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到后来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邱少云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不断传颂,但他的真实容貌却少有人知。
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其实是一幅经典的油画,是由著名画家孙国岐根据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创作而成的。
油画中,邱少云匍匐在草堆里被烈火灼烧,但他紧咬牙关、皱着眉头,目光坚毅地看向前方。
这幅场景让人看了之后深受震撼,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丝好奇,真正的邱少云到底长什么样呢?
如今在网上搜出来的照片有许多版本,而且网友也众说不一。但只有一张照片的可信度极高,甚至得到了军委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但在解说之前,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位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邱少云。
苦难童年
1926年7月12日,邱少云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今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一个贫农家庭。
邱少云自幼身世坎坷,父亲为了养活家里一家老小,仅靠租种地主家的地维持生计。收成好的时候仅得温饱,收成不好便不够交租,回头欠一屁股债。
有一年闹旱情导致收成不好,邱少云的父亲交不起地主家的粮,还欠下了一大笔债。为了还债,邱少云的父亲只得跑到河上拉纤。
展开全文
可做了几个月,船老大却赖着不想发纤夫的工资,便雇了一个土匪,在邱少云父亲做活时将他推下了河。
母亲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于次年在悲病交加中撒手人寰。就这样,可怜的邱少云13岁便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邱家一共兄弟四人,老大邱东云早年过继给了伯父。为了活命,13岁的邱少云只能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四处要饭,靠着同村人的大锅饭才让他们活了下来。
后来大了一点儿,邱少云就出去找活干。只要能挣钱,脏活累活都愿意做,他给地主当长工、做泥瓦匠、木匠。老三邱少全也去给地主做长工,打工养家。
后来邱少云在一家面馆找到了一份挑水打杂的活儿。挑水的河塘离面馆非常远,而且一天下来,要来回四十多趟,但邱少云都坚持了下来。
一年冬天,邱少云发了烧,面馆老板不愿意给他放假,让他继续去挑水。高烧的邱少云一跟头栽在了河边,一瘸一拐地回来。
面板老板不仅没有关心他,反倒气急败坏地臭骂了他一顿,将他抓到了警察局,邱少云就这样被抓了壮丁。
后来他被编入了川军第21军112师18团。由于身强力壮的,又在饭馆里做过伙夫、跑堂,所以就被安排做了伙夫。
那时上头的连长姓马,克扣军饷不说,还喜欢抽大烟。抽完大烟回到军营已经是下半夜了,又会让厨房做莲子汤给他喝。
当时,邱少云常常半夜被叫醒给马连长煮莲子汤。一回由于实在是发困,送汤送得晚了,还被连长抽了一顿鞭子。
国民党军队中贪污腐败严重,长官也时常打骂士兵。邱少云和几个同乡都不愿意在马连长手下当兵,便决定逃离军营。但走到了半路,有人走漏了消息,他们又被马连长的人抓了回去。
抓回去之后,邱少云被吊起来毒打了一顿。那段时间,他便一直被国民党长官变本加厉得欺压,还得过水肿病。
直到1949年,解放军挺进了大西南。蒋介石仓皇逃离重庆,川军投诚,他被补进了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成为了一排三班的(连长朱斌)战士。
据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回忆说,哥哥是1949年被国民党抓走的。不久之后,邱少云还曾托人捎口信回来,说想吃家乡的回锅肉,但之后便了无音讯。
过去很久之后,邱少华始终没有收到哥哥的消息。直到1951年3月,家里才收到了邱少云寄回来的家信。
军旅生活
成都战役之后,邱少云所在的29师接到上级命令准备前往内江驻防,在内江组建军分区以及接管当时国民党政府残留的工作。
当时国民党残存势力还留在内江,内江当时的司令刘海东企图组织“反共救国军”运动,在当地大肆散播解放军谣言。
当地老百姓饱受战争苦难,只要是当兵的,他们都十分厌恶。邱少云和战友接到了剿匪命令,还要负责解放当地群众。一群人商量之后决定化身落难农民,随军驻防资中县城。
当时邱少云和战友摸清了刘海东的行动路线,在1950年时活捉了刘海东,顺利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剿匪任务。
其实,这次能成功剿匪靠的全是当地百姓的帮助,因为邱少云本就是川渝人,很快便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们热心地帮助百姓,并对村民进行了思想教育和知识普及,使得百姓都对解放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百姓意识到,原来解放军和其他军队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次剿匪任务和解放群众任务的顺利完成,师部将“剿匪先锋连”的光荣称号授予了邱少云所在的九连,集体也记大功一次。
在解放军部队的这段岁月虽然艰苦,但也很充实。部队的政治纪律和军事训练十分严格,跟以前在川军时完全不同,而且这里也有很多同乡战友。
所以邱少云对训练十分上心,这也使得他的训练成绩上升得很快。而且他的眼神好很,无论是射击训练还是投弹演练,在全连都数一数二。
据邱少云的战友马遂群回忆:“邱少云当时是非常好学的。有一天,邱少云训练完之后来找我,他不知道从哪儿借来了爆破筒,软磨硬泡地让我教他爆破技术。我告诉他这可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而且这东西操作不当会很危险。但是邱少云很坚定地看着我说:‘爆破筒杀伤力大,能炸毁碉堡,危险什么的我不怕的,只要能杀敌’……我被他坚定的眼神所感动,就开始耐心地教他操作爆破筒的技术,比如怎么拉导火索,怎么开保险盖,邱少云都认真地听着……”
虽然邱少云没有念过书,但他很爱钻研各种实用技术,并且不懂就问。渐渐地,手枪、步枪、冲锋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通过战友马遂群的初步指导,还掌握了使用爆破筒的要领。
关于部队中的这些经历,马遂群老人仍然记忆如新,眼中也充满了对邱少云的思念。
抗美援朝
朝鲜半岛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导致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
刚开始南韩节节败退,便请求美国派兵增援。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不顾中方反对,决定帮助韩国抵御朝鲜军队并建立所谓的“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以美国为首,打着援助南韩的旗号,趁机侵略朝鲜、台湾,干涉亚洲事务。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军腹背受敌,军队损失惨重,便立即进行战略性后退。
当时,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刚建国,兵马实力都在美国之下,料定了中国不会干预战争,便计划让美军在10月1日越过北纬38°线。
而毛泽东说这是美国插在亚洲的“三把刀”——朝鲜一把插在头上、台湾一把插在腰上、越南一把插在脚上。
麦克阿瑟宣称鸭绿江并不是障碍。面对中国的多次警告,美国不但不听,还多次派战斗机侦察中国边境,并肆意对丹东地区实施轰炸。战事一触即发,中朝边境人民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毛泽东让周恩来转告斯大林,即使斯大林不派空军增援,中国也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会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会容忍领土被列强肆意侵犯。如果不参战,再怎么权衡利弊,中国都会遭到极大的损害。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艰难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3月,邱少云服从上级指示,响应当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由于情况紧急,所以邱少云只给弟弟寄去了一封简短的信件。他在信中写道:“到朝鲜后,我一定要拼命打仗,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在战场上,他亲眼看到“联合国军”对无数无辜的朝鲜平民投射炸弹,顷刻间尸横遍野、一片狼藉;他还目睹朝鲜儿童由于双亲遇难,孤苦无依而流落街头的苦难惨状。这使得邱少云下决心要打赢这场硬仗,保家卫国。
1951年3月,部队在开赴前线途中,遭遇了美军战斗机的疯狂扫射。邱少云顶着枪林弹雨,冲进着火的民居里将朝鲜儿童救了出来。
那时的他突然想起自己幼时孤苦无依的遭遇,气愤地对班长说:“班长,我就是拼上我这条命,我也要多杀几个美国鬼子,打赢这场仗!”
1951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队历经两个多月的英勇奋战达成了预定目标。志愿军第二作战部队的第十九、第三兵团与在朝鲜东北部休整的第九兵团主力抵达朝鲜前线,使得前线力量大大增强,军事物资与补给也得到了补充。
志愿军总指挥彭德怀根据毛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示,要求部队彻底粉碎美国佬的登陆企图,帮助朝鲜军队夺回战场主动权。
经过多番研究和仔细协商,最终决定集中志愿军11个军33个师另4个炮兵师共54万余人,并在朝鲜人民军队3个军团配合下,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实施反击,发起第五次战役。
此时,邱少云所在的第九连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在涟川郡、罗家山一带担任主攻连。
由于邱少云反应速度快、应急能力强,所以在战斗开始之际,邱少云被抽调到连集训队。当时连集训队共有十几人,他们在战时肩负着为前线输送弹药、抢运伤员等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次战役伤亡惨重,曾为邱少云包扎伤口的朱斌连长壮烈牺牲、帮邱少云写家信的连文化教员郭安民重伤致残,活下来的战士只有寥寥数人。
后来上级不得不将九连扩充,较多的新兵又被重新分配到了九连。邱少云作为九连还存活的战士,又有作战经验,所以上级便让邱少云担任九连三班的战斗组长。
烈火永生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三班的邱少云接到了一项困难又艰巨的任务。
根据战斗局势和作战计划,我军的战线需向南推进,但盘踞在朝鲜铁原东北方向391高地上的“联合国军”是如今面临的大难题。若要将我军的战线向南推进,就必须消灭他们,但391高地易守难攻,作战计划便改成了突击。
由于邱少云作战经验丰富,遇到特殊情况能灵活应变,上级便选派邱少云去潜伏小队,让他在大部队冲锋后负责阻断,并对敌方实施爆破。
该项任务的艰巨之处就在于,突击要出其不意。但我军阵地离391高地间有一段空地,大概1500多米,当时这片空地已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突击便有了阻碍,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就必须要出奇制胜,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指挥官便决定连夜将潜伏小队秘密隐藏于敌人阵地前沿,便于我军突然发起攻击。
邱少云和诸位战士在出发前,上级曾反复强调这次任务的艰巨性。因为是夜间潜伏,且离敌人距离较近,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敌人察觉,所以让战士们一定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不能轻举妄动。
临行前又叮嘱邱少云:“这次任务艰巨且重要,赢了我军胜算又能大一些,你打仗时反应快,但这次不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
邱少云将首长的话铭记在心。11日夜,我军部队近500人按照计划,秘密潜伏在391高地东面距离敌人前线封锁区约70多米的蒿草丛里。
391高地最多的就是蒿草,那边的蒿草长得同人一般高。为了方便伪装潜伏,潜伏小队的每个人都用蒿草给自己做了掩护。风一吹趴在地上,蒿草丛摇曳着,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
12日早上天刚擦亮,便能看到391高地上被敌军层层围着铁丝网和碉堡群,碉堡群的每个豁口都架着机关枪,机关枪的枪口直勾勾地对着山下。
此外,还有巡逻和放哨侦查的敌人时不时的就站在高地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停地用望远镜扫视高地和封锁区的情况。
在上午10点左右时,谁都没料到的意外发生了。不知道什么情况,一个班左右兵力的南韩军队突然朝邱少云潜伏的方向走过来。邱少云用眼神示意战友要遵循首长的命令,不能轻举妄动,所有人都耐心地趴着观察着情况。
眼看着敌人离部队越来越近,不巧的是,这时有两名战士突然被敌人发现,敌人也被吓住慌了神,慌乱中拿起机枪胡乱扫了一梭子子弹,扭头就往山顶上跑。
这一旦让敌人跑上了山,潜伏的计划便会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指挥员果断向战士们传递命令,要拦截这批敌人,阻止他们上山。战士们接到命令便立刻冲了上去,几个快枪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迅速击毙,这批逃跑的敌人被全部歼灭于山腰中。
山腰上的炮火声立马引起了敌人的警觉,一听到有枪声,敌人便不敢再出来。但事发突然,敌人一时半会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只能拿着望远镜观察。那时他们怀疑山谷里秘密埋伏着我军部队,就时不时朝山地下扫射,但我军战士丝毫没有暴露。
大约快到中午,391高地南边突然来了几架敌机在上空侦察。侦察了一会,一架敌机突然发现了什么,往封锁区山地那边机关枪扫射不到的山沟中投掷了一枚燃烧弹,那块空地正是邱少云和小队潜伏的地方。
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不到两米远的草地上,燃烧液溅的到处都是,顺着风,火势便开始蔓延。邱少云离的那么近,不一会儿左腿的棉裤就被引着了。一眨眼功夫,邱少云所处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火海。
据邱少云的战友马遂群回忆:
“当时邱少云身上全是火,他脸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淌。我紧张的不得了,往他那边一看,在他身旁不到5米的地方有一个凹陷的小水坑,若他当时能滚到小水坑里,便能扑灭他身上的火。
我急切地喊他:‘邱少云,你动动,你动动’,可是他对我坚决地摇摇头,他牙关紧咬,汗从他脸上淌下来,火那么凶,他到死都在遵循首长的命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自己。”
那时敌机正在上空盘查,万一他在此刻滚一下,身上的火光便立刻会引起敌人的注意。邱少云想到了这些,又想起首长对他的嘱托,他任凭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也没有挪过一寸。
后来马遂群老人又回忆到:“起初喊他时,我还能看清楚他的脸,后来他那边已经变成火海,浓烟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烈火在他那边足足烧了近半个小时才缓下来,我焦急地一直在喊。他就一直趴在那边,直到最后牺牲都没有喊一句。我就这样看着他牺牲在烈火中,我的心里像刀割似的……”
说到这,老人眼眶眼泪,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另一位战友郭安民老人回忆说:“那会子邱少云已经全身都是火了,我只能看到他两个手深深地插在泥土里。我早已泪流满面,他在那个位置硬是没有动一下,而我看着他那样又不能哭出来。”
敌机看到被烧的草地直到熄灭都没有什么动静,侦察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战士们看着邱少云那边逐渐熄灭的火焰悲痛万分,大家强压着怒火,红着眼睛静静地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傍晚时分,信号弹腾空而起,进军的号角吹响了!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冲向391高地,高地上的敌人被全部歼灭,飘扬的五星红旗被战友们牢牢地插在了391高地。
后来军队撤出后进行军事总结,邱少云先前只被报了三等功,但九连指导员王世明在自己的汇报材料中,将邱少云烈士英勇事迹一一记录了下来,在连里做了汇报。
后来报告被上级看到,上边十分震惊,都在感叹这样的英雄怎么才三等功?随后,便在1952年11月6日为邱少云战士追记了特等功。
为了缅怀邱少云烈士,人们按着战友的描述为他创作了油画。那时对于邱少云这样的普通士兵来说,拍照的确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加之当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才是重中之重,没有照片也情有可原。
邱少云的真人照片到2016年才有了转机。贵州遵义市公安局下基层走访时,来到了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一位名叫陈大权的抗美援朝老兵家中慰问,谈话间偶然得知他当时和邱少云一同参加过战斗。
当时老人和邱少云关系十分要好,临行前,两人便互赠了照片。这张照片的背面还写着:“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以作纪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老人说,那时还未曾想仅分别八个月,他便在报纸上便得知了好友邱少云英勇牺牲的消息。
老人把邱少云的照片保存得很好,还将他放到了相框里保护起来。他没想过这张邱少云赠送给他的照片竟如此珍贵,他也并不知晓组织上如今都还没有一张确切的邱少云真人照片。
尽管如今这张照片还存疑,有待研究和考证。但在大多数人心中,这就是邱少云真实的样子。
邱少云战士“纪律重于生命”的伟大精神鼓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他和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前辈烈士用鲜血和钢铁般的意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生活。
如今祖国强盛,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的烈士们多数被迎归国。以邱少云同志、黄继光同志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时少年身,归时中华魂。
如今江山已无恙,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邱少云将永远被人铭记传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