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岛战争 马岛 战争

马岛战争谁赢了?万历朝鲜战争为何拖了七年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13 23:11:46 浏览18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马岛战争谁赢了

1982年,阿根廷为了守护马岛主权和英国开战,最后参战的英国取得了胜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据了马岛,而后英国的收复之战也随之展开,从4月5日至5月9日,英军迅速集结四艘核潜艇、四十余艘战舰、三十余架三代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装备,在海陆军的协同配合下,先是重新占领南岛。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军成功破译阿军无线电密码以及在马岛上英藉居民的掩护下,佯装重兵炮击马岛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陆港口,随之灵活调用仅有阿军十分之一的陆军在东北方向成功登陆,随后沿公路线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于肯特山等待南路英军。

6月1日至6月15日,阿军不断对英军采取空袭,但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力量已经大大加强,随后英军对阿军展开了几乎用尽弹药的猛烈回击。15日阿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扩展资料:

1981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开军事行动,攻占群岛的首府等地,英国驻马岛政府于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国方面,这意味着分歧已经升级为军事冲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宣战,宣誓夺回群岛。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进驻位于大西洋中部的空军基地。4月下旬,马岛战争开始,经过74天激烈的马岛战争,15日阿军投降,至此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岛海战

万历朝鲜战争为何拖了七年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进程中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长相如同猴子的小个子开挂似的以武力结束了战乱多年的日本战国时代,以封建领主的身份统一了日本,成为日本的实际掌权者。

丰臣秀吉成为爆发户后,感觉小小的岛国已经安放不下他这尊大神了,就萌发了要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野心,决定到比日本更为广阔的天地施展一番。构想着要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再征服整个印度大陆的宏大计划。

为此,丰臣秀吉想唱一出“假途伐虢”的好戏,派遣使者命令朝鲜国王李昖借道,让日军进军中国,同时协助日军行动,但遭到李昖的严正拒绝,丰臣秀吉大怒,遂按计划先攻打朝鲜。

1592年4月,丰臣秀吉集结起15万大军渡过对马海峡,向朝鲜发起进攻,万历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朝鲜是明朝的蕃属国,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根本无力抵抗十几万日军突如其来的进攻,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京城、开城、平壤),八道瓦解”,只有靠近明朝边境的义州一带尚未沦陷,情势芨芨可危,国王李昖一面逃亡,一面不断派使臣向宗主国明朝求救,“请求援助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

当时明朝在位的皇帝正是历史赫赫有名的、二十多年不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不上朝,可不等于不作为,下令出兵朝鲜,抗击倭寇。

这可给兵部尚书(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石星出了一道难题,因为就在当年2月明朝的西北地区发生了哱拜之乱,宁夏镇原副总兵哱拜(原蒙古鞑靼部小酋长,降明后授以副总兵)父子与蒙古河套部落勾结发动叛乱,连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朝野哗然,石星正调兵遣将前去平叛。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如今唯有先稳住朝鲜的局势,等宁夏之乱平定后再出兵朝鲜才是上策,可大明朝的国策是不谈判、不和亲,不可能派正式官员作为谈判代表前去,但又必须震住日军。为此,他想到一个变通的办法,在民间招募精通日语的平民以谈判为名前去拖住日军,争取时间。

一个长期从事走私的商人自告奋勇前来应征,此人叫沈惟敬,浙江嘉兴人,因长期与倭寇打交道,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石星见过沈惟敬后,也觉得此人油嘴滑舌的,堪担此大任,便面授机宜,让他只管往大里吹,只有能唬住对方就算大功告成,并随口给了他一个游击将军的头衔。

沈惟敬活了大半辈子才得了将军的称号,精神百倍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先见了朝鲜国王李昖,说自己是大明皇帝派来的使臣,大明朝已经集结起百万大军,不日即可入朝,给李昖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再前往平襄去见日军第一军团统帅兼先锋第一队总大将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也是商人出身,弃商投到丰臣秀吉麾下后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而成为丰臣秀吉的爱将。小西行长连战连捷,当然有本钱骄傲,听说明朝派人来求和,决心给对方见识一下大日本的军威,命士兵列阵,刀枪剑戟齐上阵,摆出一副旌旗招展,盔明甲亮的架势。

沈敬惟毫无惧色,昂首入内,指着日方一干人等的鼻子斥责:我大明天朝百万大军即将压境,尔等命在旦夕,犹不自知!声称自己身经百战,什么阵势没见过,你们这种雕虫小技我见多了!

这番表现让小西行长刮目相看,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上。日方代表提出两点要求:恢复日本与明朝的通贡之路,也就是开通贸易路线;分割朝鲜半岛,北方归还朝鲜,南方划归日本。沈惟敬以事大,自己做不了主,需要回国奏明皇帝为由,要日本方面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一定尽力说服皇帝答应对方的条件。经过讨价还价,日方答应休战50天,等待沈惟敬请示的结果。

至此,沈惟敬已经完成了使命,他这个假特使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爽歪歪的回去向兵部尚书复命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沈惟敬所料未及,把他彻底卷了进去,最终不能自拔,由功臣变成罪人,把自己的小命搭了进去。

原来此时朝廷已经平定了宁夏的叛乱,朝廷入朝的兵力已然集结完毕,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被朝廷任命为东征提督,统领蓟、辽、冀、川、浙诸军,已经到达辽东。当沈惟敬见到李如松,向他汇报自己与日军谈判的经过后,李如松大手一挥:把此人给我捆了,打入大牢!

沈惟敬当时就懵了,为什么?我可是奉命行事,是功臣啊!李如松当然有他的理由,我大明朝从不跟敌方谈判,你一介平民,竟敢答应倭寇的条件,这不是给大明抹黑吗?况且冒充我军高级人员(游击将军)向敌人泄露军机,罪大恶极。

沈惟敬是有口难辩,因为他只受命于石星一个人,连份正式文书都没有,第一反应是政府要过河拆桥。李如松没时间顾及沈惟敬,率领明朝东征大军迅速兵临平壤城下。

发动总攻之前,李如松为了诱降小西行长,采纳弟弟李如柏的计策,另派使者到平襄宣称要代表明廷册封日方将领,让小西行长前来听封。小西行长将信将疑,可又不肯错过接受天朝上邦册封的机会,同时还想探听一下明军方面虚实,他自己不来,只派20名军官前来。

按照计划,日本人来了先安排他们喝酒吃饭,在酒席以摔杯为号,将他们全数诛杀,可明军中有个叫李宁的将领,按耐不住冲动,日本人刚到就操刀杀过去了,导致有5名倭寇逃出了重围。

这下可麻烦了,小西行长没能诱来,又给他逃脱了5个,日军势必加强戒备,增加城的难度。于是,李如松把沈惟敬释放,给他个简单的任务:再忽悠小西行长一次,让他放松警惕就行!

沈惟敬小腿肚子直打擅,你都刚刚杀了人家15个人,人家还会相信你吗?可考虑到眼下自己去与不去都是个死,去的话还可能多活一两天,于是就上路了。

面对歇斯底里的小西行长,沈惟敬再次发挥他油嘴滑舌的本领,说这一切都是误会,是当时日方翻译不称职,由于语言不通造成的。并告诉小西行长,明朝已经答应他先前提出的两个条件,而且朝廷的册封大使就在李总兵的大营里,让小西行长不必疑虑。

沈惟敬前脚一走,明军就对平襄发起了进攻,上百门火炮猛轰平壤城头。李如松一举收复平壤,歼敌12000多,彻底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令日军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等地日军纷纷放弃城池争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线后撤了400余里,完全没有了“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和胆气。明军向南一路追击,兵锋直指王京汉城。

但当明军的先头部队挺进到汉城以北十五公里处的碧蹄馆时,由于大部队没有跟上,形成孤军深入,被日军第六军团主力、第三、第九军团各一部共36000之众包围,而当时这支明军骑兵才3000骑。

这场实力悬殊的遭遇战,以3000辽东铁骑与强于自己数倍的日军激战一昼夜,坚持到李如松和副将杨元先后率骑兵共2000人马前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让日军误以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仓惶撤回汉城告终。

战后,中、朝、日三方都对外宣称自己大捷,明朝称歼灭日军3000多人,朝鲜称中朝联军以少胜多,日本方面也向丰田秀吉汇报称打退了10万“明军铁骑”的进攻。可背地里都感到精疲力歇,明军由于兵力有限(实际入朝人数为4.8万,打到汉城只有3万人左右),无法展开强攻,日军兵力虽然还有12万,但他们被打怕了,龟缩成一团,不敢出战,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一时间战局陷入了僵局。

这个时候谈判对双方来说不失为体面收场的好台阶。沈惟敬又终于派上了用场,这半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活在恐惧之中,如果日本人被彻底打趴,滚了回老家,他就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连命都难保,上天既然还给他机会,他就必须好好把握,充分展示自己。

小西行长虽然被忽悠了两次,可也很无奈,仗打到这个份上,实在打不下去了,只能选择再相信对方,重新坐到谈判桌前。沈惟敬也不客气,一上来就提出让日方放回此前被俘的两位朝鲜王子,把所侵占的领土悉数归还朝方,再向明朝上书谢罪。作为回报,明朝将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开放宁波港口与日本通商。

小西行长表示不能接受,但也没有断然拒绝,说要等待国内的指示。期间双方经过磋商、讨价还价后,达成一份谅解备忘录:一、日军先撤离汉城,明军也分次撤出朝鲜;二、明朝派使臣前往日本,直接与丰田秀吉谈判。初次正式谈判,至此结束,日军主动撤出汉城,退守釜山,相应的,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开始分批回国,表面上看,谈判取得了巨大成功。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5月8日,沈惟敬按照约定,率领谈判代表团到达日本。丰臣秀吉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名护屋会见了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一、迎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二、发展勘合贸易,自由通商;三、日、明两国永誓盟好;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给日本;五、朝鲜送一名王子到日本作为人质;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两位王子及其他官吏;七、朝鲜永誓不叛日本。

这份无异于宣战书的“和平七条”,让双方的谈判首席代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都感到骑虎难下,这都是先前撒慌惹的祸,两人密谋一番后,决定串通起来欺瞒各自的君主,能拖就拖,最好拖到问题不用解决的那一天!于是沈惟敬对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说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撤回侵朝日军。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完全同意了日方的七条建议,只需派使者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请万历帝最后批准。

1594年10月,日本派小西如安为议和使者,随同明朝使团一道前往北京,而小西如安早已得到小西行长的耳提面命,达成了攻守同盟。因此,他到了北京后,直接与石星进行了谈判,并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一、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这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令明朝君臣大为满意。万历帝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按小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1595年1月,明朝派使臣到日本宣读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诏书,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

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俨然一副天朝上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令丰臣秀吉极为气恼,在他看来是明朝方面主动乞和,承认他为日本王,统领日本和朝鲜,跟万历皇帝平起平坐的,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因此诏书还没读完,他就愤吼道:“我掌控日本,想当王就当王,哪用着你们来封?”当场就想把明朝使节给杀掉,在众人的劝止下,才为改驱逐出境。历时两年的议和也宣告彻底破裂,沈惟敬回国途中,滞留在朝鲜,不敢回京,只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

1597年2月,丰臣秀吉继续增兵14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犯朝鲜,朝鲜再派遣使臣向明朝求援,封贡和议的闹剧终于真相大白。作为负责人的石星被革职下了大狱,在朝鲜的沈惟敬也被抓回投进了大牢。丰田秀吉原本要处死小西行长的,由于人缘不错,众将为他求情得以赦免,让他在第二期侵朝战争中立功赎罪,仍然担任左军先锋。

日军第二次侵朝同样遭到明、朝联军的沉重打击,进展不利。挨到次年(1598年)8月,丰臣秀吉就病死了,消息传到朝鲜,日军士气因此受挫,或逃跑或被歼,纷纷逃离朝鲜,战争结束。

万历皇帝再回过头秋后算帐,石星已经在众大臣的弹劾声病死在狱中,沈惟敬则被开刀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