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他老人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之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神。但很明显,他被历朝历代神化了,现在我们急需“去圣化”看待孔子,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他也喜欢权力、美女。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孔子。
孔子
孔子好权
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曾五次入仕求官。
第一次,《论语·为政》记载,孔子在为母守丧期间(孔母刚去世一年),闻听季孙氏(鲁国卿家贵族,三桓之首)宴请士一级的人才(飨士),便欣然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这一年孔子只有18岁。
第二次,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20岁的孔子慕名拜见,向郯子求教上古官制故事,“见于郯子而学之”。孔子“问官”之后,还逢人就讲:“周天子推动了古代官制,但学问都在蛮夷小国(指郯国)”。孔子一平民,去问教于一国之君,事后又免费宣传,求官之意岂非昭然若揭?
展开全文
孔子
第三次,孔子曾在鲁国做到宰相(摄行相事),期间孔子“文功武备”,不但使齐国归还鲁国故地汶阳,还实施“堕三都”的军事行动,削减三桓的实力,使鲁国政局“颇有起色”。这引起邻邦齐国的恐慌,于是用美人计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鲁君果然受到迷惑,不仅开始沉迷于玩乐,还对孔子不再信任。有一次鲁君郊祭,竟不依制送肉俎与孔子,孔子感觉权威不再,恰在此时,卫灵公提供了更高的权力待遇,于是孔子离鲁仕卫。
第四次,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听说孔子在蔡国教书,打算聘请孔子入楚,孔子听说后立即起行,途中孔子及其弟子被困在陈、蔡野外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不改初衷,派弟子子贡至楚请救兵。楚昭王遂兴师迎接孔子。
孔子
第五次,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毅然回鲁,只因鲁国当政者季康子打算迎回孔子,聘为国老,可惜孔子回国后并未受到鲁哀公的任用。
从以上五次求官经历可以看出孔子确是一好权之人,但“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好权”的孔子只能说明是“伟丈夫”,并不能说明他贪权恋位,心术不正。孔子积极入仕从政,只是为实现政治理想、推行其道,对于当官他并非毫无原则的盲目追求。
孔子
孔子好色吗?
一、对女色自相矛盾的言辞
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感慨世人好色不好德;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就是食欲和色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
孔子第一句话是对好色者的鄙视和厌恶,而第二句话却是为好色者辩解,显而易见,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有点自相矛盾,从侧面也反映出孔子对于女色是存在矛盾心理的。
二、单独见美女南子
孔子见美女寡妇南子心喜。
南子是孔子时代的一位绝世美女,是卫灵公夫人,她虽有倾国倾城之貌,但是作风放荡,名声很不好。他曾多次邀请孔子相见,出于礼,孔子一开始拒绝,但耐不住对方多次盛情相约,最终与其相见。
孔子与南子
据载,两人见面时,中间隔着一帷幕,孔子恪守礼,南子回以礼,两人相谈甚欢。但孔子回去后,面色红润,身轻如燕,很是高兴。
孔子与南子发生一些超友谊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但世人可不一定这么想,如此美人投怀送抱,你真能“眼观鼻鼻观心”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就连孔子的弟子子路也不免怀疑,质疑孔子的动机。
对于弟子的质疑,孔子恼羞成怒,言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为了自证清白,他不惜搬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来证明自己问心无愧。但这个反应现在看来,明显反应过度,以赌咒、发誓来反驳子路的随口一问,怎么看都像是心虚的表现。
三、孔子妒嫉之语
还有一事,也值得推敲。
有一次,卫灵公邀请孔子出游,灵公和南子坐一辆车子在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子里。孔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感慨卫灵公贪恋南子美色,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和南子是夫妻。孔子指责卫灵公好色,简直不可理喻,难以想象。只有一个解释能够讲得通,那便是,孔子嫉妒了。这也很正常,看见“美女与野兽”,你肯定会妒嫉:“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孔子内心对女色的态度是好色乃人之常情,非但不是很排斥,内心还有点小小期待。但孔子知道,食色这些欲望对人的危害,“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所以孔子能节制欲望,不放纵自己。
孔子与南子
孔子是武功高手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是圣人,但大家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武功高手,为什么这么说?证据有四:
一、孔子身体素质很高
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小的时候很穷,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吕氏春秋》又说“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意思是,孔子的力量能徒手打开城门,却并不想因为力气大而被人知晓。这些都说明孔子有一把子力气,不是四体不勤的酸儒。
孔子
孔子身材很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换算到现在就是2.1米。
2.1的巨人,还能力开城门,可以想象孔子的身体素质有多高。
二、孔子善射、骑术好
孔子的“六艺”,不仅包括礼、乐、书,还包括了骑马和射箭。孔子能射飞鸟(《述而》),六十三岁时还曾亲自为弟子驾车(《微子》)。《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有一次射箭,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纷纷叫好。可见,骑马射箭,都是孔子的拿手好戏。
孔子
三、孔子能周游列国而无损,没有一定的武力是不行的。
春秋时期,盗匪横行,孔子或孤身一人,或领三五弟子周游列国,能安然无恙绝非无因。
有一次,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孔子师徒被困在陈、蔡野外的时候,绝粮七日,跟从的学生大都饿得站不起来了,而孔子还在那里弹琴唱歌。可见他很可能有内功的底子。
孔子
四、孔子能驯服有武功的弟子,可见自身武力不差。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是一个好勇之人,然而他能够老老实实跟着孔子念书,难道他只是对孔子的学问服气?说不定子路还被孔子以武力降伏过。
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就是说孔子之勇要超过勇士孟贲。而齐人孟贲,据说可以“力分两牛”、“顿足过河”,“陆行不避虎狼,水行不避蛟龙”,史书能拿孔子与其相比,可见孔子武功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