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苏联海军舰队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切库罗夫等由陈丕显、许建国、陶勇等陪同,从夹道欢呼的群众行列中走向和平饭店,一位客人从欢迎者挥舞的花束上摘下美丽的菖兰花,并向捧着花束的人表达谢意。随后,舰上的苏联海军歌舞团和体育队也登岸了,上海市民纷纷把鲜花送给客人,有的还把整束鲜花投进他们乘坐的汽车里,用来表达诚挚的友谊。
友谊万岁 团结万岁
1956年6月21日上午,专程来沪的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以及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等登上“波扎尔斯基”号参观,切库罗夫在舷梯口恭候致礼,肖劲光在军乐声中检阅了仪仗队。检阅完舰上的仪仗队后,切库罗夫在舰上陪同肖劲光一行参观了两个小时,并代表列宁格勒军政学院颁发给肖劲光毕业证书(肖劲光曾在该院学习两年)。参观后,切库罗夫举行酒会招待客人们,席间他代表“波扎尔斯基”号舰上全体官兵赠送第一位上舰参观的女同志——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沈粹缜一盒精致的礼品,并请她代向上海市和全中国劳动妇女致敬。
图注:苏联舰队在驶抵吴淞口时鸣放礼炮21响,向中国海军致敬(陆文骏摄)
万人盛会欢迎苏联舰队
下午,上海市各界人民和解放军官兵1.2万人在文化广场集会,欢迎苏联舰队官兵。会场布置得壮丽隆重,巨大的横幅上用中俄两种文字写着:“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中苏两国军队的团结和合作万岁!”当应邀参加大会的800多名苏联官兵抵达时,人们起立致意,热烈鼓掌,宾主齐唱《莫斯科-北京》。14:50时,切库罗夫等苏军将领在中国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海军中将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等陪同下登上主席台。欢迎大会在苏中国歌声中正式开始,柯庆施代表600万上海市民向远道而来的苏联海军同志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苏联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彼得罗夫代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劳动人民向上海市劳动人民赠献红旗,作为友谊的纪念,红旗上绣有苏联国徽,写着共产主义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上海副市长刘季平代表上海市人民接受赠旗,同时将上海人民献给符拉迪沃斯托克人民的一面锦旗交给彼得罗夫,锦旗上写道:“我们永远地、牢固地团结在一起,为世界持久和平,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
欢迎大会后,在场的苏联海军官兵同中国官兵及欢迎的群众,进行了亲密的友好接触。最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等文艺团体演出了音乐舞蹈节目。
展开全文
图注:《新民报晚刊》当年关于苏联海军访问上海的报道版面
也是在这个晚上,苏联驻上海总领事奥西波夫为苏联舰队到访举行盛大酒会,他在酒会上首先发言:“上海人民对苏联海军的令人感动的欢迎真正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不变的兄弟般的感情。”他建议为苏中两国伟大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与兄弟般的合作干杯!柯庆施、肖劲光等中方代表出席了酒会,他们在讲话中对主人的盛意表示感谢,并祝贺中苏人民友好合作日益巩固和发展。访问舰队司令切库罗夫也讲了话。
兄弟会见 情深似海
6月22日,根据安排,苏联舰队大部分官兵上岸参观,他们分成九路,前往上海各处。08:35时,位于南京路和西藏路路口的第一百货商店迎来500多名苏联军人,中国员工用热烈掌声把朋友引进大门,三层铺面和每个售货柜台很快围满苏联官兵,传到人们耳朵的全是笑声和“哈拉沙”(好)的赞美声。苏联朋友开始买东西,当然首先得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送给朋友,于是杭州织锦、福建漆器、江西瓷器、北京特种手工艺品,就成为大家争购对象。
很快,手帕柜台就售出彩色手帕一百多条,乔其纱头巾销售五十条。苏联朋友对嵌有各种风景画和剧照的工艺品特别感兴趣,一个苏联军官看到上面标价是人民币二角八分,他误以为是二元八角,当售货员把多给的钱送还他时,他连喊“便宜”。对妻子儿女更要多买一些心爱东西,苏联海军大尉谢廖沙和一个海军上尉分别为自己的妻子买了一双女皮鞋和女羊毛衫,他们笑着对翻译说:“带这些东西回去,一定能满足妻子的期望。”有个中尉买了一个中国娃娃玩具,《新民报晚刊》记者问他送给谁,他脸红着说:“准备送给还没出世的孩子。”
图注:《新民报晚刊》当年关于苏联海军访问上海的报道版面
苏联海军在参观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到处和表演先进操作经验的工人和欢迎的群众互相馈赠礼物、摄影,并且签名留念。大隆机器厂先进工作者徐进良在63型车床上表演,苏联海军军官杰申看后兴趣很大,要求能够参加操作,他操作得比徐进良更好,徐进良对他表示感谢,还把1955年10月领到的合理化建议奖品——一支心爱的金星钢笔赠给杰申,客人接受了他的礼物,和他握手说:“祝你在生产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客人走进了轻工业馆技术交流组的办公室,和工作同志亲切交谈,有人笑着说,技术交流组变成友谊交流组了。
在各个展览馆,苏联同志事先把自己心里的话语写在感想簿上,一位叫伯莱莫夫的客人写道:“我们非常愉快地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看到了中苏紧密合作和互助。中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展览会负责人向苏联海军征求对展览会的意见,希尔金说:“中国工人是很有才华的,他们很快就把苏联经验学会了,还创造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另一个海军中校补充说:“过去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工人的才华,现在参观后,更亲眼看到了。”
图注:中国画家当年创作的苏联巡洋舰访问上海的油画
50名苏联水兵参观了先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分社,社员们和苏联友人在合作社广场上举行了联欢会。社员们邀请苏联朋友跳友谊舞。在水兵格戈夫斯基的手风琴伴奏下,乌沙科夫唱了抒情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圆舞曲》,社员们陪着苏联客人到人工降雨站去参观,社主任陈长根指着伸展在广阔田野里的输水管对苏联朋友说:“这是苏联专家帮助我们建造的,我们十分感谢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帮助。”集体农庄庄员出身的水兵扬可夫、契哥尔达等看了人工降雨站后说:“我们预祝你们很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到中山故居参观的苏联水兵纷纷在小花园里合影,一名水兵说:“我们在苏联曾听到过孙中山的事迹,今天又亲眼看到了这个故居,使我们对孙中山的伟大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由巴甫洛夫海军少校率领的参观队伍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他们都在纪念册上留下姓名,巴甫洛夫说:“我们看了伟大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后,我们作为中国的亲密朋友而感到骄傲。”
图注:碇泊在上海黄浦江心的苏联海军巡洋舰“波扎尔斯基”号(邓钧照摄)
人美物美 情义无价
苏联舰队在上海停留了五个昼夜,与中国方面进行了密集的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苏联舰队在沪期间,上海市举行了有1.3万军民参加的欢迎大会和群众性的游园会、联欢会,上海军民先后共6000余人登上苏舰参观,苏联官兵也应邀参观中国军舰、工厂、学校、农业生产合作社等19个单位。部分苏联官兵还在中方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了浙江杭州等地。勃尔米斯特罗夫回忆,当时他们每天0500时起床,07:00时前整理内务、调试设备、洗漱用餐,08:00时升旗,开始迎接登舰的中国客人,“岸上到处都是人,上海民警不得不设置了隔离区,人们只能在隔离区外面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那些幸运的可以登上军舰的人被大客车拉到指定地点,焦急地排队等候登上一艘解放军的登陆舰,它负责把大家接驳到苏联军舰上”。苏方及中方舰艇都挂起五彩缤纷的旗帜,随风招展。傍晚时分,巨大的军舰上又悬挂上一长串彩灯,映照着黄浦江江面,蔚为壮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涌到外滩乘凉观光。
苏联水兵被中方邀请参加各种欢迎活动、交流会和答谢会,最终都以丰盛的宴会结束。活动期间,中国方面十分热情,许多人因为奔波一天都困得不行了,一听到掌声响起,还会跟着热烈鼓掌,看着都觉得他们手疼。每到一处,中方都在宴会上准备特别烹制的美味佳肴,苏联水兵不仅爱吃,还爱看,有时甚至不忍下刀叉,还要不停地询问是什么菜、怎么吃。有的水兵有幸抓住一个翻译,才得知自己刚刚吃了一只青蛙。中方还准备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白酒,让水兵们喝个够,好在临行前舰队领导特别强调了饮酒的问题,为了国家与军人的荣誉,水兵们在这方面都非常克制。
图注:人民海军水兵在一艘缴获自国民党的美制中型登陆舰“大别山”号上列队欢迎苏军访问编队
勃尔米斯特罗夫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市区游览。出于安全与友谊,水兵们外出时都有中方人员陪同,一般是水兵、大学生和少先队员。勃尔米斯特罗夫在一名水兵与多名少先队员的陪同下在上海市区逛了一整天,包括豫园、外滩、南京路等地点。当满载水兵的客车开上街头时,人们就涌了过来,他们热情地和水兵打招呼、握手,每个人都努力地向水兵们伸过手来,水兵们也许一生都不会再遇到如此真挚、热烈的友情。苏联军舰上最忙的是翻译,他们几乎24小时不合眼,不停地回答着苏中双方人员的问题,不时还收到有人送上的纪念品和明信片。虽然很累,但他们还是尽力为大家服务好。
在进城之前,舰员们都拿到一笔人民币,勃尔米斯特罗夫和同学们每人领到7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上海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当时中国一类城市副排级军官月工资为45元)。勃尔米斯特罗夫在街上买了一对中国传统灯笼,他曾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见过这种东西,当时卖得很贵,此外,他还买了一大堆其他纪念品,其中有几件纪念品是用上海本地报纸包起来并一起带回苏联的,无意中成为难得的档案素材。
图注:上海人民热烈欢迎苏联舰队 (邓钧照摄)
当时的中国还比较困难,即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少有汽车,街上大多是自行车与人力车,但街道都非常整洁,像当地的上海人一样纯净。勃尔米斯特罗夫的一位战友在公交车上与窗外人群握手时丢失了手表,第二天就有人送到军舰上。还有一次,勃尔米斯特罗夫在指定地点等待客车时,看到附近有人在植树,一个树坑前围了五个人,却只有一把铁锹。翻译告诉他,中国劳动力多,劳动工具太少,大家只能轮流使用一把铁锹工作,不过勃尔米斯特罗夫却想到生活条件如此困难的上海人却把最好的东西、最珍贵的食物都拿出来招待苏联客人,这份友谊是完全发自内心的。
当上海市民和苏联海军联欢时,交换纪念章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仪式”了,毕竟两个英雄国家的人民一起联欢时,自然要想到交换一点纪念物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生活中必然发生的感人细节。这中间发生了小故事:有位苏联水兵在联欢中把自己带的纪念章都送完了,而不少人还要和他交换纪念物,于是他把身上可以作纪念物的东西全拿出来,明信片、照片、记电话的小本子以及自己妻子的照片,他在这些纪念物上签了字后把它送给中国的工人和学生。
当然,与此同时,他也收到许多同样的礼物——纪念章、中国风景照、邮票和少先队红领巾。而每当交换到纪念物的上海人回到单位里或家里时,他立刻就成了新闻人物,大家争着看、争着谈论、争着抚摸他带回的纪念物。从它身上,大家想感受一些醉人的情谊。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些纪念物,其意义远胜鹅毛,而又来自千里之外,那么,自然来得更加可贵了。纪念章啊,在你身上凝聚了多少的友谊和爱啊!
图注:市民涌向外滩,和远道而来的苏联海军见面
特殊演习 有力支持
短短五天的访问时间转瞬即逝,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了。6月25日18:30时,在和平饭店八楼休息厅内,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向切库罗夫以下访华舰队全体军官转送毛主席赠送的“中苏友谊章”。这是金色铜质纪念章,在红色珐琅的中苏两国国旗下面有“中苏友好万岁”六字,每枚纪念章都附有印着毛主席亲笔签字的粉红丝质“赠送中苏友谊章证明书”。
接着,肖劲光和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代表中国海军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向访华舰队全体官兵赠送中国特种工艺品,包括福建漆茶具、雕漆台灯、珐琅烟具、湘绣被面和枕头、亚麻台布、丝绸衬衣和金笔、日记本等物,每名水兵和军官都有两到九件礼品。数小时后,切库罗夫在旗舰“波扎尔斯基”号上举行答谢晚宴,以太平洋舰队快艇编队全体官兵名义向肖劲光赠送鱼雷快艇模型,他又代表太平洋舰队全体人员向中国海军和上海市人民赠送书籍、电影放映机、收音机、手表、手风琴、海军军用物件和灯塔模型、舰艇模型等礼品。
在宾主聚餐中,有个体格匀称的苏联水兵显得格外活跃,他说“苏联人在好朋友那里做客是不会假装客气的”,他一杯接一杯地和中国朋友畅饮,他叫谢苗什格,生于1935年,新西伯利亚人,是这次访华舰队足球队的“左后卫”,他到1956年秋天就满两年服役期了。谢苗什格说,在自己的一生中,将永远忘不了这次到中国来做客的经历,中国朋友的招待,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还要热烈得多,他衷心希望中国朋友也到苏联去做客。
就在24日上午,谢苗什格在第一百货买了三件准备回国送人的礼物——一只梳妆盒,预备送给他的母亲;一件短袖拉链网眼衫,预备送给他的弟弟;还有一只玩具,是送给一个女孩子的。他说,自己为什么不能买一件礼物送给他的父亲呢?因为父亲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被法西斯强盗杀害了,讲起父亲的牺牲时,谢苗什格沉默了片刻才诚挚地说,中苏兄弟般的友谊是保卫和平的伟大力量,一切想挑起世界战争的阴谋,都将在这伟大力量面前粉碎。
图注:在上海黄浦江心下锚的“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
26日07:00时许,晨曦未散的外滩码头上,人群已汇聚于黄浦江两岸,注视着即将驶离上海的苏联舰队。舰队上,水兵们列队站在甲板上,深情凝望着岸上送别的朋友们。江面上,汽艇往来不停,忙着替巡洋舰、驱逐舰作启程前的准备。五天里,上海人民已熟悉每一位苏联水兵的面庞,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诚和热情,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所热爱的,也为他们所热爱,中国人民所厌恶的,也为他们所厌恶!
一艘快艇飞也似的靠到岸边,苏联舰队司令切库罗夫身着白色海军中将服,和江边的欢送者依依惜别,当他搭乘交通艇回到巡洋舰后,巨大的舰身慢慢地掉过头来,“智谋”号和“启蒙”号驱逐舰也开始向北方移动,江边的音乐响了,人群的情绪高涨到极点,高声欢呼送别,水兵们在舰上也尽情地欢呼着“乌拉”,向上海告别,舰上乐队奏着雄伟而又感情深厚的曲子《莫斯科-北京》。
突然,一阵急雨倾泻而下,但没有浇灭人们的热情,岸上和舰上还在相互欢呼致意,欢呼的声浪比雨点还密。当舰队驶过苏州河口,人群还留在江边,冒雨凭栏遥望归去的朋友,一种极深的友情弥漫在黄浦江上,这种友情就像海一样深。苏联舰队仿佛放出千万根友谊的线,紧紧扣住岸上人群的心弦,它要把中国人民的热情带回苏联去,把在上海的感受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带到莫斯科,带到列宁格勒……让所有苏联人民分享。
图注: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员切库罗夫海军中将在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和陶勇海军中将的陪同下检阅仪仗队(林杨摄)
苏联《红星报》1956年6月29日发表了对访华回国的切库罗夫海军中将的专访,他表示:“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前进的劳动热忱,给苏联舰队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劳动者对苏联水兵的热情欢迎,使我们处处感受到真正的兄弟般的关系。我们在访问中还直接了解中国军人的军事学习和生活状况,中国海军官兵坚持不懈地提高军事技能,并在这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2021年01期《联接友谊——1956年苏联海军访问中国上海》