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龙 诗中 江边 茶叶 东北

从龙江边塞诗中,知不产茶叶的东北茶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08:54: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值班大话君:刘芯莹

茶入东北

唐代时茶叶已经输入到东北渤海国。辽金两代茶叶由宋人岁贡及双方贸易而来。受中原文化影响,契丹和女真人非常喜欢饮茶。留落金源内地十五年的南宋使臣洪皓,曾记述有:“富者沦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然而金代统治者严苛地不许制贩茶叶,在东北地区,茶叶仍属贵重之物,普通女真人难以问津。

辽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

展开全文

金军强征茶叶及茶具

明朝时东北女真人用马匹和土特产,换取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却少有茶叶。清朝以前的蒙古草原喂养大量牲畜,可换得茶叶。蒙古族饮食又 嗜食肥腻之品,需茶叶荡涤肠胃。女真 等民族是渔猎民族,食物结构中又有野菜和山珍,能够消耗油腻。

古代交通又不便,进入东北的茶叶量甚小,富贵者才能饮用,平民百姓唯有喝乳酪。清中后期,大量人口涌入东北,茶叶才开始流行起来。

赏赐为荣

中国饮茶之风,始于江南,以后南俗逐渐北来,不同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如江浙人,喜饮绿茶,北方人喜欢喝花茶。满族祖先本是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也喜爱上茶叶饮料,饮用方式为泡饮,或熬煮奶茶。

北宋茶壶

清朝前期,茶叶的主产区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因此,江浙、湘闽、川陕一带成为主要的贡茶产地。贡茶主要由茶叶产地进贡给朝廷,再由皇帝赏赐于宗潘、内外官员,然后是外潘,部分茶叶也有用作销售。

满洲的统治阶级饮茶已不仅是日常生活需要,而是联系君臣、宗潘和满汉的纽带。赏赐贡茶也是清朝统治者笼络、争取、感化蒙古王公们的措施和政策之一。顺治十一年(1654)春正月,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元旦来朝,皇帝赏列亲王茶五篓,外加银茶筒一个,重五十两……镇国公、铺国公茶二篓,银茶盆一个,重三十两。皇帝赏赐茶叶和茶具的笼络手段体现着鲜明的等级制度,宗潘、官员及外潘多以获得赏赐而为荣。

何人饮茶

安徽桐城方拱乾、方孝标、方登峄、方式济和方观承,五代人均因各种原因被流放东北。顺治九年(1652年),方拱乾因科场案株连,被流放至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方拱乾在戍所经常与吴兆骞等流放文人诗酒唱和,谈经论史。

宁古塔、卜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瑷珲(黑龙江省黑河市)等地是北地边境,奇寒绝冷,生活十分艰苦,流人需要亲自耕地种菜养活自己,饮茶之道趋于简化,难以窥见同时代中原文人雅士们,从茶类、茶器具、茶食,到饮茶方式、茶俗、茶仪等内容的描摹细微。

毋庸讳言,龙沙边塞诗词贯穿着日常浓浓的思乡“茶”,充满凄凉。据粗略统计,“茶”字在众多流人诗词中出现,为重要题材或意象。既有众说纷纭的都门茶,也有至今仍备受青睐的花茶、大叶茶、碧螺春。

清初宁古塔、卜奎等地,虽然王公贵族能得到朝廷赏赐的贡茶,但饮茶习俗仅限于流放至此的官员和文化人,一般满洲人基本无茶喝。方拱乾在《绝域纪略》记载了宁古塔人之饮食,“稗子为贵人食,下此皆食粟,曰粟有力也,不饮茶”。而齐齐哈尔城内井水比较混浊,都是苦水、咸水,惟有东城陶姓人家附近的一口水井,清澈甘甜,人们争相前往汲水,满洲人却不重茶饮。

茶煮冰溪

方拱乾嗜茶成癖,一生与茶结缘,流放东北也不忘品茶鉴水。其好友孙鲁山在安徽桐城有茶场,年年寄送茶叶给方拱乾。有一年谷雨从家乡邮出的茶,辗转寄到塞外,已是第二年头。方拱乾一首《尝都门寄到新茶》:“九月新茶五月寄,开园三月到长安。盘旋已是终年计,险阻遥从万里看。”方拱乾饮茶之余思念万里之遥的故园春色,一首《茶香》诗云:“氤氲细溯香所生,雨前茶煮冰溪水。风定茶清香不偶,寻香执色花何有?君不见羁魂随物见乡园,关山笛里生杨柳。”

五十多年后,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流放卜奎的方登峄也写了一首《都门寄到新茶》:“家山茶向长安达,冰煮龙江隔岁迟。万里娇孙怜老吻,九年顽齿漱香枝。寄时应有封题泪,到日弥增饮啄悲。壶溢乳花珍惜甚,寻常斟酌转矜持。”苦寒之地的谪居生活,茶却不能忘忧。

方拱乾有关茶事的诗歌颇多,同为产茶地的吴江人吴兆骞茶事记录难得一见,不是他不喝茶,是和他在戍所做什么有关?吴兆骞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犯的不是大罪,朝廷惩罚比较轻,在流放期间一直优待,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讷尔朴,满洲旗人,以事遣戍齐齐哈尔二十年。讷尔朴与方登峄交善,曾向方家父子传授“种花兼种菜”。久雨后,一首答方观承:“沦茗濡毫都不耐,课童屋角种新蔬。”讷尔朴一直在谪所过着闲居的生活,等待时机,以期有所作为,但朝廷始终不给其机会,在戍所烹茶写作都不能忍受,唯有种菜栽培花草,“沦茗濡毫”,“诗以志感”。《闲居诗》(九首之一):“泥床昼卧荒江雪,静对烟岚碧几层。邻叟叩门惟乞药,奚童煮茗每敲冰。”

饮茶种类

黑龙江饮茶习惯,一定得浓、一定得香,且耐泡。江苏太湖洞庭东山所产的上等绿茶,汤色深碧,味极幽香,称为碧螺春。方拱乾的曾孙方式济,康熙五十年(1711)随其父方登峄至卜奎,数年后“以疾卒于卜奎城”,曾作《龙沙纪略》,记述黑龙江一带山川地理,有“茶自江苏之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函重”,价格十分便宜,蒙古人用来煮奶茶。

清中期至民国,地处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茶叶业已成为其境内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黑龙江的黑茶多来自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性不寒,能涤肥腻”,亦有香片、大叶等茶,“吸以盖碗者”。齐齐哈尔说的香片,其实就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茶,花香明显,口感醇厚的特点,完全满足东北人的饮茶需求。齐齐哈尔城的满洲汉军和晋商多喜爱喝香片、大叶等茶,喝茶用滚开的水沏,盖碗闷着,掀开盖见浓色,讲究一个 酽。

民国奉天(今沈阳)街头茶贩

自中东铁路修筑以来,哈尔滨一跃成为东三省的中心,因交通便利,水路四通八达,哈尔滨的发展情况“较诸大名鼎鼎发展捷速之上海尤且驾而上之”。黑吉两省的物产尽归哈尔滨容纳转输,各种民用货物必经由此咽喉出入。松花江水运直达黑河及俄罗斯伯力等滨海各省,西伯利亚铁路途径亚欧,至数万里之遥西欧。哈尔滨亦成为新茶叶之路的集散地。

民国哈尔滨茶叶盒。来源:哈尔滨城源博物馆

曹奉昭,原籍安徽当涂人。清末民初的女诗人。她的《唐多令(送邗江女史)》:“边地相逢真邂逅,江水流,自东流。煮茗数更愁,残香绕画楼。”随夫居黑龙江省拜泉县的曹奉昭,亦保留在安徽喜爱喝茶的习惯,遇到女友来访,用茶招待,更加思念故乡。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俄罗斯内战也接近尾声,哈尔滨的经济快速恢复。同年2月22日,上海、汉口谦泰昌茶栈在《远东报》刊登广告一则,上面说:“本茶栈开设沪汉经已有年,向在各省产茶区域设厂自制,今为便利中外各商起见,特在哈设分栈。如红茶、绿茶、米砖、绿砖均已陆续齐到。”东北地区迎来了饮茶的一个高峰期。

民国齐齐哈尔南大街(今卜奎大街)两侧的茶庄

民国东北名流马忠骏,宦海沉浮多年,急流勇退,于1925年遁入在哈尔滨营造的“马家花园”。马忠骏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军政要员喝酒饮茶,吟诗作画,著有《遁园杂俎》,其中一组《南冈合唱诗》:“抛郁销金红绣帐,来烹雪水武夷茶。”此时的东北茶叶品种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