几年,中邮大药房还开了不少家,不过有的生意好有的生意不好。

那生意不好的怎么办呢?

答案是继续跨界。

2020年,福州一家中邮大药房就改成了奶茶店:“邮氧的茶”。

名字是不是取得还挺好,而且根据有关消息,邮氧的茶将放开加盟,不过加盟店主要都是在邮政体系中,比如中邮大药房、邮储银行等等。

2022年的情人节,中国邮政在厦门开了第一家咖啡店。

以后我肯定要去尝一下,看起来好有感觉的样子。

2022年9月21日,中国邮政在江苏开了一家生鲜超市(苏锡杭生鲜超市)

这家超市位于江阴市南街,分为上下两层,共317平方米,供应蔬菜、水果、水产品、粮油等产品。

开业半个月内,日均人流180人次,日均销售额4573元。

好像只开放了一层,如果按一层的面积算的话,坪效大概29,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永辉超市,好像也是这个水平。

很多人可能觉得中国邮政搞这么多副业是瞎搞,是没有目的性的乱尝试。

其实是不对,人家针对性很强,在我看来,中国邮政压根就没想过要靠副业赚多少钱,但是中国邮政的资产太庞大,很多都没有怎么利用,或者利用率很低。

你所看到的这些副业,很可能是他盘活资产的手段而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多产生一点效益。

所以这些五花八门的线下门店,其实又跟整个系统千丝万缕。

而且中国邮政不但热衷于扩张线下门店,当下最火的直播行业,中国邮政也入场了。

我特意看了中国邮政的多场直播,你别说还真不错,销量很高的。

这个可能是品牌影响力的问题,没人会怀疑中国邮政会卖不好的东西,而且价格也便宜,都是一些日用品。

至于中国邮政的快递业务,也不是越来越不行了。

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10.7亿件,突破百亿级门槛。

当然其他快递公司早就达到了。

不过近年中国邮政快递业务的增长情况是最好的。

2022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这个数据要高于行业33个百分点,收入同比增长9%,这个数据同样高于行业6个百分点。

在2018年之前,中国邮政的快递确实不行,所有人的感觉就是“速度慢、服务差”,但是2018年后,快递业务的表现是逐年变好的,尤其是特快快包的规模,增长很快。

中国邮政作为快递业的祖师爷,他的不足肯定是有的,但是优势也是任何一家快递公司都无法比的。

中国邮政是唯一一家乡村覆盖率100%的快递公司。

这也是他之前快递业巨亏的原因,比如1997年亏了180亿,那个年代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一定是排名第一。

当时邮政和电信还是一家,很古老的名字“邮电局”。

也就是这个时候,电信看不下去了,吵着分家,这就有了后来独立的中国邮政。

其实这并不能怪邮政,中国面积这么大,偏远的乡村非常多,有些地区可能人口都非常少,在这样的地方“铺邮路,设网点”,不但成本非常高,而且还没钱赚。

这些地区也是那些民营快递公司不愿意去的,但是没办法,中国邮政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肩负着服务每一位中国人的职责,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不过没有了电信业务的输血支持,中国邮政面临困境。

无奈之下只能开始尝试多元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邮政踏上了不断扩展副业的路子。

那最后成功了吗?

当然成功了,否则哪来的今天巨无霸中国邮政。

后来,中国邮政终于憋出了大招,分别推出:“邮政储蓄、中邮证券、中邮人寿”。

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把利剑出世,立刻给“濒危”的中国邮政吸收到巨量资金。

果然钱生钱永远是最快的,这跟我们做投资一个道理。

就这样中国邮政一朝翻身就成巨无霸,我们今天主要也就是分析中国邮政旗下的邮储银行。

二、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跟邮政快递差不多,以前大部分乡镇唯一的银行就是邮储银行。

我以前喜欢徒步旅行,走了很多偏远的地区,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消费只能用现金,路上又不敢带多了钱,一直都是一张“邮储银行的卡”走天下。

邮储银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但是近年的表现是真不怎么样。

今年股价也是其他几家银行中唯一一家下跌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价基本持平,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还涨了不少。

尤其是今年国庆的时候,连续大跌,后来破新低到达3.84元。

当时是发生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是李嘉诚再次减持,已经累计减持八千多万股,套现4个亿左右(港元)。

第二件是曾经的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被开。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并不重要,对于这样的国企来说,早就已经不是谁能左右公司的了,完全就是职业化运作。

我们重点来看看邮储银行的业绩,我看了一下半年报和三季报,半年报的数据和内容要详细一些,就采用这个吧,反正都差不多。

2022年中报,邮储银行营收1735亿,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471亿,同比增长14.9%。

这份业绩其实是很不错的,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不管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恰恰都是排名第6。

鼎鼎有名的平安银行也仅仅才220亿的利润。

而且10%的营收增长,是营收前10大银行中排名第一的存在,招商银行的营收也才增长6%。

另外14.9%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样也是排名前十大银行中增长最多的,招商银行增长13.5%,差一点点。

当然招商银行肯定是要比邮储银行优秀的。

不过邮储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一直都是比较高的,虽然今年年中的时候,相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BP到2.27,幅度比较大,但是地位并没有动摇,依然稳坐在第二的宝座上。

仅仅比招商银行2.44的净息差略逊一筹。

净资产收益率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净利差相比去年下降7BP至2.24.

净息差下降是所有银行都面临的难题,主要也是利率下行所导致的。

如上图所示,从今年年初开始,LPR就大幅度下降了3次。

当时还出现了贷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的现象,这个对银行是不利的,不过以我国现状来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

利率下滑导致收益下降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从中报数据来看,邮储银行收益率都比同期下降了不少。

个人贷款收益率由5.41%下跌至5.34%;

对公贷款收益率由4.01%下跌至3.93%;

中长期贷款收益率由4.84%下跌至4.74%;

短期贷款收益率由4.52%下跌13BP至4.39%;

票据贴现收益率由2.73%下跌67BP至2.06%。

那么收益下降该拿什么来补?

答案是“个人贷款”。

也可以理解为合法高利贷。

因为普通贷款,比如房贷和信用卡,邮储银行业绩波动都不大。

年初的房贷2.17万亿,年中2.23万亿,信用卡年初透支1748亿,年中1745亿,这两项都基本持平。

但是个人小额贷款年初才9154亿,年中猛增到1.08万亿,增长18%。

个人贷款利息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加100.27亿元,增长10.93%。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470.60亿元,同比增加54.87亿元,增长13.20%。

如上图所示,个人小额贷款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4.37%上升到27.29%。

其他贷款占比都在下降,只有这一项是上升的。

这也是常规操作,收益下降的时候,就把目光投向能够产生高利息的地方,尽管客单价低,但是扛不住量大,缺钱的人太多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率0.83,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是我们抛开这些数据,看看跟房地产有关的贷款。

上图我用红色框框标记了。

总贷款2.5万亿,相比去年末的2.3万亿同比增长11.8%。

其中房地产业1778亿,占比7%,好像不高,但是年初才1389亿,增多了将近400亿。

这个增长率可是高达28%,在房地产行业如此境况之下,还这么支持房地产公司。

不是关系问题那就是太有信心了。

这些钱放出去要是安全的话,那也挺好,但是重点还有个数据。

公司在房地产的不良资产,年初仅仅只有两千万,但是到年中就高达18亿。

这是什么概念,翻了80倍。

要是房地产迅速回暖还好,如果再冷一段时间,邮储银行的这笔钱有点风险。

上次分析招商银行的时候说过,招行最大的优势就是零售业务做得真好。

后来所有银行都跟风学习,不过学成的不多。

邮储银行也想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6%,占营业收入的71.95%,同比提升2.05个百分点。

个人存款1069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81亿元。

个人贷款395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61亿元。

服务个人客户6.44亿户,VIP客户4,624.80万户,财富客户406.02万户,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1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12.24亿元。

另外邮储银行还有一项数据比较亮眼,那就是非利息收入。

这也是银行业的常规操作,主要业绩来源当然还是贷款,但是当控制风险贷款收益降低的时候,剩下无风险的选择并不多,一般都是选择卖基金和保险。

今年这行情就不吐槽了,大家都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所以基金也不行。

以前我每次去银行办业务,都会向我推荐他们代理的基金,但是今年好像不多了。

不过保险一直是刚性市场。

邮储银行的代理业务收入表现是不错的。

今年年中代理业务收入117亿,同比增加18.8亿,同比增长19%。

这个增长速度是很优秀的。

不过也因此而曝出一个新闻,大概内容是有人去邮储银行存钱,存了70万,最后发现换回来的不是卡内余额,而是一份70万的保险。

还有不少类似的事件,原因其实就一个,有些人不太懂金融知识,尤其是不懂保险知识,然后对银行工作人员盲目的信任。

这个时候他们推荐保险的时候,如果加上一些引导或者话术,是很容易进套的。

而且银行里面卖的保险,一般都是理财险居多,也就是每年交多少保费,然后到一定时期再返回来。

包括中国平安也是这样,而且这样的保险往往佣金都很高。

因为保险公司对于这种业务,基本上是没风险的,它不像寿险,还要理赔。

所以我如果跟朋友聊保险,每次都是三条,医疗险必须要买,身故身残险视情况买,理财险不要买。

单纯的医疗险并不贵,寿险里面贵的有两种,一种是“主险”,另一种是“身故险”。

主险就是很多医疗险产品不能单独购买,必须要有个主险,然后往上面加产品。

身故险或者身残险就是买身价,死了或者残了赔多少钱,卖得越贵赔得越多。

其他的理财险,都不便宜,包装得也都挺好,反正听起来好像很值。

不过对于没有丝毫投资意愿的人,可能买这种保险和存在银行差不多,就算强点也有限,也行,不管怎么说至少没风险。

扯远了,说到保险顺嘴多说几句。

三、总结

邮储银行的非息收入尽管规模很小,但是同比增长却是最高的,达到42.21%。

这也是前面为什么重点介绍他贷款业务之外的业绩的原因。

虽然基数小会显得增长率很高,但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在这样的竞争状况下,也还是不错的。

至于那些负面信息,不管是李嘉诚也好,还是董事长也好,都不算什么。

这种企业已经有他的职业化经营模式,一步步即可,谁来谁走都无所谓,任何一家银行都是如此。

这一点当时招行也出了这么个事,我也是这么说的。

邮储银行在我的交易系统里面,理想价位4元。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