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弹 骨灰 军区 司令 战友

老战友骨灰中找到子弹,军区副司令哭祭:你是为我中弹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01:07:04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胡显达

1939年底,上级给萧县抗日游击支队派来了一位年轻的政委,他的名字叫姚运良。

他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穿的利利索索,脸也白净净的,一点都不像27的年龄。

要知道,“萧支”有不少资深年长的老队员,上级给他们派来这么一位年纪轻轻的人当政委,多多少少有点不服气。

但没过多久,“萧支”中那些不太服气的人都心悦诚服了,这又是咋回事呢?

(一)“萧支”的年轻政委来头不简单

别看姚运良看上去很年轻,却是一位走过长征的老红军了。

1928年,姚运良在湖北大悟参加红军。后来机缘巧合,他与湖北麻城的周纯麟,成了一对革命的老搭档。刚开始,二人被安排在李先念红30军的通信部队负责军部的通讯与机要工作。过了一段时间,机警干练、办事利落的二人被李先念安排到部队,到营、团做政治工作。

1935年,李先念的红30军在四川西部遭遇刘湘、刘文辉等川军的堵截,有一次身陷重围,奋力突围,团政委姚运良舍身救了周纯麟一命,让他记了一辈子。

1980年3月30日,开国少将姚运良病逝。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周纯麟前来送别,看着那颗从老战友骨灰中取出的子弹头,他满眼含泪,哽咽说道:

“老姚呀,你是为了掩护我才被敌人击中的,这可是咱俩从麻城起义50多年生死与共的铁的见证!”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当时,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一窝蜂式地冲向我军阵地。眼看着阵地快守不住了,身为营教导员的周纯麟杀红了眼,不顾一切地抓过一挺机枪,向敌人一阵猛扫,打得敌人掉头就跑。后面的敌指挥官见周纯麟的机枪威胁太大,便调集几挺机枪,同时向周纯麟密集射击。危急时刻,突然一个身影飞扑过来,从身后一下子把周纯麟推到一边,想抢过机枪换一个地方,继续向敌人射击。被推到一边的周纯麟回头一看,抢他机枪的人竟然是团政委姚运良,敌人密集的子弹向他恶狠狠地射来。只见姚运良身子一歪,倒了下来。原来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臂,一股鲜血顺着他的胳臂直流下来,很快染红了他的衣服。见此情形,周纯麟赶忙喊来卫生员给姚运良包扎,并大声嚷着卫生员快把政委抬下去。

看到战士们不顾一切地与敌人拼杀,姚运良忍着伤痛,说自己作为政委必须身先士卒,绝不能下阵地,要与阵地共存亡。没有办法,周纯麟只能让姚运良留下来,与自己一道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反扑,等待友邻部队前来支援。

由于连续几个昼夜的苦战,下不了阵地,姚运良中弹的左臂也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残疾。那颗79式机枪子弹也陪伴了姚运良一辈子,直到病逝后火化时,才从骨灰中取出。

得知“萧支”的一些人对初来乍到、年纪轻轻的姚运良不太服气,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彭雪枫说,“萧支”是徐州沦陷后,从当地拉起来的队伍,队伍中大都是本乡本土的萧县兄弟,乡土观念比较重,容易抱团搞事。你来这里当政委,一定要和本地干部搞好团结,打成一片。凡是以身作则,与这些干部战士吃住一起,了解他们的思想表现,宣传抗日救国政策,提高他们的觉悟和抗日热情。

展开全文

看到大名鼎鼎的彭雪枫师长都亲自找姚运良谈工作,“萧支”中那些不太服气的人,也多多少少听说了姚运良的身份和经历。原来他的来头真不小,是一名长征中幸存下来的老红军,当过团政委,在延安的抗大学习过。这种资深的革命经历,震住了整个“萧支”,不太服气的人也对他肃然起敬。

经过延安抗大的学习培训,姚运良在开展政治工作时,句句都能讲到“萧支”战士和当地群众的心坎上。他以自己的长征故事和革命感受,鼓动“萧支”的战士和当地群众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全民抗战、守土有责的洪流之中。

在抗击萧县一带日伪军的清乡扫荡中,姚运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事事都想给“萧支”的战士们做出一个样子。姚运良的能文能武、以身作则,很快让“萧支”的人都自觉以他为榜样。在他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萧支”的敌后抗日,被豫皖苏边区书记吴芝圃称为“奠定我萧抗战之基础”。

(二)彭雪枫面授机宜,姚运良接收吴信元起义部队

1944年8月23日,彭雪枫率4师主力向西挺进,意图拔掉哪些盘踞在我根据地周围的日伪军据点,把哪些被日伪分割的各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保障我军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在这次拔点行动中,姚运良与周纯麟奉命率领骑兵团1000多人从侧面配合4师主力攻打萧县小朱庄。此战中,骑兵团打得非常出彩,利用骑兵团机动能力强、追击速度快的特点,一刀劈了仓皇逃命的顽军司令王传绶,吓得副司令王忠鼎以下1300余人连忙缴械投降。

在彭雪枫向西挺进的凌厉攻势下,守备我根据地周围的日伪据点,如惊弓之鸟,纷纷撤围逃窜。24日,在姚运良骑兵团刀劈王传绶的震慑下,已无退路的吴信元率1700余人战场起义。

【彭雪枫将军】

派谁前去接收这支脱胎于“萧支”的部队?

彭雪枫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还是派姚运良前去接收,比较合适。姚运良曾经当过“萧支”的政委,在官兵中有着较高的威信。

在追击叛军刘子仁部的路上,彭雪枫在瓦子口北召见了姚运良,要求他带领一个骑兵大队赶赴孙大庙接收吴信元部的起义。临行前,彭雪枫叮嘱姚运良,见到吴信元后,千万不要提他之前吃不了“萧支”粗茶淡饭的苦,被日伪收编那档子事,要讲清楚我方不计前嫌、既往不咎的政策,要搞一个盛大的联欢会,代表新四军四师欢迎他重新归队,告诉他不要有什么顾虑,回来就好,大家还是从前那种战友加同志的关系。

8月25日,姚运良在孙大庙接收吴信元起义部队的联欢会上,按照彭雪枫的指示,当场宣读了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吴信元的起义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萧县独立旅,吴信元任旅长,主要任务是在瓦子口以东地区打击日伪组织和地方土顽,建立区、乡抗日组织,安定社会秩序。联欢会结束后,姚运良私下里对吴信元交底道:“老吴呀,这次你能起义回来,彭师长很高兴,有了你这支队伍,他的向西挺进将会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战果。”

没有了吴信元部的后顾之忧,彭雪枫对萧县顽伪的扫荡,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起义,短短几天,盘踞在陇海铁路上的日伪军和路北的顽军也撑不住了,纷纷向南逃窜,淮北路西的8个县城被连成了一个大块根据地,成了四师的一个战略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