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首现延安。这是近年来,陕西省继宝鸡、安康、商洛之后,又一次发现这一极危物种。该物种在全球极度"萎缩”的背景下,却频频在陕西省多地"锦上添花",令人称奇。专家称,桃花水母或成陕西又一现象级名片。
据了解,此次发现桃花水母的康家沟水库,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是该市黄河引水工程的应急调蓄水库。“我在例行巡查时,无意中发现水中有一团团的半透明伞状物一张一翕,翩翩起舞,非常可爱。"水库工作人员曹强告诉记者,"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生物,就上网查对,觉得它们很像桃花水母。”
昨日下午,记者在康家沟水库见到了这些水中精灵,它们呈蘑菇状,直径约2厘米,通体透明,轻盈灵动,似乎在上演一场盛大的水上芭蕾。“根据形态特征判断,可以确认它们是极危生物桃花水母,属于原始低等无脊椎动物,其历史可追溯到5.5亿年前的寒武纪,极其珍贵,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长海教授说。
据刘长海介绍, 1609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根据现存资料,可以肯定中国对桃花水母的认识至少早于欧美各国270多年。在湖北宜昌,“桃花鱼”的故事家喻户晓,说昭君出塞合婚前返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叱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中,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目前,全世界共有11种桃花水母,有9种分布在中国,其中宜昌桃花水母、信阳桃化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最高级——极危物种。
杭州桃花水母、乐山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被列入濒危级物种。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命形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其特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研究颇具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和了解物种遗传、进化提供了条件。
刘长海教授说:“桃花水母在全国其它省份乃至世界范围内,种类萎缩严重,甚至濒临灭绝,而近年来却在陕西多个水域频频亮相,这一现象已引起业界学者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其很有可能会成为陕西又一现象级名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