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 学科 迎接 家长 想要

@学生家长,备战“三模” 迎接高考,你想要的学科指导来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7 18:57: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01

追本溯源 行则将至——高考文综备考策略(政治部分)

展开全文

2023年是部分省份实行“3+综合”(文综或理综)考试的最后一年。高三这最后不到100天,是莘莘学子复习备考的“最后一公里”。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要掌握重点知识考点,关注重大时政热点,提升政治学科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合理规划时间,全面系统复习,科学精准备考。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追本溯源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十分熟悉。考前要回归课本,阅读教材,夯实基础,考生要明确基础知识,清楚基本概念,系统复习必修教材。教材中的内容,不仅仅指的是正文,包括探究材料、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单元综合探究等都要系统复习。教材是基本遵循,更是源头活水,只有充分熟悉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思维导图理清脉络、构建体系。复习时要以单元内容为统领,考生与教师的备考思路相契合,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和要求,每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要用思维导图方式梳理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重者恒重,考生对核心考点要多加提炼。对教材中关键性的表述,考生要熟读成诵,尤其是对在选择项中容易出现的考点、易错易混的概念等,更要注意仔细辨析。选择题每题4分,千万不能因小失大,留下遗憾。

对话高考,多做真题,摸索规律

高考注重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试题,其中都蕴含着本学科的学科规律。因此,最后阶段的复习,要反复练习高考真题,要在练习中充分熟悉题型特征、考查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向,尤其是高考全国卷的真题,更具有借鉴意义。

限时训练,仿真模拟,提升能力。学生平时要养成做题计时和限时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时间敏感度,清楚自己不同题目的做题速度,以此确定考场上的做题顺序和做题节奏。

语言精练,细心提炼,精益求精。考试时间有限,卷面篇幅有限,历年高考真题的答案都非常精练,考生在做真题时要力争向答案靠拢,多加提炼,做到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关注细节,注重逻辑,规范答题。文综的难点在审问题、审材料,难在有效提取和分析信息,尤其是主观题,考生一定要做到“慢审题,快下笔”,认真整理解题思路和答案,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注重答案的逻辑性和规范表述,向真题要规律,向细节要分数。

注重技巧,分类训练,提升思维

学生针对考试题型要做好分类练习,选择题重在提高正确率和做题速度,力争满分;材料分析题重在提升精准度和分析理解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及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对于选择题,要注意题干的设问和材料的主旨思想,一般坚持“两步走”:第一步是排错法,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文综政治“两两组合”的选项较多,这样,第一步后答案往往只剩下两个;第二步是排异法,排除掉和材料主旨思想不符的、材料明显没有体现的选项,或者择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于材料分析题,应遵循“审问题—读材料—写答案”的思路,要先读问题,读懂知识范围、设置角度及问题层次,然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解读材料要注意“三看”:一看标点,二看段落,三看关键。标点中的分号“;”或句号“。”往往标志着前后关系的并列,可以进行结构化的解读,逐一分析和提炼,找出对应的答案;有多个段落,往往第一段是“引言”,核心内容更多地在第二段(或第二部分),时间特别紧张之时,可重点在该部分提炼答案;“关键”即关键词、关键句,读的时候要随手做好标记,留下痕迹,方便组织答案时重点对该部分进行“踩点”。

总而言之,考生要做到:认真解读材料,善于查找题眼;重视解题技巧,力争“功倍事半”;遵循逻辑结构,提升学科思维;梳理解题思路,科学明晰答题。

查漏补缺,精益求精,重视错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主动查漏补缺,及时纠错补漏,才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复习备考效果。

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冲刺复习阶段,时间紧迫,考生需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在高三前期的复习中,考生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题,也积累了一定的错题,这些错题是非常有价值的,要充分利用。

归类整理,逐类攻破。要正确对待每次考试的得失,把重点放在总结经验与查漏补缺上,重视周测及联考后的反思,做到“次次考后有反思,次次反思必改正”,不必求全求多,务必求真求实,找出自己的问题,有效提升成绩。

破解思维障碍,打通思维堵点。要做好错题重纠,切实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破解思维障碍,打通思维堵点,扫除知识盲点,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甚至多次。

关注时政,熟悉热点,有备无患

“大背景,小切口”,高考题不单独考查时政知识,但一定会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通过微切口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文综中每科平均50分钟,政治科目材料分析共3道大题,5道设问,阅读材料时间非常紧张。政治学科的高考作答,要掌握理论语言、时政语言和材料语言,为此,学生考前应认真积累,熟悉重大时政背景;认真归纳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熟悉热点,有效演练,提炼学科时政语言。对于重大时政热点,提前熟悉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读懂材料,节省时间,规范语言表述,提高做题效率。

摆正心态,适度紧张,一鼓作气

临考前的心态和状态尤为重要,为此,考生应努力做到三点:其一,把练习视为考试,把考试当成练习。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考生不要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和分数,不要过于关注一题的得失,或一次考试的成败,平时的考试要如同高考一样对待,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本身,力争摆正心态,全力备战,优化过程,水到渠成。其二,不要想当然,也不要太为难。高考试题均为原创题,考生拿到试题后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做过、练过类似的题,暗自欣喜,急于套用或盲目照抄照搬。考生要有“空杯心态”,要把考题看作全新的题型,认真对待,同时也不要过于紧张、有畏难情绪。以全国乙卷为例,2023年全国乙卷适用的地区有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等12个省份,基于新高考的要求,题目应该不会太难,学生要树立足够的自信,遵循不同题型的思路,科学分析,规范书写,高效作答。其三,保持适度紧张,不能过度焦虑。自信心比金子更宝贵,考生考前要保持适度的紧迫感和紧张意识,同时,也不能过于焦虑。建议考生备考之余进行适当的散步、慢跑等体育活动,同时要不断地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自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相信自己,一鼓作气,全力冲刺,坚持到底,一切美好都如约而至!(作者 李霞系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政治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

02

数学:“平视”高考 深入浅出

第一、二轮高考复习后,学生明白了知识的概念,初步构成了知识网络,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如何通过最后三个月的复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分类整理,找提升点。教师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前,整理以往测试、模块复习时薄弱的知识点,精心编制查漏补缺复习题。应根据难度进行分类,对容易题采用“一题一点”即一个题目带一个知识点的方式进行限时训练;对中档题采取横向扩域的方法,特别是定理、性质、公式,要让学生知其源、明其理、知其用;对难题和典型题,需要在课堂中讲清、讲透,从而纵向加深,重点是思想方法的融合。教师讲解需注意“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根据学情、突出共性,归纳越准确、越细致、越深刻,针对性就越强,学生收获就越大。

周密规划,深度分析。最后三个月时间,需要填充的内容不能再像之前复习一样分章节和模块推进,而要打破章节,采用大单元教学形式,将数学思想方法嵌入其中,加强模块知识间的交叉综合,以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创新性。笔者不建议高频率地进行模拟卷测试,两周开展一次综合测试即可,每次测试后要深度分析,把准脉络,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细目表,为下一次综合测试提供参考。如果只是让学生校对答案、然后全卷讲评,这样囫囵吞枣,只能是会的题做了千百遍,不会的题还是不会,不但提升不了学生能力反而浪费宝贵时间,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回归课本,真题再现。最后三个月的复习要立足课本,把课本例题和习题分题型、知识点整合,让学生追本溯源,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思维导图,学会知识点间的迁移。高考真题再现并不是把高考原卷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建议把高考真题分类,对应课本,回归知识点加以巩固。不仅仅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还能如何做。学校或教师若能自主命制相同难度和考查能力的题目当作业,效果更佳。

掌握技巧,规范答题。考场中应试的四大法宝是把握好“答题顺序、答题时间、考试心态、答题技巧”,总宗旨是“先易后难、分层达标”。容易题要先做,除了保证得分之外更有利于建立积极心态。难题要巧做,教师根据生情、学生根据目标有的放矢,不宜贪多求满,需有“舍得”精神。

在高考复习中,除了知识的理解应用之外,还应注意答题规范和工整书写。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应把学生解答时书写不全的扣分情况展现给学生,教师要经常板书正确的解答过程,让学生明白书写的逻辑关系。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也是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期,各科教师都应该营造和谐舒缓的氛围,鼓励师生间多交流,多一点表扬鼓励,多一点情绪赋能。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一般学校会采取三轮复习,如果把高考视为参考的水平面,那么,一轮复习要“仰视”,横向铺垫基础知识;二轮复习要“俯视”,纵向挖深拓展思维;三轮复习要“平视”,最后三个月应追本溯源,更注重思想方法,更应该耕深于课本、浅出于课堂,从基础出发,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 唐爱文系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数学高级教师)

03

政治:注重概念辨析和知识积累

高中政治备考应该制定合理目标,明确具体计划,选择恰当方法,进而在以真题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补充、以得分为中心的方针下实现高中政治科目的贯通性复习和跨越性进步。

制定合理目标的价值在于回答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具体计划,则是克服学习惰性和畏难情绪、激发自身潜能、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计划应可操作、可量化和可持续。

从政治学科的具体复习策略来看,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整合教材内容,厘清逻辑关系

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时间极其珍贵,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应紧跟教师的节奏,有策略地记笔记;课后应及时整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按照教材的单元、课、框、节进行梳理,形成自身专属的知识系统。以“政府”为例,知识体系包括地位、宗旨、性质、职能、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和树立权威。

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理解记忆。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死记硬背不可行,但很多知识内容不记忆背诵也不行。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应先厘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一般而言,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会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历史成就、问题、对策”的逻辑进行构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递进和解释;句子内部成分包括主谓宾和定状补,核心是谓语,因此在句子中务必重点注意动词,如建立健全了什么机制、促进了什么优化升级、创造了什么机会、提高了什么水平、打造了什么平台等等。

全面理解概念,突破重点难点

概念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基本构成单位。高中政治作为人文社科的常识课,不可避免要涉及大量的概念,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非常重要,但在复习中这往往成为学生的弱点。翻开教材和历年高考真题,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移支付、市场机制、决策科学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概念层出不穷,教师务必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理解。

高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如必修一主要是经济学方面的,可以统筹为“经济理论—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其中经济理论部分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供求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边际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经济活动部分包括生产经营活动、消费者行为和劳动者就业;宏观经济部分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经济新常态—宏观调控”这样的思路来梳理。

必修二、必修三和必修四相对简单。其中必修二中,政治主体按照作用划分,可以分为三类:政治参与主体(公民、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政协等)、政治领导主体(中共)、政治权力主体(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必修三可以统筹为文化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大板块。必修四可以整合成哲学总论、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和意识观)、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观)、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开展真题训练,保持得分水平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有一个政治系统理论,其基本模型是“输入—输出—反馈”。学生在课堂紧跟教师进行知识梳理、课后总结和记忆,这属于输入环节;高考真题训练则属于输出环节;研究答案和选项并找同学及老师讨论、请教,则属于反馈环节。这是高中政治学习的重要方法论依据。

真题与教材是最重要的复习和参考资料,扮演着指导考试方向、检验复习效果和进行考前模拟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真题是一门艺术,从选择题来看,需要从真题收集概念、研究答案、分析干扰选项、形成答题思路,常见的选择题均可采用排除法,即排错误、排无关、排干扰。从材料题来看,做题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就是与出题人对话的过程,学生应从设问和材料找到题目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出知识的考查范围和答题角度;第二步是调用知识,学生应在脑海里回忆与设问和材料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是确定思路(构思),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思考原理如何与材料结合起来;第四步是撰写答案,一般标准的政治答案应包括回答问题的逻辑起点、回答问题的过渡环节和回答问题的落点,切不可一上来讲得很宏观,必须答出其中的链接,这也正是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

准备三本笔记,注重知识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对于政治学科,笔者建议学生准备三个笔记本。第一个笔记本专门整理教材,第二个笔记本专门整理试题,第三个笔记本专门整理时政。时政方面,推荐阅读《人民日报》,当然阅读时政并不一定指向得分和答案。笔者希望学生在了解国家、社会和世界的过程中,建构一种与自身有意义的关系,长期的积累,获得的不仅仅是答题能力和考试分数,还有学术思维和探究精神。阅读会使人心更静,思维更敏捷、更有逻辑性,为人也会变得更加内敛、更加厚重。

总之,高考是一门艺术,学会备考、学会应试,才会实现高考得分的最大化。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才能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作者 殷洪伟系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7日第6版 版名:课程周刊·高考招生

图片来源: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